我已授权

注册

直播:2017博鳌房地产论坛——跨越与去地产化浪潮(上)

2017-08-08 09:40:20 和讯房产  又又

  主持人:谢谢陈淮先生。我们的演讲环节到此告一段落,接下来马上进入到主题讨论会的环节。

  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创新时代下各行各业都在改变,房地产行业亦如此。传统开发模式没落,越来越多房企在寻找规模之外的转型、变革和创新方向。与时俱进,对于房企而言也变得日益重要。


  这场讨论会的主题就是:地产维新 模式变革的一千零一个为什么?首先,有请本场讨论会的主持嘉宾上台,他们是:

  泳利集团总裁 赵毅 先生

  浙江省著名房产研究和评论专家、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 丁建刚 先生

  接下来有请讨论嘉宾,他们是:

  中奥广场管理集团董事长、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专家委员会成员 吴振绵 先生

  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 王韶 先生

  绿城房地产建设管理集团董事、总经理 李军 先生

  彩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 唐学斌 先生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大客户副总裁 范秀佳 先生

  福晟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兼福州区域、天津区域董事长 何建华 先生

  河南昌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崔新华 先生

  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总经理 张秀珠 先生

  珠海城际轨道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陈伟 先生

  赵毅:

  大会希望我和丁总联袂主持,一共三个话题,我们交换着来。

  首先我开个头。回忆过去三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2015年在座的绝大部分房地产人士都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冰火两重天,在八九月份之前,绝大部分发展商,除了深圳以外,大部分城市的发展商销售难度比较大,压力非常大,所有发展商的典型特点就是焦虑,而由焦虑带来的发展的动力在那一年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就是房地产商第一次从历史性角度看,站在房地产的客户角度在做转型的努力。

  所以那一年上半年,一边是房地产发展非常艰难,但另外一边是大量的企业在考虑转型,在考虑资源整合。所以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也许2015年是中国房地产消费者元年”。可惜在9月份因为那一年的经济原因,把房地产松绑了,而且习大大第一次在好几年中央级领导没人敢对房地产表态的时候,那时候给妖魔化的房地产正名,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积极力量。

  丁建刚:去库存也是他直接提的。

  赵毅:对,所以中国的房地产业又赶来了一轮历史性的机遇,这个机遇一直到2016年9月份。从一个旁观者来看,虽然我也是做了30多年的房地产,但是2009年起我有一个观点,我认为中国的发展商日子过得太好了,所以有一个基本的现象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每次调控的时候都是哭天叫地的,但是调控一释放,什么招数都来了,就不太考虑以后的市场有没有持续的空间。

  这一轮的调控,我相信很多人可能在去年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它的压力有多大。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调控继续走下去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是具备条件的,所以今天我相信咱们的转型不是一年、半年的事情,是房地产持久发生的事情,如果做不好,恐怕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赵毅:

  本环节有三个议题,咱们先说第一个议题,模式的挑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地产模型?如果换一个解读方式,就是竞争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最大的优势来自模式的竞争,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你在这个行业,或者是阶段性你就是有商业屏障,别人无法跟你竞争,你就具备抢夺更大蛋糕的条件。

  丁建刚:

  我打断一下,因为我们时间有限,今天这个环节的人也多,索性我们就这一个话题,每一位嘉宾用几句话来谈他们设想中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

  丁建刚:

  我们这一环节的主题终于回到本届博鳌房地产论坛的主题了,去地产化。在座的有一位是开发商,一位是代建商,剩下的要么是行业领导,要么就是产业链的相关人士,终于去地产化了。

  我建议每个人用两三句话,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谈一谈他们认为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模式,哪怕从一个角度。刚才陈淮老师讲的,哪怕做一件小事做成了,或者从某一个方面改变了一种模式、一个想法、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判断都可以。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只能用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由他们发散式的回答。

  先从陈伟开始,来自珠海城际轨道实业公司,你们是做地铁开发的吗?

  陈伟:我们是通过城轨做一级开发,就是TOD概念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模式。很多城市在做城轨的时候,主要是设计了一个运营补亏,当地各级政府就在城乡接合部划一块地,给他来开发,收益部分补贴到城市轨道。我们干的就是在定点的位置上做TOD。

  2009年珠三角城际轨道的发展规划已经形成,要求有16条线,到2020年要完成1500公里,就是以广州为中心建设16条线

  丁建刚:珠江的左岸、右岸全部通,1500公里?

  陈伟:对,我们目前做这个一级开发是第一个试点,我们目前做的珠海北站是比较成功的,珠海是经济特区,再加上它又处在高新区的经济前沿地带,这块地是我们在所有的TOD项目当中拿的最好的。这个地方当年在设计的时候,整个城市规划是美国的新城市主义大师卡尔索普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绿色出行、小街区、密路网。

  我们整个项目规划10平方公里,路网很密,最小的地块只有6000平米,再加上整个地块里面产业的布局占了20%到30%,所以它是一个完全的产城融合的项目。这个区域经过将近4年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步完善了,在下一步的开发当中,我们已经开始跟珠海市政府合作珠海智慧产业园。

  丁建刚:陈总,我不得不打断您,时间比较有限,我想让您解释一个概念,大家一定非常关心,什么叫TOD?我是知道,但是不一定大家都知道。TOD会给城市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陈伟:TOD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一种城市的发展模式。

  丁建刚:大家在东京看的就比较多。

  陈伟:对,六本木就是非常典型的。TOD主要是一种产城融合,强调产业、人都聚集在一起,由轨道交通作为纽带。

  丁建刚:这会颠覆城市,也颠覆我们以后的居住和出行的方式。可以这样理解吧?

  陈伟:应该不叫颠覆,这是一种变革,更加进步、更加融合。因为你在做这个产业区,做TOD小镇的时候,城市化的建设就同步并行,这样就使产业和居住形成了良性循环。

  张秀珠:大家好,我是来自欧派家居集团的张秀珠。我们的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模式,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模式,在未来的竞争中,可能是要以客户为导向。站在客户的导向,我觉得有三个方面要满足,第一个方面是更便捷。这里可能涉及到配套的便捷,包括刚刚谈到的教育、医疗和东原的罗总谈到的社区建设,这个是便捷性。第二个是现在大家谈的比较多的,房价很贵,作为消费者来讲,需要更优惠的模式。第三是希望有一个品质更好,或者是更人性化的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丁建刚:三个更,更便捷、更优惠、更人性化。

  张秀珠:对,这是消费者的需求。

  作为我们欧派集团,就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前提,提供更便捷、更优惠、品质更好的家居定制产品。我觉得只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它肯定能发展得更好。

  丁建刚:你满足更便捷、更人性化肯定没问题,更优惠怎么做?

  张秀珠:作为我们企业来讲,就是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丁建刚:那只是你的整套的厨电、家电等等。

  张秀珠:作为房地产企业来讲,也有它的价格定位。

  丁建刚:你的意思是说你提供的东西是优惠的,也希望开发商以这个历年来提供同样优惠的房子?

  张秀珠:对。

  赵毅:作为产业链的一环,你们对发展商的创新方面有什么贡献?

  张秀珠:以前我们是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我们从2012年开始渗入到工装市场,今年我们建了四个大的基地,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的基地,以无锡为中心的华东的基地,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的基地,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板块。同时我们又成立了7个全国的项目履约中心,以哈尔滨、沈阳作为东北辐射,以北京和天津作为华北的项目履约,以武汉和郑州作为华中的履约,以上海和杭州进行华东的履约。

  赵毅:希望消费者享受更多的收益。

  张秀珠:一定的,只要大家选择,一定没错。

  赵毅:绿城的李总今天进行了分享,我看你的分享虽然简单,但是很多规划是在落实中间。

  丁建刚:今天李总已经阐述了怎么干。

  李军:去年是说我是干啥的,因为我第一次来,很多人不知道。

  回到这个环节的命题作文,只能代表个人意见,中国房地产这个模式,我们早上讨论到底是学香港还是学哪里,我们都不追溯未来往哪里走。我个人理解,未来房地产的开发模式会更加细分和专业化。

  细分的概念是说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是一条龙的,大包大揽的从源头拿地开始,到融资、开发、运营、物业都自己干,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未来的大方向的模式应该是更细分,比如说拿地环节,土地整理环节,土地的资源拥有者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李军:

  第二是金融,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属性是其最大的属性之一,但是中国的金融环境是非常奇怪的,我们看国外的模式,我们了解欧美国家刺激经济,它是通过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里头去刺激企业再生产,提高薪酬,员工的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加,然后再去买房,它这个路径是这样的。

  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是直接投到企业里面,让房地产开发企业拥有很大金融资源,这就把地价炒高了,去买地王,地王上来以后房价上来,逼迫居民去消费,所以这个金融体系在中国这个模式里头还有很大的变化可能性,我觉得REITs模式应该尽快放行,要让很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充分的利用非银金融体系,而不是一定在银行这个体系内解决,这个风险是很可怕的。

  第三个是专业开发,地主找到了,钱有非银机构支持了,就需要专业开发商,我们干的就是专业开发商,我替人家做代建,当然我背后是产业链上所有的兄弟姐妹一起做这个事,有更高性价比,更优惠的服务提供。

  第四个是房子造好以后的资产管理、运营、维保,这是未来存量房时代确实需要关心的,在这里头已经有很多企业非常重视,甚至已经着力先行,我认为后面这个板块可能反而会出更大的企业,出服务型的更大的公司,所以我的理解,房地产开发模式会往这个趋势去转移。

  丁建刚:我想评论一两句,刚才李总的第四点我特别感兴趣,刚才说房子的4S店,就是未来存量房的维护、维保,我们现在每年都体检,家里的汽车半年左右都要保养一次,但是唯独房子等开发商的保修期过了之后,房子是没人管的,你只有每平方米65块的物业维修基金,只够修电梯的,其它的就没办法维保,所以未来这个事情不解决,我们的建筑的设计寿命是50年,二三十年楼龄的房子,墙体开裂、上下水管道出问题的,根本没办法解决。

  所以这个产业、这个思考,我倒觉得未来是颠覆性的。这是消费者的痛点,前面那几个完全有可能,比如说政府成为大地主,金融模式的改变等等,但是这一点我认为作为普通民众来讲会更关心。

  何建华:我是福晟集团的何建华。刚才主持人讲到小区管理,可能要一分为二的看。

  你说的二三十年历史的,可能是以前小的开发商做的,那肯定是很难管理的,能有人管电梯都算不错了,现在应该说小区管理形成以后,大的开发商肯定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我不讲物业管理的事情,我讲投资方面,因为大家都讲到模式转型,我觉得还是强者恒强的时代,特别是这几年很明显,开发商大量的拍地、收并购,现在在土地储备方面已经看到了它未来发展的潜力,反而它风险更小。

  丁建刚:你认为那些加速扩张的开发商现在已经过了危险期了?

  何建华:这个我不敢说有没有过危险期,但至少是比以前安全了。考虑到他拿地在哪里,他不是全国各地去拿,他有自己的政策,比如说一二线,大城市周边区域,像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雄安新区、京津冀等等方面,他没有考虑到西部的那个城市周边去大量的投入,他是有选择性的,所以说在风险方面,在拿地方面,他的战略是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

  还有一个是在销售方面,为什么有很多机构一直在评百强的销售?这个很明显,它也在冲量。原来的前百强,大家的区别或者差距不大,现在已经很大了,要进入50强,你必须达到300亿、400亿,甚至未来门槛越来越高,越在前面的越没风险,越在后面风险越大,甚至以后会出现百强企业收购百强的现象,所以你说风险还是机会,这个是两方面来看的。

  还有一个所谓的转型,我觉得做房地产还是做房地产,做其它行业,包括今天也提到文旅、特色小镇,我觉得还是要谨慎,毕竟我们做的房地产有我们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做自己熟悉的行业。

  丁建刚:何总的观点是以不变应万变,可以这样说吗?这是第一个和我们主题不太一样的观点。

  吴振绵:我是中奥集团的吴振绵,中奥就是中国奥林匹克的意思。我这次来论坛的任务非常明确,陈诗涛女士邀请我来就是专门来讲体育小镇,我明天下午有一个演讲,就是要讲一讲国家体育总局对100个体育小镇的要求、报名方式、政策、待遇等等。

  另外再讲一讲体育小镇是体育+还是+体育的问题,一般我们讲体育+是体育小镇,+体育是指中央有1000个特色小镇。再加上各个省和各个部委的小镇一哄而起大概2000多个,都算在一起也有几十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所以对开发商也是一个机会。我明天还要讲讲体育+和+体育的问题,另外一个是自选动作和标准动作的比重问题。再举两个例子,比如说大连正在筹建当中的足球小镇,还有一个体育小镇的模式。

  丁建刚:刚才吴总只是做了一个预告,明天下午有一个专门的演讲,到那个时候大家再来详细了解。把时间留给了其他的嘉宾。

  唐学斌:

  刚才我看了论坛里面的一个小主题,是讲物业革命,我做物业行业,到今天做了20多年了,2014年我带着彩生活在香港上市,大家认为这是对物业管理的革命,但是我认为这是对物业行业的救命。因为在彩生活之前,我们这个行业的人聚在一起,大家经常抱怨的一句话,就是前世作孽,今生做物业。物业行业是非常悲催的。

  为什么物业行业有这么一个看法?主要是一个认知问题,首先我们很多人认为物业是为房地产的售后提供服务的,但是我认为物业管理应该是为业主提供服务的,它服务的是人,不是房地产商盖的房子,这个认知一旦改变,你会发现物业服务这个行业非常大,原来我们如果说定位为为房地产擦屁股,这个行业就非常小。

  赵毅:彩生活的模式就是这样来的,为客户服务。

  唐学斌:对,这是第一个认知方面的问题。第二个认知方面的问题就是,我们很多的企业一提到要干什么,他就想自己干,比如说业主要养老,咱们就干养老,业主要旅游,咱们就干旅游,业主要干啥咱们就干啥。房地产公司确实我有时候感觉到非常伟大,它感觉能够征服一切。但是到了服务这个环节,我认为很多都干不了,它有很多很细的工作。

  这次论坛有一个主题是大数据下的房地产变革,我看到绝大部分的参与者几乎没有谈互联网,没有谈大的社会环境。实际上我觉得现在我们很多人要做一个多元化,不是自己要去多元化,而是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别人去连接,用他们的力量,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今天想讲的两点。

  观点地产网 直播中

  2017-08-08 16:30:33

  丁建刚:刚才说到这个变化,原来叫物业管理公司,后面叫物业服务公司,这个命名就发生了变化。

  崔新华:我是来自河南昌建集团的崔新华,我们是源于世界500强双汇集团的,我们的战略是深耕中原、布局全国。我们为什么要深耕中原呢?河南有1.1亿人口,河南很多的三四线城市,像南阳、驻马店、周口,单个地级市场人口就过千万,我们的总部是河南,我们以郑州为中心,环郑州布局和布局河南的一些人口600万以上的地级市。另外我们布局全国,我们已经进入了西安、成都、海口,还有江苏的扬州和泰兴。

  河南是我们的大本营,我们提出来深耕河南的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然后布局全国的二线和强三线城市。我们的经营策略,我们董事长提出三个结合:第一,地产和产业相结合,我们是做房地产的,在产业方面,我们去年做了健康小镇,在河南我们做了一个高端的养老项目,今年推出之后反响非常好,这是一个创新的东西。在产业方面,在前端有我们的建筑公司,还有我们的园林基地,还有我们的商贸公司,所以我们在前端和后端打通,围绕着主业房地产做产业链的经营。

  崔新华:

  第二,开发和经营相结合,现在我们有三条产品线,一个是品质住宅,一个是商业,一个是健康小镇。比如说我们的商业,很多的住宅开发商不想做,我们前端时间和郑州的一个开发商在聊,他说现在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做商业是要具备竞争的能力,有很多地本身配套有商业,如果你不具备做商业的能力,你是拿不到这块地的,现在所有房地产公司都会感觉到拿地难。

  我们以开发和经营结合,我们在河南是区域的房地产公司,这些年我们做下来也有我们的品牌,我们现在也是做代建,我们目前在周口和漯河也做了三个代建项目,绿城是全国性的代建公司,我们在河南还有绿城没有进去的城市,我们也输出我们的品牌和代建。

  第三,实业和资本相结合,我们做养老、商业,会有大量的持有物业,在2015年,我们在上海注册成立了一个15亿的基金,现在对我们持有的物业,我们和中原银行正在探讨做ABS。

  我们致力于把昌建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性龙头企业,今年6月份,双汇集团和昌建集团又再次成立了一个双汇地产,双汇地产的成立将会极大地促动昌建集团和双汇地产的快速发展。

  赵毅:去年我和你们董事长赵总交流很多,后来了解到他是河南房地产商会的会长,我想问一个敏感问题,您的开发和经营理念,共同往前走的理念,现在从投资角度,你们的自持部分是怎么规划的?

  崔新华:我们目前已经做了6个昌建广场,我们持有40万方的商业体量。做商业,在郑州有三个万达,其中两个万达的租金平效在全国排前40。为什么河南的商业有潜力呢?因为河南的人口众多。第二个是河南的很多地级市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城市综合体,这是市场的空白,所以我们还会在河南一些地级市做我们的昌建广场。持有的40万方,我们也在逐步通过中原银行做ABS,把产权和经营权做一个资产证券化。

  丁建刚:我想追问一下,刚才主要谈的是地产,除了做住宅以外,还做商业,然后还有养老,我们这个主题是模式变革,你认为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模式变革,你考虑到的居住方式或者城市化的变革,你也谈到了,河南的中等城市也是千万人口级的城市,类似于这种城市选择的理念也已经谈到了,还有没有其它的想法?

  崔新华:我们目前集团定了三条产品线,一个是品质住宅,一个是商业,一个是健康小镇。在河南的地级市,有品质的住宅还非常少,这一块是一个市场空白,我们的总部在河南,我们致力于在河南的地级市做品质住宅。商业方面,河南的商业租金平效还是挺高的,市场空白点还有。健康小镇也是我们的一种尝试,像我们这种发展中的企业,我们还不能和前50强的企业相比,我们现在是发展中的中小型的企业,我们主力与打造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区域性的龙头公司。

  丁建刚:刚才你讲的这三点你认为就是可以做的市场的空白点,还可以继续做下去?

  崔新华:对。

  王韶:这个话题非常大,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我还是希望通过我的简短的回答把这个事情讲个大概。

  中国房地产发展到今天大概就30多年,过往政府卖地就能赚钱,开发商建房就能赚钱,购房者买房就能赚钱。但今天我们整个房地产内外部的环境,包括它的经营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我们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还有我们人口红利的消失,我们整个住宅短缺的年代已经成为了过去。还有我面对的消费者是90后,他们这些消费的敏感点,包括观念,跟我们这些老一代都截然不同。

  同时,现在我们中国经济,特别是我们广东已经进入了一个休闲经济升级换代的时期。之前房地产拿地、建房、卖房、物管这些传统的套路已经成为了过去,未来整个房地产专业化、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现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是迫在眉睫的。但是我也能理解,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所以也比较纠结。作为一个精明的开发商,也必须要未雨绸缪,不要讲模式,房地产没有什么标准化的模式可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只能告诉大家,未来我们的方向,要注意对消费者一个人文的关怀。

  刚才东原的罗韶颖讲的那个有温度的社区,把之前房地产开发从提供一个空间向作为一个生活的引领者这样来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新生活的引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树立新的房地产观。

  另外一个,我们广东有一句叫“不熟不做”,我们做房地产还是要围绕房地产做文章,未来房地产最大的优势不是你拥有多少土地,土地是越来越少,土地成为了瓶颈,因为广东珠三角整个城市土地开发的强度非常高。现在我们最大的竞争力就是客户,所以我非常欣赏彩生活的社区O2O。

  现在传统的开发已经成为了红海,蓝海在哪里?代建是一个。而且要围绕房地产的多业态互联,这应该是我们的一个方向,刚才陈淮主任也讲到,未来我们的社区就应该是复合型的,把居住、文化、休闲、投资等等功能都要整合在一块,未来的房地产要解决的不是住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有品质、有品位的新的生活模式。以上是我的一些比较肤浅的认识,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丁建刚:谢谢王会长,王会长谈了更宏观的看法,谈到了行业大的转型,原来的粗放型的模式更要精细化,要更多的有人的关怀和提高生活品质。最后一位嘉宾是海尔的范秀佳先生

  范秀佳: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感谢观点给我这次参与论坛的机会。作为海尔集团的代表,我既承担着开发商的角色,又承担产业链服务商的角色。可能大家对海尔地产不是特别了解,首先现在这个地产的现状,我认为是地产在向着板块细分,向着可持续的服务业地产转型的阶段。

  海尔地产除了传统的住宅之外,目前这两年根据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指示,一直在做产城创模式生态圈的探索。8月2号我们在山东青岛一口气拿了6块地,做这方面的实践。这个产指的是海尔集团旗下的各产业平台跟我们的利益攸关方汇聚成产业的生态圈,在这个区域内形成一个产业社群。这个城就是产业社群的智慧生活落地和交互的平台。

  创指的是产业和政策资源集中之后形成的双创资源体系,主要包括创客空间、创客工厂、创客学院和创客咨询等等。

  范秀佳:作为产业链的服务商,目前我们在做地产的精装修配套,包括节能、智慧等等几个方面的策略布局。在房地产精装配套这一块,在中国区的市场,我们一共有5大品牌在运作。第一个是我们收购了新西兰的一个顶级厨电品牌斐雪派克。

  第二是今年3月份我们收购了美国GE的家电业务板块。第三是被誉为艺术家电的意大利的卡萨帝的品牌,第四个是大家熟知的海尔互联网定制品牌统帅。在地产领域,很多同行都在讲做商业、自持物业、小镇等等。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海尔的中央空调,在楼宇的耗电占比最大的就是中央空调,海尔的磁悬浮中央空调可以节能50%以上,可以为各位的商业、自持物业、小镇运营节省很大的成本。

  赵毅:张瑞敏先生的人单合一的模式在全球都是经典的成功案例,作为地产人来说我也看了一些报道,海尔地产也在尝试人单合一的模式,能不能在这方面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范秀佳:人单合一在传统的商业住宅这一块,应用的还是按照传统的成本利润测算这一块,主要是在我们的创业小微这一块,这是产业和地产相结合的,主要以产品为主导,像智能冰箱单独成立了一个小微公司,包括我们做的雷神的游戏本,今年的估值已经到了100多亿,还有海尔做的快递柜等等,在这方面做的人单合一的小微模式的探索。

  丁建刚:刚才你说的产和地产的结合,这个产是产业还是创业?

  范秀佳:产业社群。海尔旗下各个产业的平台和我们海尔整体的利益攸关方在一起,形成一个产业社群。

  丁建刚:把人也引进来,这里面有住宅吗?

  范秀佳:有住宅。

  丁建刚:就是产城融合的概念?

  范秀佳:对。

  丁建刚:我的问题都完了,请赵总做一个总结。

  赵毅:我借这个机会把我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给大家分享一下,最后丁总总结这个论坛。

  早晨陈启宗先生说了一个观点,现在大陆的发展商有心态问题,实际上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认可这个观点,现在如果从心态角度看有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我们现在有一些中小企业实际上还是在等靠政策的调整。可能手中的一些优势资源还在等着什么时候爆发,这个我认为是一个心态问题。如果这件事情还是按往年的那种调控变“空调”的思路来等来,你手中的资源会砸在自己手上

  第二点,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开启了一次阶段性的计划经济时代,但是我们很多发展商还在抱怨这些政策,反过来讲,咱们换位思考,现在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怕金融的风险刺破以后,在座的所有人,整个行业,包括整个中国经济都会出现巨大的问题,所以咱们不要抱怨,现在用适应计划经济模式的C2G模式,就是所谓企业对政府需求,去做政府想要的东西,比如说产业、田园综合体、各种特色小镇,把政府想要的东西做好、做足、做深,大家的持续经营就有更好的空间。

  丁建刚:赵总的总结很有意思。

  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第一,这一轮的城市化,特别是这一轮的房价暴涨,透露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特点,就是以城市集群,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以上海为龙头,或者以深圳和广州为龙头,在高铁的半小时(最多一小时)辐射范围之内,已经没有一二三四线城市之分了,比如说昆山、浙江嘉善,嘉善理论上讲是四线,现在它的热度比二线还热。包括珠三角也是一样。

  第二,关于租赁市场,即使政府不提出来这个问题,未来的90后、00后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租房子,马佳佳说不买房子,不一定不买房子,但是很多人愿意过拉杆箱式的生活,迷你的那种配套齐全的,交通非常便捷,服务非常完善的小公寓,他们可能会追求自由,甚至包括婚姻都是自由的,这一点我认为市场需求可能也会存在。

  第三,和赵总的判断一样,5年前陈淮先生在博鳌论坛上说了一句话,每年的8月份都在中国的海边开,一个是博鳌房地产论坛在海南,另外一个会议在北中国的海边北戴河,现在也是这样,5年之后,今天又是这个情况,真正决定中国的是那个会议,而不是我们现在这个会议。以上观点和大家简单分享,谢谢所有参会的嘉宾

  最后我想为中奥董事长做一个广告,明天请听他的专题演讲,他把时间留给了其他人。

  主持人:谢谢各位,各位嘉宾请移步到舞台中央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常丹丹 HO01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