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圆桌对话主题3:破局
有请主持嘉宾:富力集团副总裁、北方区域董事长张辉先生
有请对话嘉宾:全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聂梅生女士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刁志中先生刁
中民投资本董事长刘秋明先生
管家帮董事长傅彦生先生
小米集团iot事业部总裁范典
北京鉴微知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盛家华先生
有请各位嘉宾上台。有请!我就把主持的话筒交给了张总!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的荣幸,大会给我这个主持环节的机会。
今天我们下午这个环节是破局,我们对话的环节当中,这次对话是比较独特的,在我们台上可能除了我之外,其他的嘉宾都是房地产的企业,除了聂会长是行业的领袖之外,有来自于互联网企业的,有来自于管家帮,还有广联达的事刁总。
我们的话题是破局,科技引领未来,还有科技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房地产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后,这两年我们经常提到一些话题,比如说房地产的逆周期,我们已经过了黄金周期等等。科技行业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话题,尤其是特别热门的互联网、大数据这些方面,可以说是蓬勃向上的发展。
所以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台上的几位嘉宾,可能也是来自于现在特别火热的科技的板块。我们想请几位嘉宾在我们房地产协会的年会当中给我们分享一下,围绕或许是破局,破的是房地产现在的某种状况,或者是破局我们不可避免的科技+房地产的状态,所以我们有请接下来的几位嘉宾给我们谈谈他们的看法。
首先当然我想有请广联达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刁志中刁董事长,跟我们首先分享一下。
刁志中:谢谢!今天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广联达今年正好成立20周年,我们专注于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为这个行业提供信息化的产品和服务20年。我们应该说是服务于这个行业的主业。可能各位会谈更多是在社区其他横向的拓展,广联达谈的更多的是服务于房地产行业和建筑业的主业,就是怎么给老百姓盖更加好的房子,更加高品质的房子,而且是更加便宜的价格。我想怎么去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科技水平,让房地产行业纵向升级。
广联达有一个口号,就是用科技让每个工程项目成功。如何让每个工程项目成功,就是我们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就是用数字建筑这样一个产业平台,赋能建筑产业和房地产行业,让每个工程项目的进入大幅度的提升,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质量保证零质量缺陷,安全是零安全事故,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幅度的降低,这样的话在我们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实给老百姓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又节省了能源和空气的污染,给社会,给老百姓提供一个蓝天白云的生活空间。
如何做到让成本降低,进入加快,零质量缺陷,零安全事故,二氧化碳减少,这就是利用科技的力量就是用BIM技术,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综合的应用,结合建造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打造建筑产业房地产行业的互联网平台,为行业赋能,让行业从设计变成一个全新的设计,建造过程变成全新的建造过程,运维升级成新运维。
具体的讲,假如说设计这块,我们过去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应该说是没有样评样基(音)的概念,不管盖什么样品质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在图纸上进行推演,最后工程的过程中,基本上一次成。正是因为没有这个概念,所以我们的产品质量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精致。我们用数字这个平台,完全可以打造这样一个做样评样基的空间,让我们的产品在没有建造之前,在数字空间里进行模拟仿真,让产品满足老百姓用户的需求,成本也满足投资者的要求,品质、质量、安全有保证的时候,我们才进行实体建造。所以在设计阶段,真正的就可以把这个产品可以控制了。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为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年龄阶段,可能对房屋的户型各方面的要求也不一样。假如说同样100平方米,可能两口之家跟三口之家、四口之家要的户型都不一样,能不能在购买的时候,没有建造房子的时候,同样100平米的房子可能是不同的户型,这些东西而且是大规模性的来定制,这样的话有了这样的数字平台之后才成为可能。
这个已经不是想像,现在我们已经跟房地产的百强企业,也是香港的一个上市公司,已经在做了这样一个平台,今年在9月份,他们在武汉做了推广,在他们的楼盘上做了应用,应该说是3分钟整个楼就售完了。所以说等于是完全可以利用数字化,在前期就可以把客户都已经锁定了,给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高品质的住宅。这是一个在设计阶段。
另外在建造阶段,真正让建造过程成为工业级的水平,达到工业级的品质,用咱们大数据,用物联网、互联网形成一个生产,让建造达到工业级水平,利用项目管理的智慧大脑从工厂到工地,从办公室到现场有机结合起来,让整个工作有序。这也是在江苏有一个楼盘,在一个住宅小区里有九个楼盘,其中有一个用了我们的管理模式,这30层的小高层用这种模式的进度,比其他传统模式提前了90天,劳动力成本减少了18%,这些东西都是科技实实在在为咱们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好处。因为时间有限,简单分享这一部分。总之就是用科技赋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强的消费需求。
主持人:谢谢刁总,刁总的公司广联达这么多年来为我们房地产企业做了很多贡献,我们现在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在用刁总他们公司生产的软件,包括从设计、建造阶段,我们现在地产行业到了今天,更讲求效率化、精细化,可能我们利润也是越来越薄,某种程度可能在利润率追求,成本控制上面刁总做了非常多的贡献。换段时间去上地刁总总部考察了,我们非常自豪看到广联达成为我们民族的品牌,好像好多年前还在用一些国外的软件还有盗版的,现在我们很自豪的说,我们在建设设计行业当中很多的软件都是已经国产化了,也是由刁总他们公司来做出的贡献。所以非常感谢刁总。
下一位在投资领域特别有独道经验的中民投的董事长刘秋明董事长,我想从投资界角度看待科技与房地产,一个科技是现在比较新兴的行业,房地产某种程度有一些被不看好的方面,但是从投资的角度如何看待房地产跟科技相互的融合?请刘总说说您的观点。
刘秋明:谢谢张总,我是中民投资本的刘秋明,也是第二次参加咱们的年会,今天这个话题跟房地产行业相关,有突破,从房地产行业破局,我们思想怎么想这个主题,刁总刚才讲的特别好,现在大的基调房住不炒,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建筑开发效率,第二方面要注重建筑物本身的节能环保和绿色健康。
其实我觉得核心还有一点,既然是房子用来住的,住进去之后,也要有体验,这个体验是体现在很多新兴的业态,一些创业公司抓住年轻人的特点,现在的90后或者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未来买房潜在的人,有一个非常大的特征就是“特别宅”,现在做权益投资,做VC、PE的投资,宅是很多创业公司的基调。
既然说人宅在家里面,时间会变长,不能只是睡觉,就可能在家里面形成新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一种通过网络的社交,通过某种内容的娱乐,可能为了实现一种科技手段,这里特别会关联到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物联网。互联网这块我们过去从一台电脑到笔记本,到现在无处不在的手机移动互联网,可能在未来,很多时候联网会联到汽车,智能车可能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联网平台,一个终端,通过车子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同时能够有众多的应用。
另外一个可能是在家里,从客厅、餐厅、卧室、厨房,有一应的需求,从物联网到互联网,在车和家庭有更多载体,会有传感器,有语音识别,会通过网络到云计算,再到响应执行的阶段,这些领域都跟房子跟居住紧密相关的互联网跟物联网。如果说我们去看,从投资的角度去看这个事情或者这个趋势,互联网和物联网最终要到一个什么内容,一个是平台和技术,内容这块如何能够以这样的趋势投到内容的公司,一个是实现功能的技术和平台。
你看我们除了原来做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之外,我们重点投资四大新兴产业,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娱乐和科技智能。文化娱乐这块会有非常多的模式和形态可以进入到家庭,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科技智能就更多了,现在最主要的载体是物联网。
我可以分享2018年我们也是沿着这个线索投了不少标的,其中有两个非常典型的标的,稍微讲一点,不占用太多时间,一个讲内容文化娱乐,有一个公司叫做雷斯科技,小米的雷军总也投了他,这个公司做K歌解决方案,最早在KTV做曲库,点歌系统,他来找我们融资的时候想做,现在有很多长租公寓的厅里面和玻璃房里面,当时说要大量投入,我说这个量还不够,得铺十万个已经很重了,但是如果进家庭可以进到一千万个,现在这个模式很通,可以做到toC,他从原来做KTV做到现在公寓和社区商业,到进家庭。把家庭里面客厅很容易实现,当你发现一块屏幕,现在不看电视能够用来唱歌,能朗诵,还可以有很多其他的互动方式,通过大屏实现,你就发现价值出现了。
第二个你在家里面从进家门,或者还没进家门,你希望家里面环境、温度、光线,其他准备的东西,可以在没有进家之前通过某个方式,用手机APP的接入控制家里的电器,进了家里面有窗帘、家电还有其他的系统都可以连接,这是物联网平台,这时候你希望最好不要用手,这个助手是语音识别,可以用一个非常好的技术用语音传输,我们今天也有一个公司做语音识别,现在已经能够实现,在现场已经有样本,你想实现的功能几乎都能实现。
我想回到我们这个话题,房地产要破局,房地产本身破局方向有很多,但是围绕这个产业做一些投资的话,我觉得互联网跟物联网的介入一定会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介入有两条投资线索,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技术,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总的分享,给我们房地产行业一点点小小的暗示,某种程度房地产也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我们也有很多业主居住在我们小区里面,这个业主以往考虑把房子卖给他们就算了,实际上从房地产的思维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继续从业主身上发觉价值,我们有很多从互联网的角度,科技的角度来说,更多有一些流量,可能在我们传统的房地产思维当中,这方面是挖掘的不太够的。
接下来我想顺着刘总的话题,今天我们也非常有幸请到了最近特别火热的科技公司,小米的iot事业部的总裁范典范总,刚才刘总说的智能家居的话题,据我了解,现在小米在这块应该有非常深的涉足了,我想请范总就这个话题再展开说说。
范典:好的,谢谢张总,我是来自小米的负责iot整个物联网平台的范典,其实我今天主要是来学习的,因为小米一个是不进房地产,一个是不进车,我过来第一次参加这个会,和大家学习。另外一点小米到现在大概是八年时间,我们很有幸从移动互联网早期,从智能手机没有兴起,到现在智能手机整个市场接近饱和,我们很有幸经历了一个时代整个过程,经历了见证重启到最后红海的过程,也很有幸,我们活到了最后。
其实四年前我们开始有先见之明,雷总那时候布局分很早,投入很大,我们看到了物联网的趋势,整个智能家居的趋势,在做手机之余接下来做了一系列家庭智能化的产品,从互联网的电视,到路由器,包括小米手环,包括一系列的产品,我相信在座的很多朋友应该用过小米的产品。其实对小米来说,我们更多是开放到外面找朋友,我们这个过程中投入了超过100家生态链公司,投资但是不控股,帮忙不添乱,帮助他们从头开始做了一系列大家特别喜欢的产品,把所有的产品最后链接到小米互联网iot平台上。
做到今天很有幸的是也建成了全球范围内已公布数字中规模最大,最活跃的消费者智能家居的品牌。到去年开始,我们其实看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人工智能的兴起,所以我们这些设备好像又跟用户的关系更近了,这次人工智能兴起最大的变化像刘总说的,语音交互方式给用户带来的便利,其实我之前有一个分享,平均每个人家里有17个开关,平均每个人大概一年25000次开关操作,一般的传统开关都用脚走过去,都用手打开,通过我们四年的努力,你不用走过去,你在任何地方掏出手机动动手可以打开,我们可以往前再推一步,动动嘴就可以,能动嘴不动手,我们在我们平台上看到用户很喜欢这种方式,所以人工智能这一波,5G这一波,会相信会给我们用户带来很多便利,会带来在家里生活方式完全的不同。所以在今年整个互联网大会上,除了宣布更多合作伙伴开放计划之外,我们也宣布了在酒店、装修,以及各个领域新的合作伙伴的探索。我相信这些都可以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其中有一些也可以适合精装修房地产结合,比如我们10月份刚发布了智能门锁,现在在智能门锁的布局也是很多的,我相信很多领域也存在足够的空间。小米来说我们自己的愿景是让每个人享受科技的乐趣,我也希望在各个领域上能交更多朋友,跟大家一起把用户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大概分享这些。
主持人:谢谢范总,最近我们富力也在涉足一些智能家居的事情,我对小米的产品也有所了解。我觉得小米这个企业确实非常值得尊敬,小米现在进入一些行业,虽然进入比较迟,但是把一些比你们提前进入的行业一一打败了,比如智能开关、智能门锁、智能电器之类的。我也替我们行业问一个问题,我看您是叫iot事业部,我不知道这个小米会不会成立房地产事业部。
范典:这个其实是个好问题,其实在内部也有很多人问,雷总明确的说一个房子、一个车不会进来。
主持人:谢谢,我们富力成立了互联网事业部。
范典:我们认为今天智能家居还真的在早期,全中国今天可能智能门锁的普及率不到5%,智能开关可能1%都不到,所以我觉得我更看重的是大家都在往前跑,希望都能跑的很快,把行业先拱起来,大家是跑马圈地。
主持人:小米进入到咱们地产的行业,我们也相信可以给我们地产带来很多新鲜的理念。
接下来想有请貌似很传统的行业,但实际上傅彦生傅董事长把传统的行业玩出了新意,有请管家帮的董事长傅总,可能以我粗浅的理解,管家帮也是从物业服务的角度服务于地产,因为物业服务是我们地产这么多年的紧密相连的传统行业,但是很多地产商某种程度上把它看成一块鸡肋,算起来物业行业又不挣钱,但是又是不能不做的一块,最近几年物业行业也是被我们很多新兴理念的地产商看重,这上面我想傅也有您独到的见解,请傅总分享一下。
傅彦生: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确实是非常荣幸,作为家政领域的一个代表,看似比较low的行业,能够参加这么高大上的全联房地产年会,跟各位房地产的大佬有个汇报和交流,确实非常荣幸。
房地产这个领域,我们这个行业一直抱着是羡慕、感激和怕的心情来做的,像刚才张总说的,房地产这个领域未来几百年我觉得都会发展的非常好,因为衣食住行,住是离不开的,有可能一些政策是短期的。那么多的业主作为家政领域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羡慕。
第二个“感激”是这几年的时间,房地产这个领域可以说给管家帮非常大的帮助,从我们全联房地产到碧桂园、万科、恒大,这些企业都跟我们有一些战略的合作,甚至有一些投资。最少也是有地区或某几个社区的合作。可以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订单和相关的收入。
第三个“怕”是因为很多房地产商不缺钱,而且不缺客户,如果这个老虎真正醒了,我觉得对我们这个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刚才张总讲的,大家目前来说主要是物业,物业还不得不干,干了也不太赚钱。
下面我想说的一个观点,今天我们这个组的主题是“破局”,可能班门弄斧,我觉得那么多年来,我跟房地产的很多领导也在打交道,我觉得房地产的破局,我个人认为是硬继续硬,软用来破,软是什么,刚才几位领导也讲了,一个是科技的软,但是我更看重的是服务的软,因为那么多的客户,我们日常算了一笔账,如果有50万的客户的房地产商,每个客户每个月有800块钱的收入,这样一年就是1万块钱,50万一年收入就是50亿。不是说简单算这个数,算50亿就能入到吗,我觉得是可以的,根据我们现在做的是可以的。
因为管家帮成立于2006年,到现在12年的时间,这12年因为人跟人的服务确实比较难,但是我们坚持做,大家看我这个胡子已经熬白了,但确实人跟人的服务是比较难,现在我们全国也是有60多所学校,今天也培训了30多万的服务人员,目前我们比较固定的服务人员现在有60多万,将近70万,今天我们交易额从去年超百亿了,超百亿和大家的收入没法比,但是性质不太一样。
下一步结合破局,我觉得有盖房子、卖房子这个硬还是需要,软是一个用科技手段,怎么把效率提升上来。第二个最主要还是把现有的一些客户,我们房地产商的客户价值深度的挖掘出来。
目前根据我们现在做的这几年,我们叫做FMF,也就是说用会员的方式连接基地和家庭,第一个F是通过数字到家庭,主要是分了三项,我们所有的房地产商其实比我们优势还大,但是要了解一个行业,把它做透也不容易,一项是劳动力,怎么培养服务人员,让他能够进家服务。同时把他作为一个载体给家庭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用管家的模式长期维护住。这点我跟大家说一下,家政这个领域有几个数据,第一个这个行业一年的交额在三万亿左右,和政府公布的数略微有所不同,因为这里还有一些税收的问题,可能有些数据不那么完全统计到。比较可怕的是每年增长率是30%左右,其中15%是价格因素,15%是新的需求,今天上午听了聂会长的讲话,我觉得非常受益,把我们整个领域分析的很透,特别是养老。这部分的需求是增加的非常多。那么高的交易额,还是值得大家去做的,这里面基础是劳动力,但是这里整体解决方案,后面两个是什么?一个是营养,一个是健康,其实很多家庭都需要这种健康,为什么我们对房地产商是一个羡慕又感激,刚才我说了感激,我们都有合作,大家都挣到钱了,最后一个是怕,为什么怕,如果大家真正意识到了,那么多的客户,那么深的价值可挖掘,是不是大家真正动起来的话,是不是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所以第三个观点家政这个领域现在也存在很多潜的规则。
我说几个,第一个是我在2014年提出来的观点,现在整个家政领域是叫饮鸩止渴的阶段,大部分服务人员是处于比较散的状态,少量服务人员是走的家政公司。当你干的活越多,你未来的活越少,所以纯粹平台模式现在还是不合适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愿意用一个服务人员长期的去用,我觉得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是说大家都在做这个事,可以说对这个家政领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不是原来的服务人员散的问题,更强的对手进来了。这里面我刚才说了2014年提出来一个观点,原来的撮合经济一定变成管家经济,我们所有人都是长期为家政服务。第二个懒人经济变成了品质经济才可以。
所以怕现在看到,通过合作,我最后也呼吁一下,各个行业有各个行业的原则,我经过十几年才把这个行业逐步摸透,只有大家真正的合作起来,才有未来共同的多赢的发展。
最后也呼吁一下,说的不对请大家多原谅,谢谢。
领袖圆桌对话主题4:品质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我们是第四组的领袖圆桌对话,对话的主题还是回归到房地产业最重要的品质,坚持房住不炒,让人民住有所居,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行业提出的要求。如何为人民提高高质量住房,是行业对每一个企业所提出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对话嘉宾将结合自身的经验,为我们诠释他们对构造品质人居的实践的理解。
下面有请主持嘉宾:精瑞(中国)不动产研究院张雪舟院长
对话嘉宾,他们是:
五矿低产性质董事长、党委书记何剑波
甘肃省房地产业商会会长、华富集团董事长陈启建先生
朗诗绿色集团北京公司董事长周青先生
米兰之窗董事长马俊清先生
主持人:上一组破局,刚才聂会长,包括张辉总都谈到了整个科技对行业的改变。最后改变对行业产生什么呢,我还是接着党的十九大,我们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美好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想这个矛盾在我们房地产行业其实也是非常充分的。核心就是今天的品质。就是我们房住不炒,我们房子用来住的。房子的质量究竟怎么样呢。最近住建部提出要提高住房质量,发展高品质住宅。这个潜台词就是我们的住宅在目前的品质上还有很多工作可做。所以我想今天第一个话题给何总,因为五矿企业是央企,是共产党担当。从五矿理解,您认为未来高品质住宅也好,房子也好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描述,或者您认为跟国内外对比,从何总先给我们开头一个。
何剑波:主持人讲的正是我想讲的,我觉得今年的主题“品质”,我们过去其实每次年会都很关注,我觉得我们行业一直有一个问题比较浮躁,对于产品的品质还是关注的不够。特别是我们在2018年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日益增长的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落后生产力矛盾,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实际上说到底就是我们要有一个有品质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有品质的生活。所以我觉得房地产行业把品质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应该是到了时候了。
作为五矿来说,我们作为央企一直把社会责任,社会担当放在第一的。我们发展战略一直强调的是我们的精品战略。就是要做有品质的地产商。我们理解的品质实际上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不仅仅是你建筑水平要高,建的质量要好,我觉得那是狭义的。我们讲的品质实际上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个,建筑它一定是有文化。因为建筑它是承载着历史,承载着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且是作为人类的生活工作空间,是与人朝夕相处,是对人的心理、文化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种物质形式。所以我们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建筑,有品质的建筑它一定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
第二,我们有品质的建筑,它应该是绿色的,是环保的,它是对自然是友好的。我们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这方面也一直都在探索。
第三,我们的建筑我觉得应该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那就是我们的建筑应该是有科技含量的,特别是现在我们到了新的科技革命的一个阶段,我们的互联网,我们的信息技术,物联网,等等,这些实际上对我们地产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我觉得未来的地产我们可以想像,未来的地产、优质的地产我们生活的空间,它应该一个高科技的空间,它绝对不是说仅仅是一个钢筋水泥。所以刚才“破局”这组谈了很多科技问题,我觉得非常好,我觉得我们将来地产企业,可能不会成为科技企业,但是地产企业一定要拥抱科技的发展。这是我对品质的一个理解。
所以作为五矿地产我们一直把精品战略放在首位的。我们做了很多项目,虽然我们项目不像在座很多开发商做的那么多,量那么大,但是我们每一个都是追求把它做到精品。像我们在北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发的儒院项目,在海淀,我们做的时候不是简单建一个项目,我们是挖掘历史的文化,挖掘三山五园我们传统的文化脉络,让人住在里面觉得能够跟历史,能够跟传统的文化能够很好地连接起来。包括我们在南京做的项目,我们特别的去发挥了民国建筑的风格,是把作为我们六朝古都,作为中国非常有名的民国时期我们建筑创新的时候,我们当时留下来的风格把它用起来。包括我们在广州我们做的一个哈斯塔克小镇,当时有山有水,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是特别注意了保护当地的山水环境,在做的时候能够把我们建筑,人居和自然的风貌结合起来。所以这些项目我想在业内也是取得了很大的反响。这个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主持人:谢谢何总给我们节省了20秒。总结一下何总刚才关于品质三个,一个是文化,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如何在建筑中体现。第二是我们的生态环保,就是我们商会绿色建筑、健康人居。第三是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说到高品质住宅,商会今年启动了一项工作,我们叫高品质住宅评价标准,这项工作的启动受朗诗集团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和聂会长去杭州参加朗诗第四代住宅的发布,当时我们就谈到了能不能把朗诗一个很好的标准进一步的商会组织全国的企业共同来做,做一个全国的标准。所以周总您对何总关于品质的描述,您从朗诗的角度来回应一下,朗诗认为高品质住宅应该是什么样的模式?
周青:何总对高品质住宅的站位比较高,我们具体一点。朗诗成立以来第二个项目就开始在做绿色建筑。有人问董事长如果你不做绿色建筑是不是发展更快一点?他说如果不做绿色建筑可能现在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一直做绿色建筑。
我们在杭州发布了一个中国将来建筑4.0产品,我们现在工业有4.0,有2025,但是我们住房一直没有突出什么样是高品质的代表。朗诗对高品质住宅有五个维度考虑,一个就是一定要健康,有很多的指标,比如新风、二氧化碳、甲醛啊。第二要舒适,温度、湿度。第三我们要节能环保,要自为(音)、自能,这五个维度来定义高品质的住宅。比如说对湿度的控制,南方说风湿,住在我们房里风湿发病的概率会降低很多,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从经济价值的敢说,我们的房子同样的面积,同样的区位,会比边上的房子租金会超出20%,就是因为客户住进来舒适,他愿意多花这个钱。政府有这样的号召,开发商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一定是个市场行为,只有客户接受了,我们高品质住宅才能可持续。
另外我们一直倡导客户导向,客户愿意买单,这才叫好房子,客户不愿意买单,我们可能就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谢谢!
主持人:谢谢周总!非常精练。谈到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客户导向,前面那场对话里有互联网的企业,互联网企业之所以现在快速发展很重要的就是C端,以客户导向。房地产是产品导向为主的,是一个卖方市场,如果变成客户导向的话,能不能倒逼行业更好的做一些提升品质的事。
下面的话题给陈总,陈总两个身份,一个是华富地产,是西北地区最有影响的开发企业。陈总在当时刚刚做地产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口号,在城市核心区域优质低端铸造宜居的百年住宅,这是您的理想。您在领导甘肃省领导房地产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在甘肃推动和政府合作,制定了甘肃健康建筑的指标体系,让我感到非常的惊讶。这个话题咱不说,给您一个任务,刚才我们国内优秀企业谈到了我们做的好品质的事,咱们来点批评和自我批评,品质从大范围行业来说可以讲品质并没有与时俱进,我们并没有和国际接轨,我们问题出在那?为什么20年商品住宅改革,我们的品质并没有预期那样?比如说我们精装修品质还很低,您给点真知灼见?
陈启建:这个话题我们必须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改革开放40年,房地产的发展也近30年,当时我们是没有品质的,根本谈不上品质概念,当时是筒子楼,尽快建一大批房子让我们先住进去,至于品质根本谈不上,国家没钱,老百姓兜里没钱。
第二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快餐住宅的后面,是我们的时装住宅,这时候我们也很爱美,但是我们钱还不是很多,怎么办?我们在小区里挖一个小湖,做一个假山,房子外面涂一点好一点的颜色,甚至把房间里面弄一点卖点,仅此而已,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就是品质阶段,房子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后,就是三口之家、四口之家有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的时候,有4亿人的中产阶级,这时候我们最近这两年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品质地产,品质地产也是刚刚开始。因此上,咱们谈到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呢?我觉得还是有个过程,它得需要几十年的练就,可能我们的品质地产需要从前几年,可能后10年、20年,可能采用达到成熟。
当然朗诗是咱们国家做的品质地产、健康住宅、绿色住宅的表率企业,他们起初也做得非常早,而且一直坚持下来了,从一代、二代、三代、四代,我曾经到朗诗专门参观学习,我们花了两天的时间,那时候称之为是二代吧,也是前几年的事。不管是健康住宅也好,绿色住宅也好,品质地产也好,我觉得确实需要有一大批负责任的企业家,来去认真的在品质地产上一点一滴的研究研发。
我经常爱说一句话,时装住宅我们去找几个卖点的话,我这个楼里有这样那样的东西是卖点的话,那品质地产和健康住宅的形成,和百年住宅的形成,那就是点点滴滴,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呵护,和方方面面的研发,才能做出来很好的品质地产。
我们看到国外的,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很多房子一百年,甚至二百年,还那么好。而我们呢?我们国内的房子,以前的不说了,就80年代、90年代以后盖的房子现在都在拆,什么原因?结构上没问题,构造上也没问题,抗震设施也没问题,关键是功能上发生了变化。那时候的要求和现在的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的需求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必须把它拆掉。
因此主持人谈到的这个观点,我的感觉是,我们一个国家要在方方面面去引导,特别像我们最近的情况,比如说限购、限价,怎么做?它根本就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从国家上要倡导品质地产、绿色地产,因为它环保,节能节地,在这方面需要我们去完善这种体制。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总!马总您是台上四位嘉宾里惟一不是地产商,您是上下游的供应商。米兰之窗也是具有突出创新内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门窗制造商。您从供应商的角度,这么好的东西,上下游很多的产品,我们开发商是都有用吗?行业的品质从你们的供应商角度来说,您认为存在哪些问题?
马俊清: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共同探讨品质的话题。米兰之窗一直致力于高品质的配套服务,我们在市场当中做了很多高品质的项目。刚才主持人提出问题,我觉得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讲,我们从侧面来看,因为我们跟地产商也是紧密度很高的。目前在中国高品质的建筑,应该说它占的比例是不大的,用我们筑建部的观点来说,中国的高品质绿色建筑的量应该说不到10%,大部分都是达到部分到标准的。这个过程我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讲,我做门窗,从门窗的角度来讲,来反观一下这个行业目前没有那么多达到理想状态的状态。
我觉得首先第一个从标准和标准的执行角度来讲,这个过程不同的时期标准是不同的,过去标准本身就不高,在不高的过程当中,我们执行标准的力度和监管力度,在这里面有欠缺,所以导致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品质因素。
举个例子,作为门窗来讲,我们实验室标准,就是我们提出的标准都是到实验室来做实验室标准,而实验室的报告也是对来样负责,并不对工程现场负责。这样的话实验窗和实际用在建筑上的窗的标准肯定是不同的。
比如我们做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的时候,我们中标亲身的感受是什么,它是完全按照标准的,不打折扣的,要求品质很高,用铝包木的窗,政府来讲应该是最高配置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是技术标准,通过计算,通过论证,不打折扣,只能这么做。
比如说现在我们应用的大部分的耐火窗,我们耐火窗的标准现在要求是耐火30分钟、一小时,这个窗按照现在的行业技术标准来讲,耐火30分钟低于1500块钱是达不到,耐受一小时低于2000块钱达不到,但是市场当中几百块钱都有。什么原因呢?报告是合格的,用的时候是不合格的,反正大家彼此认同,反正你给我报告了,我作为建筑者,我默认这个报告,是标准执行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咱们国家实际上在招投标方式讲,低价中标的概念,从短期内当时肯定是有利益的,长期来讲就变成自伤了。最早相对合理,去掉一个最高,去掉一个最低,近十年基本就是低价中标,就导致了所有人的研发方向都是往低成本研发。比如说我们门窗行业的塑料门窗,就是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个牺牲品,本来塑料门窗是非常好的门窗,在欧洲、德国也是主流的门窗,50%以上的占有率。但是在中国就不行,因为它这种研发的方向就是低成本的研发方向,导致品质根本无法保证,大家认为那个东西根本不行,所以就没人用。这是从低价竞争的角度来讲,它不利于好产品的出现。我的高品质跟一般的窗,谁低价谁中标的话,我的中标概率是极低的。
第三个,发展过程当中的时机应该说是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导致我们不同的结果。比如说原来的房地产市场,那时候没必要做,做不做高品质都是一样的,没人做,都是一样的。现在想要做品质确实很难。我们跟经贸合作(音),他的背后就是刚才李总讲的,他是靠责任,靠担当来做的,如果他就是靠成本的话,他用这个东西,他卖的房子应该说不赚钱,所以他很难做。
主持人:其中谈到一个标准,当时科技部和建设部八部委,2000年小康行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当时就把住宅的科技含量问题、精装修的问题、工程质量问题,都列为国家重要项目。之后筑建部康居筑建项目,然后04、05点的绿色建筑,去年开始健康建筑,似乎我们的标准很多,如果按照您讲的,严格按照这些标准做,品质不应该是大问题。
前两天我和赵秘书长开了一个会,关于金融和绿色建筑结合?金融系统问一个问题,我们每年有很多的绿色资金,国家要求用绿色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建设行业支持不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绿色。我们每年绿色建筑的标识70%是绿色标识,93%是设计标识,我们有金融,有政策,能够支持,但是你要告诉我你确实是绿色的,或者你要保证你是绿色的。房地产行业讲,你不给我金融支持,我成本肯定比普通住宅增加的,这是一个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我们做一个方案,到底怎么样把这个死扣结开。国家对高品质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行业也有这个动力,但是从政策配套上,市场环境上,什么样可以推动我们高品质最关键的点,每个嘉宾从您的角度,大家认为能够破解这个难题的,给大家共享一下。
周青:从个人的角度,从两个方向解决,一个是政府的角度,一定要提高门槛,把标准要尽快的修编,能够符合老百姓的居住需求,对高品质的要求。中国经济这么大,不可能一个标准要求整个产品,你在北京、上海住,就没法要求一个县里面的房子也要盖成这样,标准要有差异化。这是标准的建议。有了标准以后,金融支持才有给你前的依据,这是一个。
第二,要总客户来,就是买房子的人要买绿色的,比如说按揭贷款,绿色房屋就可以低息,比如说他拿到将来物业费,房租的收入,如果你是绿色的,房租税收可以减。在德国就是这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能耗,如果能耗很高的房子,出租以后税收是很高的,如果能耗比较低,房东的税收就比较低,你可以把房子改造完了以后变成低能耗的以后才能出租出去。还是要政府强制和市场推动,来共同做这个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到我们这个行业不到1%,所以我们觉得将来前景还是很兴奋的。
主持人:周总的答案是政府和市场两条腿同步来推动这件事情。陈总!
陈启建: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第一,不要靠政府,政府他要做,咱们建设部绿色建筑标准什么这个那个的,定了很到东西,前几十年就在做,但是一直是没有推行下去。为什么?因为绿色建筑、健康住宅,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一定最终是让市场来认可,让我们的消费者来认可它,这是最关键的,这是终端。
像我们甘肃房地产商会就做了一件事,从去年年底到今年,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专门做了一个人居健康指南,为什么没有做人居健康标准呢?我们认为要是定成标准,那就是必须的,指南让人们向这方面去发展,在这方面去适应,在这方面循序渐进的去做,我觉得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做了一个指南,这个指南当然包括了健康住宅的方方面面的一些指南的标准,正在制定。我预计要是正常的话,明年的上半年肯定就会通过我们雪舟最后签字,我们就会推行了。
第二个,确实是用健康住宅的标准和指南,建造出来的房子以后,我们在甘肃做了第一个首家健康绿色住宅的一个示范项目,在这个项目我们正在做,在甘肃的一个地区,我们正在做,我们全力以赴,我们的工程、技术、研发方面正在做这件事,这个事最终使消费者感觉到这个房子非常健康,我住这个房子多交点前也可以,先实打实的把这项工作推进起来。
主持人:讲的一个是市场推动,第二个是竖典范。马总!
马俊清:我觉得终端市场,终端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认可是可持续发展的。像我们做工程市场,我们增量并不多,但是我们零售市场每年的增量都是翻番,就是零售市场个人买产品的时候,他对于品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第二个从国家标准层面上,比如说从门窗的标准,明年北京市实施门窗1.1,是全世界最高的标准,所以国家从品质提升的角度来讲,从标准的角度来讲,一年会比一年高。
主持人:由增量市场来完成这个工作,还是存量市场,存量市场可能是突破品质很重要的。
何剑波:关于这个问题,我是比较赞同的还是要从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去做工作。但是主要的还是市场,首先我们是要对市场要有认可,消费者对品质的生活,要有需求,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标准还是不一样的。
第二,政府要有一些强制性的标准,这个标准也不可太超前,但是要有一些底限去推进。
第三,在房地产的发展过程中,还是要注重我们市场作为配制资源的最基本的机制。因为我们现在,特别是这两年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宏观调控过后就是限价,忽视了我们市场消费者对产品不同层次的需求。实际上我们的场景是分层次的,就跟我们买西服、买手表,虽然功能是一样的,但是品质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做一个有品质的产品,一定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的作用,这样的话我们作为品质就能够得到自然的提升,这是我的想法。
主持人:谢谢何总!我们下午发布的高品质住宅的启动,希望台上、台下很多的优秀企业,能够参与到标准的制定。我们标准制定有一个很重要的做法,我们不是请专家闭门来写标准,而是我们要走到每一个副会长企业,请你拿出你们认为最好的项目,我们反过来从现实存在的项目中去梳理哪些能做到的,所以明年可能是商会重要的工作,希望副会长和上下游企业共同的支持,把我们商会高品质的团体标准能够出台,竖标杆,能够进一步在行业推广,谢谢大家!
领袖圆桌对话主题5:重塑
主持人:刚才几位也说了,最重要明年把高质量标准推出,刚才在年会汇报的时候也汇报了,我们2019年两会的提案,今天商会准备报就是关于限价问题的研究,所以跟大家再次汇报一下,谢谢各位嘉宾的分享。下面是第五组领袖圆桌对话,对话主题是:“重塑”。增量开发转存量运营将是行业整体要面对的市场形势,未来的存量市场下,企业应该如何转变模式、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下面就让我们听一下本组嘉宾带来的对市场新形势的理解和应对。
有请主持嘉宾:天鸿地产董事长柴志坤先生
有请对话嘉宾:中建钢构董事长王宏先生
当代置业执行董事兼总裁张鹏先生
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先生
愿景集团董事长陶红兵先生
全联房地产商会土地资源中心执行主任黄安南先生
有请各位嘉宾上台。
主持人:感谢各位等到现在,感谢各位的时间,也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参与到这个环节,我这个题目是“重塑”,在座有开发企业,有参与城市更新的企业,有中国最大的,你们公司背景比较复杂了,原来是中国最大的销售房屋企业,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企业,还有世界百强企业的成员单位,央企的中建钢构,在这个时间聚焦一个话题,话题就是城市更新,也可以叫城市重塑重要领域。
2018年开始,今年能够看到很多城市更新相关的重要事件,尤其是今年10月24日习总书记到广州第一站到了恩宁路永庆坊城市更新项目进行视察,也发表重要讲话,由此可见城市更新推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阶段。
我想各位都是在各自领域中都是领域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各位在城市更新领域已经开展大量业务,也有深刻思考,今天咱们利用这个时间,各位结合自己企业做的事情,谈谈对城市更新的看法和你们一些实践,以及城市更新目前阶段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或者他些事情对城市更新有巨大作用。
首先请深圳开发企业优秀代表李华李总,卓越应该作为深耕深圳全国发展的企业,您对深圳城市更新的工作十分了解,您先介绍一下您的看法。
李华:好的,我们在深圳做城市更新做的比较多的企业,我觉得再往后城市更新应该越来越重要,我们有一个耕地红线的问题,第二大城市不断摊大饼,土地也是有限,利用效率比较低。所以怎么样用存量土地来盘活存量土地,把城市做的更有运营效率,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城市更新我们觉得有几点,第一每个城市政策不一样,跟政府的感到是非常大的,我们跟张会长在北京也参与过一级开发,从2008年开始做一级开发,当时也是收割了一系项目,北京到了2010年左右,政策就变了,一级开发以前可以搞,现在不行,你做完了以后,不管多少年,总之8%的利润,每年给你算成本,算正常的银行利息,实际上在北京来说,基本很难做。
像上海这个城市,大部分是政府主导,深圳应该是全国唯一一个当时建设部国家给的特殊政策,一二级可以联动,主要是旧村,因为在城市中心有很多农村,后来城市化了,这个只要在原有股东80%人同意情况下,通过政府立项调规可以做开发。所以深圳包括广东省,最近深圳书记做了省长以后在广东省推广这个,他觉得这个效率会比较高。
这里面我觉得跟政府沟通政策是很重要的,包括深圳,我们当时大概四五年前,专门组织了所有的参与旧改的公司,有国营、民营的,专门成立区里面更新协会,跟政府提一些建议,包括旧改的政策,我相信全国都一样,每两三年就会变一个政策,我们一直在跟政府参与旧改政策的制定,还是比较听企业的声音。大概两三年前成立了深圳市的更新协会,去年成立了广东省的更新协会。我希望我们总会看看是不是在全国,各个地方还是应该发动企业组织一些更新商会,因为政府政策对整个开发影响太大。
第二个影响最大还是拆迁,我们深圳市政府前几年一直在想做一个“9090”政策,拆90%,迁90%就可以用法院或者政府强制拆迁,因为像在深圳所有的拆迁,大概要贡献30%、40%土地拿来做公共设施、道路、学校、配送站,实际上也是公共利益,但是我们立法到全国人大,当时深圳想自己立。可能我们这个行业都要去呼吁这个事,实际上影响整个社会的效率,你这个钱投进去了,遇到一两个钉子户推托就是三五年,很多道路看到了,遇到一个钉子户路还要绕着走,我们国家这个是比较奇怪的,这个是应该在这个方面未来做得到的,毕竟是一个公共利益,有学校、公共设施、道路,所以这一点如果没有立法的帮助,旧改做起来是比较难的,跟我们快周转有点向背,我简单讲这么多。
主持人:谢谢李总,李总介绍了深圳政策背景,深圳的旧改政策在全国是最特殊的,也是最全面的,这个确实为我们各地开发企业在跟当地政府沟通,或者各地政府借鉴深圳的政策提了很多很高建议,希望李总卓越加入我们城市更新协会当中来,我们也在做标准的研究,希望能够提供很多宝贵意见。
第二个想问一下张鹏总,当代置业据我了解您是聚焦在绿色健康建筑,其实这些年也参与到既有建筑改造包括城市更新项目中去,包括在北京、上海有代表性的作品,希望今天能把您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张鹏:谢谢会长,我们在城市更新上,应该是一个新兵,也是随着市场和对企业战略未来的思考,是一种被逼走上了对城市更新的理解和一些初步的实践,另外一方面,我们全联房地产商会下面还有一个城市更新分会,刚才对李总发出了邀请,加入里面共同做一点事,这几年大家很清楚,不是说你想周转,你想拿地做绿色住宅就能做,你拿到土地也有持有的,还有一些必须到了地方上从其他人手里去买回一些既有建筑,原来土地性质,还没有变性之前再变性过来,因为城市更新语境太大,到现在没有明确的边界,也有既有建筑改造,甚至技术的改造,老旧电梯、适老化等等领域比较多,我们这两年从企业实践的思考,我们认为在三个方向,三个角度去总结特征来梳理企业的实践的战术。
第一个不管你从别人手里收到的地,还是原来已经有一些既有空间,把它进行改造再销售出去以后,我们认为拿到的土地整个规划,要把你企业实践和城市环境,城市的生活,城市的技术要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因为上午看张会长谈到了,地产商对城市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主体,这个过程中你不把你的责任,不把你的能力,核心竞争力跟城市结合起来,最终可能也没有出路。第一个想谈城市更新过程中一定做好复合功能,不要做单一社区,把校区衣食住行,大家看看法兰克福发展过程,我们研究过,大约有20、30年,城市里管理、安全上的混乱,说跟开发商有什么关系,当然有感到,每一个社区最终组成了城市,能不能把这些混合功能衣食住行的规划设计跟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在一起,不完全就是卖,就是高周转,大家现在还是这么想。
第二个我谈到在改造过程中,硬件的全生命周期和软件全生命周期,用全生命周期理念融入和更新我们的城市的生活,前两天我们跟中昌协在昌平做了一个百年建筑的共建,就是解决今后你拿到土地,它的结构,他的引力工程还要不要大拆大改,还要不要给城市继续做垃圾了,从这个角度可能不需要这么做。但是我们认为从城市的角度还需要这么做。
第三个我们谈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叫做“绿色科技、数字互联”,昨天一家子公司贝壳创业也拿到新三板挂牌同意函,现在围绕城市更新有四家新三板公司,都是围绕城市更新既有建筑空间,既有建筑改造,节能不节能,功能布局方便不方便,围绕衣食住行去做这些事,我想是把绿色科技跟我们城市环境,把全生命周期跟我们城市生活,把我们混合功能跟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到其中去找到你这个企业下一步可能形成新的商机,或者形成新的商业价值,是我们要做的事。
主持人:感谢张鹏总,您把您很完整的业务模式跟大家做了一个介绍,首先就是运营是一个城市更新最核心的一部分内容,哪怕做前期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城市这个区域未来20年、30年是什么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加上科技手段,跟资本相结合,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更新商业模式,谢谢。
第三位想请陶红兵陶总,也是很多年的朋友,原来陶总是做一手房销售,后来加入链家,做了很多创新业务,链家也有对城市创新、老区改造商业模式推出,你可以用这个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在链家的思考。
陶红兵:首先链家没有做城市更新,我原来在链家做高级副总裁,今年年初辞掉链家行政职务,现在保留链家董事,我们新成立愿景集团主要做城市更新,这个集团是一个投资集团,今年刚刚成立,前段时间因为有一个报道一下子让很多人知道我们在做城市更新的投资,我们收购了北京的银科中心,花了100来亿,前段时间有很多的报道,我们是这么理解的,因为一直在链家做房地产的经济,我们观点就是其实增量时代慢慢在过去,增量越来越难做,越来越少,随着过去几十年的积累,这些增量积累变成了存量,未来存量的开发,存量的更新,存量的运营,存量的管理可能是未来市场的主体。
就拿北京来说,700万套住宅,假如我们住宅寿命50年更新一次,每年2%更新率,应该每年有14万套住宅需要更新,北京现在的新房销售量一年只有几万套,过去最高峰的时候一年只有12到15万套,北京如果按50年更新一次存量住宅,每年的存量更新的量是超过我们一二十年北京新房的量,所以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
还有一个我们对城市更新的看法,或者说理解,和李总、张总稍微有点不一样,他们俩是开发商,刚才也说了深圳城市更新和全国其他城市的概念也不太一样,深圳是以旧改为主的城市更新,是真正叫做更新了。我们理解可能除了把房子拆掉重建以外,我们更多是觉得城市原来很多建筑功能错配,客群错配,区域错配,因为这些错配我们要纠正过来,在这种技术上做的更新。
原来一些城区老旧小区,现在老旧小区,当年是北京最好小区,当年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买了最早的房子,或者单位分配的。现在他们年龄六七十,这些老小区连电梯没有,物业管理没有,这些小区北京有1100个,我们有几百万人住在这样小区里,已经没有办法把它拆掉重建,能不能对这样的小区做客群的置换,做功能的升级,把它错配的东西变得和现在适合。
我们理解是把它叫做存量物业的有机更新,不仅仅是拆掉重建,还包括翻新,包括重新定位,包括重新的配置,包括重新增加一些设施。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也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说给老旧小区加电梯,现在我们在北京大概市场排名是第一的,最大的量,可能大家不太在意这一类的东西,你要花一百个亿买一个资产很轰动,但是我们装几百户老旧楼电梯,大家没有人在意,其实这个工作非常难,从我们角度还是觉得城市存量物业市场巨大、空间巨大,存在大量错配,需要纠正,这个过程中就有大量有机更新的机会,谢谢。
主持人:因为链家有一个愿景,陶总是有链家的背景,这种商业模式特别适合链家有雄厚在交易环节上的基础,进而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或者非常有特点,也很有冲击力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我觉得这种模式在北京或者上海一些核心城市比较特殊区域,一定会有特别好的实践的机会,特别好的前景。
第四位想请黄总,这几年做一些资本操作,参与一些城市更新的项目,与此同时您今年又参与组建全联土地资源中心,您作为执行主任,结合您不管是以前做的旧改项目,还是这些年做的城市更新新型改造的项目,包括土地资源,您讲一讲您对这个领域的看法。
黄安南:今天的主题,土地资源先不谈了,我说说城市更新的事,确实对于城市发展来讲是永久的主题,特别刚才陶总谈到现在增量越来越难做的情况下,或者增量慢慢趋向于饱和情况下,存量资产的改造,或者说城市更新就是一个大概率。
我今天想把话题收窄,聊一聊我给它定义,或者我现在关注的这个城市更新的范围,我现在给他分类,跟我的业务相关,因为分类肯定不全,我分两类:一类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产物;一类是行业的产物。
什么叫历史的产物,比如说旧工厂,刚才陶总谈到像老旧的小区,我认为这一类咱们在北京看到很多文创园、798,我定义在时代的产物。
行业的产物其实就是现在不少的经营不善,或者烂尾的项目,时代的产物来讲,每个时代,比如旧工厂这类东西,随着城市,随着国家的发展必然存在的,行业的产物咱们现在看到的也比比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两类东西都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所以我说可以认为现在是一个城市更新的大老时代,咱们作为一直参与到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发商也好,投资商也好,包括各个专业部门,专业公司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这是我想说的一个方面。
我想就我们参与的几个项目做简单的分享,其实像旧厂房这一类东西,国家发展到今天,在一定层面上完成历史使命,原有的拥有者在新的市场职能需求方面又不满足,像市场的定位、市场重新的定位设计、招商运营,包括长周期的投资这些东西都是在原有的业主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而现在的开发商在整合市场资源方面,整合专业能力方面,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我们2017年上半年有幸参与了北京伟大的项目,就是叫“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区”,我们做这个项目开发顾问。其实这个项目规划是北京市没有权利批的,是最高党中央国务院批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去的时候,奥组委的已经在里面,这两年整合了大量专业公司,现在跟资本、专业、运营这些团队有紧密的合作,我想在一个不远的将来,咱们能看到在北京的西部会,现在定位在北京新地标的东西出现。我想这是一个城市更新的方式。
还有一类刚才也提到了行业的产物,我们在武汉汉口参与一个项目,就是叫财神广场。当时的开发商,分割销售,承诺是运营给一定的投资回报,由于产品跟运营、定位相关的问题,现在非常不理想,业主拿不到回报。像消防、这些隐患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当地的不稳定因素,因为业主要维权,这么多年拿不到回报投资。
这样的东西通过专业公司的介入,通过业权的归集,通过重新的改造,能够具备焕发青春的潜质,所以我想这样的机会对于我们,或者说对于在座很多开发商,还有很多像资本投资的,做设计定位专业运营的这些公司,都会有很大的机会,我就分享这两点。
主持人:谢谢,黄总刚才讲的特别好,其实城市更新不是一个简单的建造过程,城市更新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而且在这里面,要提供的这些服务的内容,不管是对老百姓,还是对入园的企业,这些内容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尤其重要。
最后我们想请中建钢构的王总,中建钢构不用介绍了,中国最大的钢构企业,在城市里面能够看到很多中建钢构的项目实现了宏伟的项目,我们可能不知道是中建钢构做的,在新的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你以前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您觉得站在您的角度咱们看这件事情。
王宏: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城市更新改造这个话题,我分享两个观点,第一是城市更新市场潜力非常大,刚才上午,我们谈了有一个篇章叫做“成就”,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聂会长专门有一个比例统计,中国的城市率达到了58%,这都是“成就”的一面。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就是中国的“大城市病”,现在已经出现了,咱们在北京都感受深痛,说首都最大就是“首堵”,堵车问题在这里不渲染了。
人类的城市化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大城市化,伦敦、纽约这个阶段,中国没赶上。
第二个阶段叫逆城市化,就是大城市病出现之后,就去郊区住了。
第三个阶段是人类进入3.0版的城市化,叫城市群这个阶段。
我们国家有四大战略,三大战略都是针对城市群,最近中央对城市化这个话题是非常重视的,认为我们国家最大的挑战就是城市化,这个话题太大了,今天不讲了,因为中国是一个二元社会,有农村和城市,所以刚才李局长跟我讲,我们国家说是58%,城市化建设还早呢,外国人有一句话,咱们北上广深像欧洲,咱们西部像非洲,有很多方面就是我们西部的城市化建设还早得很,至少在1.0版这个阶段,一句话还有很多问题。刚才李华总讲的,一定要跟政府联动城市规划的问题。
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这不是省委书记能定的,这都是中央政府要定的,各个城市群各自的功能,我们到欧洲、到美国都知道,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没有说谁特别留恋纽约,也愿意在那个小城镇去居住,为什么?因为他的规划很便利。有三个阶段,一是城市规划,第二是城市建设,第三是城市运营。我们的软管理,最近和市长论坛,咱们国家很重视,专门让我们市长高度重视城市建设,重视城市管理,一句话市场潜力非常大。
第二句话城市的更新的内容特别丰富。刚才李华总谈到城市小区的更新,我们张会长谈到是电梯,中建钢构是怎么进入城市更新改造,就是因为钢结构做城市改造方便,我是被大进来了,刚开始是深圳湾的年检大楼要改造,然后有南山区政府改造,后来有小区改造,改造改造就对这个事情开始有研究了,就是电梯的问题,这第一个问题已经出了标准了,我们城市改造协会已经出了《电梯改造标准》,现在又发现一个问题,小区停车难,所以我现在专门研究智慧停车库。你研究进去你的市场也挺大,后来我又发现,这个主感到没问题,这个小区微循环系统出了问题,这个小区上下班出不去进不来,除了城市房子改造,还有这个问题改造。我现在专门成立一个绿色交通,慢性交通系统,解决微型化问题。最早的概念在哪儿呢?在厦门有一个自行车高速公路,它本来有一个8米高的第二批,我在它4米高的位置,中间跟它加了一个钢结构,加成绿色,两边2.8米宽,成了一个专用道。它们统计下来事故率降低百分之五十几。你想想你的过去:人、车、自行车都在那儿挤着抢道,那能不出事故吗?所以我们曾经是自行车王国,但是中国现在没有自行车的路权,没有人跑步的路权。因为这个路都没有。所以各个城市现在都非常重视。所以这是我分享的两个观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总提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我想您的这些想法能实施的话,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会带来特别大的改变。我觉得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几位嘉宾都非常的注意时间,把时间都掌握特别好。我觉得城市更新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其实这个话题如果展开的话,可能再加一倍的时间也讲不完,因为城市更新这个事,大家出现的,在文字上或者说在各种媒体上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原因也是因为这个话题是非常综合的,它是一个多元化的,它是多主体参与的,它是不同信息叠加在一起,它是非常复杂,非常丰富的一个系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城市更新有很多事情做,我们传统产业可以进去,其实新兴产业也可以进去,而且不同的产业在这里做成组合,可以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商业机会。这里包括原住民,社会各个方面参与进去最后才能形成很好的解决方案。特别感谢在座的嘉宾跟大家分享。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城市更新的事业中来,也相信中国的城市更新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对市场形势的判断,其实我觉得城市更新可能也是今后重点、热点的话题。而且在座的各位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方案性的参考,像王董事长。
领袖圆桌对话主题6:重塑
最后一组对话主题是,应该是通过上面几组对话对行业发展历程也进行了回顾,对当下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在新时代下房地产行业又会怎样发展?下面请上本组嘉宾共同来展望行业的美好明天。首先有请嘉宾主持:中国宏泰产业市镇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建军主席。
对话嘉宾:天津环渤海房地产商会会长、津东集团董事长徐树山先生
盛世神舟房地产的李万民先生
香港房地产商会主席,霸菱亚洲投资董事总经理林熙龄先生
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EO唐芬女士
王建军:大家好我是中国宏泰发展的王建军。本来和秘书长商量,让我对话的,我说我是产业发展运营商,在各位大佬面前没有发言权。后来说你就主持吧。所以赢得了这个角色。刚才前五组从品质、责任、破局,包括重塑这几个方面,大家都做了充分的沟通和互动。我们第六组给他们前五组总结一下,我觉得他们前期沟通的中心思想是描述了我们企业和我们企业家一路走来所经历的栉风沐雨,爬坡过坎的生存里程和生存之道。我们这组的主题是“寄语”,这个题目比较大。我先表个态:今年的冬天非常,我觉得市场经济风云变幻,适者生存。真正能够救自己的还是市场,还是靠自己。我想我们做企业就像跑马拉松一样,每次弯道过后都有前后顺序的更迭,能坚持到最后就是真正有意义,有毅力的胜利者。包括我们的房地产,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从消费者到开发商,包括我们的政府,都非常关注关心。从老百姓过去的民以食为天,发展到民以房为天,也包括我们的地产商,从过去的简单的卖房子,到卖环境,卖情怀,卖文化,也经历了这么几个发展阶段。我想总的讲,我们这波地产商应该享受到了国家房地产红利的这一波人。下面我就把主要的机会给我们各位嘉宾。我们第一轮的问题是,你们的 心中房地产行业发展分了几个阶段,现在所处的是什么阶段?林总您先带头讲个观点。
林熙龄:谢谢王总。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林熙龄,是香港房地产商会主席,也很高兴这次可以过来跟你们分享一下我对这个课题有一些体验,还有一些经验,跟各位去分享一下。
刚才主席也提到了,现在房地产有几个阶段,还有就是现在是哪个阶段呢?当然我们之前都过了几十年了,包括香港,我们从60年代过了差不多四十年、五十年,从初步的阶段,然后比较成熟,还有就是有泡沫也经过了,然后再恢复到上升的这样一些不同的阶段。国内我看我从毕业开始,90年代已经做国内的房地产了,也看到有不同的周期。但是现在主要看的阶段,我看还是国内的过去三十年来都是在未调,都是在往上增长的阶段,做的比较平稳,也是很好的,不同的产品,还有需求比供应比较大。所以过去二十几年我看了很多,包括住宅地产也好,商业地产也好,工业地产也好,其实都是慢慢去改变形态,做的挺好的。如果说调整,也是比较少。因为我们跟投资者每年都要汇报,为什么中国这次没有泡沫呢?永远是上升的嘛。所以这个也是我们每年都要面对的问题。当然了我的感觉,我的产品90年代那些都老化了,我们慢慢改,收入也改善了,经济也是做的挺好。
但是到现在一个难点,如果说现在这个阶段我感觉一个拐点,现在也是一个挑战。为什么呢?早上也听到不同嘉宾也有分享,看我们现在买一个地,我们盖什么产品,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不管你是做什么产品,现在有加很多,包括智能家居方面,还有用AI可能判断你做一个楼盘,做一个小区,到底我要考虑什么,跟以前的想法也不一样,特别是我们消费者的习惯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是刚性需求,现在反过来的,对他的生活,对他的家庭,对他的工作是不是有什么不同的影响,所以很多的不同,这些都要加进去,所以我为什么说拐点,是这个意思,你没有什么新的突破,你做那个产品其实你可能也是很痛苦的。尽管你的质量做的很好,你的定位做的很好,但是你的区域的环境,那些人的需求你没有把握的好,你做了什么产品,可能都是失败的。所以现在我们要想的,在西方都是很多是说你要想着(外语),很多人都是讲。但是我再反过来,这个已经是老一套的人去讲了,我现在跟我的同事说的是(外语),我为什么还有想有一个盒子在里面,我要突破,所以我想。房地产现在的阶段就是有很多创新的元素,你要想消费者是怎么,开发商提供什么,有可能是做一个新的需求,你带动整个消费者,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什么类别也是一样。特别我们做工业地产有些投的都是这样子,以前认为很简单的,就是买一个仓库改造就可以。现在也发现了,现代物流这些其实也不简单,你要怎么改,你要怎么看需求,还有怎么的规格,跟以前想法完全不一样。所以为什么是拐点我们要比较谨慎去想,否则是很多你看到的都是失败的例子,可能会陆陆续续发生。
主持人:林总从香港看大陆,从中国看亚洲,观点比较鲜明。徐总是我们老朋友了,从京津冀角度我们是老乡,因为他常年耕耘在天津,请徐总说几句。
徐树山:刚才提到了这个话题,我们的地产走到哪个阶段?中国的地产时间太短了,因为我们过去是计划经济,真正实现市场经济时间就是二十多年真正的发力。所以说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真正的发力也就二十年左右。这个主要原因,我们过去是计划经济。刚刚实现了市场经济,我们房地产市场呈现了爆发式的回馈市场的现象。所以整个的阶段应该说没有分两段、三段。像西方发达国家,它的市场化的时间很长,它们的房地产的经历的周期和阶段会很多。我们中国的房地产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应该说就在第一个阶段,它的特征几乎就是增量市场,甚至都可以细化到住宅的增量市场。
现在我们这些开发公司的特点,几乎都在同质化的状态下运行。第一,要求的是规模。第二,是住宅。然后方式都是销售,几乎没有经营这个板块。所以说我们地产的现状应该就这么一个阶段。
但是刚才林总也说了,应该有拐点。这个在前几年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也提出了,就说应该要出这个问题了。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所要的发展模式,对你提供支持的那些要素都不存在了,因为你的发展模式就是一个规模性的发展模式,又是增量。但是给你提供支撑的市场在萎缩,给你提供的生产元素:土地,在消亡。所以说你的规模发展,你的增量销售型发展模式肯定难以为继。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人为规模性发展不可持续,将来会导致我们房地产出现重大调整。到那时候可能又出现一种新的阶段。就现在的情况看,我的判断和认可就是一个阶段,在增量市场阶段。后头可能要出现存量市场阶段。到那个时候会有另一种景象。这就是我的一个看法。谢谢。
主持人:谢谢徐总。下面请张民耕讲一下。
张民耕:大的方面我赞成徐总大的划分,还属于开发增量为主的阶段。存量阶段还没有完全到来。但是我也想作为房地产历史以来的见证者,我是不是可以把它再划细一点,划成五个十年,看看合适不合适。我1993年就加入万通,做万通新世界广场,我想能不能说1993年-2003年能不能作为一个阶段,这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2003年-2013年作为一个十年,2013年,比如说我们再往后看看2023年,是不是作为一个时段?2023年再往后。
如果这样分的话我们知道三个阶段都有它的一些特点: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房地产比较正常的发展的阶段。也就是说,它是在没有原来是完全分配房子的角度,往后搞了房改,使得房子可以市场化,来建设,来买房,面向个人买房。这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我们知道房价上涨的是不快的。
但是到第二个十年,从2003、2004年开始,应说在土地招拍挂制度后,地方政府都有一个把房地产,土地出让作为财政收入来源的一个动力,所以它们有意识的控制这个资源,让土地资源供应上,让每一次供应都能够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的加价。我们知道十几年前我们海淀的房子还不如通州或者朝阳接近于通州房子的价格。原因就是海淀没推出什么新的土地,没土地可推。但是那边不停地推土地,每次推一次加一次价,导致房价上涨,当然也有CBD影响,也有经济贸易的影响。但是我想这期间带来了一些问题,使得房价的上涨脱离了它的使用价值,也就是租金的价值,当然也脱离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2014年之后可不可以归结为第三个阶段,第三个十年,我尽管来来回回调,一会儿放松,一会儿控制,总体上这十年应该说目的是好的,是想把价格能够控制它的上涨速度,包括前面也有专家讲到,让大家比较舒服,让它平稳的,让大家能够长期的从事这个行业。寄语:期盼着到2023年还有这样的过程。
当然,最近在旧城改造方面,在老楼的改造方面,在老的社区收购,重新改造,基本上不大拆大建方面,应该说还是有些启示。刚才陶红兵同志也讲到了他的收购,我们有很多做城市更新的。我想中国真正城市更新和存量占到相当重要的分量,可能还会是2023年之后吧。假设这个大致的分析这十年。期盼着中国的房地产能够不要强行打压,让它更加市场化;也不要过分地鼓励操作,让它能够适合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能够更好地长期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谢谢。张总我介绍一下,他1993年就加盟万通,后来他们华丽转身做地产基金,旗下好像有200亿规模。今天参加我们对话的还有我们的远大集团的唐总。因为开发和建筑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我们是密不可分的。下面请唐总讲讲。
唐芬:谢谢主持人。其实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挺大的。而且我觉得纵览行业,指点江山的划分比较适合聂会长,以他们的高度来做比较好。另外,我们也不是开发商,可是大的开发商基本都是我们的客户,所以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年跟我们开发商客户打交道的一些直观的感受。像前两年,远大住工跟很多大的房企合作的时候,我们明显的感觉到大家在速度上面的要求特别高,因为它们要冲规模,所以一切以快,帮助它们实现快速扩张,快速的规模的冲刺作为它的一切衡量的标准,包括对我们的技术,对我们的产品,对我们的服务都是。但是2018年我们发现了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事实上刚刚在上台之前我还在跟旁边的欧阳总还在聊一些小天,因为今天朋友圈里都在传,因为今天,说大家有一个好消息,2018年的熊市已经结束了。但是全世界,全球2018年股市的涨跌幅排行榜咱们中国的KPI很荣幸地垫底。房地产的市场它也不可能独坐莲花之上,独善其身。所以它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影响。我觉得2018年其实我们接触的很多的开发企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对未来的一种迷茫,甚至说是焦虑。而我们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其实大家在迷茫当中也在不断寻求一种变化,而这种变化其实跟整个世界发展,跟整个经济的大趋势,我觉得它是完全相对应的。
2018年我们看到有很多的房企,在不断地试图解构。解构什么呢?解构它们传统的开发企业的身份。很多开发企业,甚至不断地在发声,说我们已经不是开发商,或者我们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开发商,在解构。但同时更多的开发企业在建构,建构一种新的市场的形象以及商业的模式。我其实近一段时间也接触了几家大的房企,我就不具体点了。有一家房企很大资源的投入在构建它的数字技术板块。怎么样把数字技术跟它现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以及后续的物业和产业链相关的这些业务结合起来。这是现在这家企业跟我们远大住工沟通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行业平台的搭建,通过我们的技术和一些创新的行为。
还有一家企业它们甚至专门成立了创新研究的机构,它们搭建了一种平台,它用它这个平台来孵化它的上下游,以及来自它企业本身的创新的所有的这些创意。一个一个的团队,不仅是它企业本身,还有它的上下游,跟它的合作产生的各种的创意都可以通过它的创新平台来进行孵化,这都是房地产开发商目前在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建构。因为2018年整个的局势确实是非常变化的,而且各种的新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看虚拟与现实之间不断地交互,也在刷新和冲击着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认知,所以国家和国家之间,产业和产业之间,哪怕是人和人之间,都在寻求构筑一种新的关系,新的联系的方式。所以我在想我并不是说把它分成不同的阶段,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也在进行一种求新,求边,都是在经历这个过程。
主持人:谢谢唐总!唐总讲的房地产很专业,您非常的知性和优雅。谢谢!
每个人都憧憬美好的生活和未来,我们房地产人更是一样,特别关心国家政策的变化,从今年12月21号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几个信号,一个就是房住不炒不变,地方调控没有更大的自主权,第三,长效机制仍是观点,这次会议好像也没有提房地产调控。
第二个问题,各位对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如何判断?
林熙龄:我是基本上也是比较乐观的,包括所有不同房地产的产品,为什么呢?很简单,我们所有人不管你是工作的,不管你是念书还是生活,你都需要房地产,你要住,你要去写字楼,要去购物中心,所以房地产这个产品永远不会淘汰,主要淘汰就是你做的产品可能不够好,你做的有一些没有那么完美,和时代有一些脱节。所以就是基本上如果做得好,我看未来几十年都会做得更好。
当然整个业态都会整合,跟以前不一样,小的开发商、投资者可能比较辛苦,最后都会由有规模、有远见的公司去做。未来你希望在行业里面做得好,你肯定要几个方面比较关注,第一就是功能性,不管你做什么产品,你的功能你可能要加很多AI、智能方面,在你的功能方面。
第二是你的环保、节能这方面,跟以前你传统的一个大厦,搞一些小的改革就不一样了。
第三方面,就是综合性。以前都是很简单,你买一个写字楼,你盖一些园区,你是自然独立的,和你的设施可能没什么关系,你可能成功。未来没那么简单,刚才提到很多的社会者的习惯已经改变,不单单是在工作的地区,不单单在住宅的小区,它是整个区,你怎么和隔壁的大厦怎么整合。
第四个是灵活性,现在就是共享经济,我们的大楼以前的功能可能只有单一的,但是你为了共享,你不一定三年五年做什么,但是你要有灵活性,这样整个行业就比较健康。所以我感觉是比较乐观的。
徐树山:关于房地产市场展望,我想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政策市场,政策调控,调得我们市场起起伏伏的,这种状况我认为将来后面还会依然如故,它还是这样。但是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我们真正的需求市场是不是真的萎缩了,到那时候对我们房地产企业的威胁将是毁灭性的。因为政策性出现问题,今天松明天紧,后天又放开了,放开了就能活着,大家都在有惊无险的环节当中循环。我想这个有赖于我们有真实的需求市场在那,只不过政策市场对我们不太平稳而已。这个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真的市场萎缩了,这时候我们真的要面临大问题。
这也是刚才提到的,我们这些企业过去都在拼命的跑规模,后来发现迷茫的,估计大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这个企业规模太大了,调头太难,但是又真的找不出一个好办法。你说转型、转行,大家都在思考,真的挺难。应该说中型的和大型企业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小型的开发商我感觉倒好活,因为他需要的市场容量不太大,市场萎缩对他影响倒不大,因为我们规模大了以后,因为你面对的是个股市,你一旦你业绩表现不好,你整个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金链,你一发生问题全完了,所以调整起来特别难。我倒认为后面关于市场判断,政策市场调整不平稳的状态依然存在,但是不可怕,可怕的是后面要来真的市场萎缩,这个是比较可怕的,这就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谢谢!
张民耕:我觉得上午余主任讲的话,相信中国的政府有能力使得经济能够继续发展,尽管有困难,但是还能发展。主要中国的经济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因为城市化还处于上升阶段,所以房地产仍然是一个需要的行业,总体上是这样。
当然,分化是很明显的,城市群有发展前景,有工商业就业机会的城市群将会吸纳真正的人口,所以那地方的房地产有很好的前景。但是有一些已经空心化、人口净流出、严重流出的四五线城市大家一定要谨慎。
作为我们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基金行业,都对房地产到底怎么样发展密切关心。我相信未来仍然有我们房地产行业的机会,至少5年内还会是一个增量占主要的时期。所以我们只要选择好地域,选择好开发的规模,不要过分的追求以前的高杠杆,当然不要追求规模一定像以前那样快速的涨,就维持怎么了?维持也能过得很好。
我相信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基金行业,未来仍然会很好。随着咱们金融管控、整顿,也慢慢的进行到比较深入了,可以说该出问题的出问题了,我们留下来的,尤其金融行业留下来的,都是比较优秀的,而且是认真负责的。像我们神舟今年新增20多亿的投入关系规模,主要是房地产基金行业。我相信明年会更好。因为既然不让做隐资银行,社会投资人还是有的,机构投资人还是有投资需求,我们专门从事主动管理的房地产基金,一定会有新的发展。希望与各位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合作,把我们行业做得更好,谢谢!
唐芬:如果说大家通常认为的政策的调控,价格的走势,市场的膨胀或者萎缩,我觉得可能未来不确定就是惟一可确定的,真的很多是不确定的。
我记得我听第几轮对话的时候,当时张总说了一句话,小米你们也不要做房地产事业部了,喝大酒的事让开发商来干。我觉得未来的开发商应该要改变这样的一种观点,我们现在听了很多的区块链、云平台、数字延伸、产业互联,所有的这一切,技术的创新并不遥远。我觉得开发企业要大胆拥抱这些技术的创新,要让他融入我们现在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因为技术的创新积累到一定程度,势必改变一个行业的整体的模式,到这轮改变的趋势里面,你接受得越早,适应得越好,未来就有更强劲的发展的动力。
主持人:谢谢!房地产是典型的基础性行业,宏泰从95年到05年也是做房地产,从06年到现在做产业地产,房地产的带动作用非常大,从上游的钢筋水泥一直到下游的家具、建材,是带动能力最大的基础性产业项目。我想像足球比赛一样,有上半场还有下半场,我想房地产的明天会更好。中国人最典型的消费概念,投资房子是最安全的。
第三轮问题,对房地产商会这个娘家有什么具体建议?希望在哪些方面加强工作?这个问题要回答好,回答好了我请你们喝酒,回答不好后果自付。首先我表个态,我加盟咱们这个商会一段时间,觉得这个商会是个大家庭,是个大平台,在这里有很多的信息,很多的资源,很多的数据,还有更多的感情。尤其在会长的领导下,之前我们有了更多次的互动,至少我们宏泰人收获很大。
林熙龄:我们当然希望总会继续带领我们,就是很多比较宏观的课题,所以政策方面、研究方面,都可以领导到我们不同的分会,给我们一些不同的启发。虽然我们在外面的香港,但是在国内很多的宏观政策,也影响到我们不同的地方。包括香港,我们房地产的政策,或者对政府用地经济的看法到底怎么样影响我们未来投资的方向。所以我希望总会从这个方面作为领头羊,来加强、加深这方面的研究,还有一些报告可以多一些给我们去分享。
徐树山:我们商会当初建立之初的宗旨,就是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过去我感觉到这个桥梁起的作用也大,但是同时我们各个企业自己沟通的能力也很高。但是现在要建立新型的,又轻的形势,每个企业自己去沟通倒不便利了。所以我倒认为,现在我们这个商会确实要有积极发挥作用的时候。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去和政府沟通,他很难办,因为他有好多的嫌疑和不便,造成更多的障碍。如果我们以商会的形式去和政府沟通,可能好多的问题政府也好办,我们的问题也得到顺利的解决。
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说,那时候我们商会劲大点劲小点,各个企业自己还能干,现在真得研究一下我们商会的力量要大一点,因为现在企业发挥的空间太小。
张民耕:两方面,第一方面,继续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咱们作为商会团体的一些良好的建议,更多的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而不要过于呆板的行政命令。实际上这里面是导致了很多的问题,表面上有些城市价格控制了,比如说一线城市,甚至有些二线城市,但是实际上全是虚假的概念。能不能加大土地供应?反过来,所有地方货币拆迁确实有可能会造成新的四五线城市的库存,这些问题还是商会出面继续发挥作用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方面就是结合商会企业的需求,能够更好的推介促合,使得大家合作共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