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碧桂园4+X扶贫模式:聚焦关键“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2019-01-02 15:41:37 中国建设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经过6年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85%以上,80%左右贫困村将退出,50%以上贫困县脱贫摘帽。

碧桂园4+X扶贫模式:聚焦关键“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摸底排查、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战更需要延伸手臂、握指成拳,全社会凝心聚力再冲刺。作为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碧桂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早期捐资助学开始,扶贫工作发展到全国9个省、14个县、3747个村的整体帮扶,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

  紧紧围绕“人”这个关键因素,碧桂园在探索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就业扶贫扶技、教育扶贫扶智以及健康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4+x"扶贫模式下,推进“三个寻找”计划,即寻找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寻找一批老村长、寻找一批深度贫困户,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纬度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

  碧桂园一直以来秉持“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投身扶贫公益事业。截至2018年,累计扶贫公益投入已超过48亿元,直接帮助近20万人脱贫。

  党建共建找到贫根 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碧桂园结对帮扶广东省英德市河头村的“老村长”许志辉对此深有感触。河头村面向风景奇秀的英西峰林景区,却因村民矛盾丛生、打架斗殴不断,成了“抱着金饭碗吃糠”、“守着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过苦日子”的贫困村。

  “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碧桂园集团坚持“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党建在扶贫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坚持将支部建在扶贫项目上,扶贫推进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让党的旗帜、“红色基因”引领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2017年10月以来,碧桂园整县帮扶英德78个贫困村,创新“村企党建共建”模式,发动广东省内43个党组织与英德78个贫困行政村签订了78份专属协议,建立一线扶贫党支部,深入调研致贫原因。

  许志辉表示,村企党建共建以后,首先解决了村民间存在已久的土地纠纷问题,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打造河头村民宿,实现利益再分配。了解到河头村桑蚕养殖业曾经十分发达的历史,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碧桂园于2018年5月捐赠70万元支持河头村桑芽菜产业基地建设。

  2018年12月28日,碧桂园整县帮扶的广东英德市第二家扶贫民宿——河头村民宿开业了。随着900平方米桑芽菜加工厂及冷库落成,桑芽菜产业基地在半年间完成了从“家庭式”到“规模化”、“规范化”的系统升级,带动了50余名村民就业,创造流动性就业岗位200多个,全村桑芽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300亩仍供不应求。如今,民宿旅游+产业扶贫已经将河头村“扶上马,送一程”。

  目前,碧桂园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已在各帮扶县成立了14个一线党支部,开展了247场“村企党建结对共建”活动,还举办13场短期体验式交流活动,建立了1个碧乡·乡村振兴学习实践中心。

  结合企业产业和当地优势

  实现精准扶贫可持续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扶贫多以捐款捐物的间接参与为主,主要原因是缺乏直接参与扶贫的好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考察时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

  企业扶贫有市场经济的敏感度和特殊优势,结合自身的优势产业和当地优势产业开展产业扶贫,可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

  苗木产业绿色扶贫,是碧桂园“造血”扶贫模式的一大特点。碧桂园以“五星级园林”驰名,在园林绿化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大量需求。碧桂园在帮扶县推广苗木种植产业,按照“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资金运转模式,有效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不仅得到了当地政府高度赞扬,也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其产业扶贫的圭臬。借鉴树山村的成功经验,碧桂园将苗木产业扶贫复制推广到11个帮扶县,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累计帮扶贫困村民2000余人。

  碧桂园有农业、机器人、教育、物业、酒店、社区金融等传统业务和新业务,在14个帮扶县结合这些业务的需求进行帮扶。联动下属农业公司,强化技术指导,提升产品品质。目前已在部分帮扶县探索落地产业项目,包括广东英德黑米种植产业基地、江西兴国富硒水稻项目、陕西耀州贝贝南瓜项目,共带动700余名贫困村民增收。

  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碧桂园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在江西兴国县扶持竹鼠项目,在北胜村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扶持贫困户开展竹鼠养殖;在陕西耀州,碧桂园集团下属文化公司与当地专业合作社签订山核桃手工艺品采购协议,带动深度贫困地区手工艺产业发展;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成立食品加工扶贫车间,可吸纳120名员工就业,员工年收入达2~4万元,全线运营后年销售额预计1200万元……

  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资源,碧桂园通过自有扶贫品牌“碧乡”电商、碧乡扶贫专柜、参加展会等外部渠道和碧桂园食堂、工会福利等内销途径,将英红九号、麻竹笋、黑米等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从田间引向市场,推向全国,实现城乡资源的良性互动。目前累计销售扶贫产品2000余万元,惠及贫困人口近4万人。

  深入挖掘农村“红色、绿色、古色、特色”等丰富资源,碧桂园创新“党建+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已开发12条扶贫旅游线路,并开展了9场社企平台展销会。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教育扶贫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碧桂园集团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10余年来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举措,春风化雨,改变了无数寒门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在14个帮扶县,碧桂园主动改善帮扶县学校的办学条件,在甘肃东乡县捐赠建设龙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180名学生,并解决了316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打造成县级“教育示范基地”。在河北对11所学校开展“3+3”教育扶贫行动,即为学校配备操场、厕所、水井“三大件”和冰箱、微波炉、净水设备“三小件”,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完善配套附属设施。截至11月中旬,共收到爱心助学基金捐助金额1096万元,并鼓励员工与贫困学生结对,将结对资助1万名贫困学生。

  决战贫穷,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用好名师资源,提升贫困地区教学质量,碧桂园依托国华纪念中学的教育资源,采取委培生、教研座谈等形式,结对提高帮扶县高中教育水平;推广碧桂园职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模式,在帮扶县推行“职院共建”“职院托管”;发挥下属教育集团博实乐的名师资源,结对英德市开展为期3年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等。

  “授人以渔”实现“有职不贫”

  提供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碧桂园以农村需要、市场需求及实现就业为导向,结合当地群众意愿,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帮助其掌握致富门路和技术。

  针对有劳动力缺技术的贫困户,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或送教下乡等形式,培训合格发放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联动下属物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建筑公司、零售公司以及合作伙伴,提供就业岗位。针对不愿外出或只能就近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开展新技术推广和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增收。

  截至目前,面向全社会进行铝模产业工人、维修电工、家政月嫂、会计、电商等多种技能工种培训,共有37873名农村劳动力参加,超过16773人实现了推荐就业,平均收入提高20%,其中部分村民月收入超万元。

  “老村长”引路树榜样

  消除“等靠要”拔思想穷根

  按照“言传身教、鼓足干劲、树立志气”的思路,在14个县寻找一批德高望众的“老村长”,统一招录为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队编外“公益岗位人员”,通过宣传引导、励志教育、典型宣讲入手,实现思想扶贫,着力破解部分贫困群众目标不清、志气不足问题,激发贫困户脱贫斗志,引导带动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消除等靠要思想拔穷根。

  碧桂园虞城扶贫小组在号召开展庭院经济过程中,在63岁上岗的“老村长”周敬坤的带领下走村串户。有着21年党龄的周敬坤曾担任虞城县张庄村两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连续3年被选为乡人大代表的周敬坤对村里贫困户的情况非常了解,在当地也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威信。周敬坤首先找到了无配偶无子女的贫困户王贵中,邀请他到苗木基地上班。“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起初王贵中的脱贫意愿并不高,觉得“工作太累,会不适应”。

  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引导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是周敬坤的主要工作。擅长做基层工作的周敬坤找村里的人去王贵中家里“说教”,很多人都在苗木基地打工,大家有说有笑的,王贵中也被带动起来了,跟着大家一起到苗木基地上班。

  如今,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完早饭后,王贵中就会赶往1公里外的碧桂园苗木基地上班,平常工作就是浇浇水、施施肥,活儿也不重,每天工资日结80元,所有种植苗木碧桂园都回购,不让种植户承担市场风险。现在,王贵中一个月可以收入2400元,坚持一年下来收入2万多元,比原来种庄稼强多了。更重要的是他变得积极主动,第一个报名在自家房前屋后开展庭院经济,还主动询问苗木落叶是否因寒冬会枯死。

  在脱贫攻坚战中,善用榜样导向、典型引路,往往能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王贵中的事例在张庄村传开了,并且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老村长”周敬坤已经发动20多个贫困户参加产业项目,开春后将开展庭院经济的种植。

  目前,碧桂园在14个帮扶县寻找了140名“老村长”,共组织开展入户宣讲关怀活动187次,“老村长接待日”43场次,脱贫励志报告会41场次。

  扶持返乡扎根创业青年

  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队

  坚持造血式产业扶贫,碧桂园在9省14县深入联系100多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建立重点帮扶信息库,针对该群体以资金投资、贷款担保、创业培训、品牌打造、销售渠道对接等多种形式开展综合性帮扶。努力做到重点帮扶1人,广泛带动一群,同时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储备乡村治理的人才。

  在碧桂园帮扶的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从事了5年餐饮行业的周世红辞职返乡,一头扎进了秦岭大山深处的严家坪村,在发现天蓝山青水秀的家乡就是一座“金山”以后,学习养蜂技术,创建了“疯婆娘”合作社生产生态蜜。周世红16岁那年,父亲患癌症去世,母亲身有残疾,弟弟还在上小学,乡亲们及时伸出援手帮她解决了一时的困境。

  如今,周世红不忘恩情,为51户贫困户每户无偿提供5~8箱蜂群作为股金入社,集中饲养管理吸纳了当地53户农民加入养蜂产业,每个社员年纯收入2万多元。周世红已经有4个标准化基地,1200箱蜂群,下一步要吸纳更多贫困户,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拓宽蜂蜜的销路。

  周世红参加了碧桂园举办的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培训班后,碧桂园与“疯婆娘”合作社、宁陕县政府达成共同投资“中蜂产业链”,借助碧桂园集团旗下自有扶贫品牌“碧乡”,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零售品牌凤凰优选等线上线下渠道,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日前,周世红还参加了碧桂园全程支持的新浪微博“百县千红”新农人电商培训,不仅学到了运营社交平台营销的方式,还在电商渠道上寻找到更多合作。

  如今,周世红不仅是合作社负责人,还是宁陕县妇联常委、城关镇兼职妇联副主席,她带动村上72名贫困妇女办起了养蜂厂,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

  精准识别深度贫困户

  对标“绣花”下功夫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深度贫困人口脱贫难度最大,是总书记最关心的人。碧桂园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的扶贫,而是聚焦最关键的少数,通过精准识别,定位在14个帮扶县最为贫困的深度贫困村,寻找除政府兜底的余下的最贫困的100户。

  2016年,湖南平江县泊头村的叶树仁因母亲确诊肾癌回到家乡,在村里任职,每月工资960元。此前,他和妻子外出打工,月薪加起来1万元,既要赡养年老多病的父母,还抚养两个儿子,省吃俭用,1年10万元还不够用。叶树仁觉得自己作为党员,又是村干部,一直不肯当贫困户,把机会留给其他更困难的村民。直到2017年,父亲被确诊为肺癌,叶树仁才进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叶树仁的姐姐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让他有了继续读书的机会;他的妻子则是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让弟弟妹妹能够多读书。因父母常年吃药治病,收入又不够,还有欠债未还,叶树仁担心自己的孩子将失去读书的机会。

  碧桂园平江扶贫小组入户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了叶树仁的情况。扶贫小组将叶树仁安排到泊头村苗木基地工作,并且分产到户,在他家里开展庭院经济,免费提供了1450棵苗木,等苗木销售后再扣除10%的成本;又通过健康扶贫捐助了2万元,支付了两位老人住院期间除能够报销之外的个人负担费用。同时,将他的两个孩子列为资助对象,分别提供助学金1000元和2000元,扶贫队员还不定期为孩子辅导功课,与他们分享好书籍。

  按照计划,力争2020年前,碧桂园寻找到1400户深度贫困户建档立卡,并制订“一户一策”,精准结合贫困原因,整合集团资源、集中优势兵力,真抓实干、集中攻坚,花大力气,出重拳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啃下这块“硬骨头”。

  

(责任编辑:杨雪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