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学术探讨:2019丁博士演唱会,大量房地产常识性错误

2019-01-10 16:43:54 和讯  张大伟
   作者:张大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伟看楼市
 
   昨天伟哥写的一篇:算是吐槽,其实意义不大。对行业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今天补上。

  无惧打脸!去年“预测房地产”准确率0%的人又双来了

  文后点评的人非常多,总结一下有3类声音:

  点赞揭黑的、说妒忌骂街的、善意提醒的。大部分人其实是当成演唱会在看。说什么预测什么其实并不关心。

  最多有人居然给丁博士总结了63条干货,这些都是真的吗?

  今天伟哥从学术角度来给这个演唱会收个最后的尾巴,不谈丁博士买卖排行榜这些事,就数据说数据。罗列一下丁博士数据中的常识性错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北京(楼盘)2018年12月的均价问题

在丁博士的报告多次提及了很多北京的数据,这就是所有数据的问题,网签数据失真,2018年12月,北京的房价均价6万多,真相是因为限签政策松绑了。
  在丁博士的报告多次提及了很多北京的数据,这就是所有数据的问题,网签数据失真,2018年12月,北京的房价均价6万多,真相是因为限签政策松绑了。

  伟哥也提供一些数据:

学术探讨:2019丁博士演唱会,大量房地产常识性错误
  所以这个均价第一都是2017年甚至更早的网签而已。不能只看数据没有常识。

  2:百强房企的规模假象

学术探讨:2019丁博士演唱会,大量房地产常识性错误
  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7%,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增长13.7%

  2018年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486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商品房销售额129508亿元,增长12.1%。

  因为官方数据还没有出现,按照10%涨幅计算,2018年全年市场总规模在14.5万亿左右,100家房企就占了10万亿?

  百强房企按照流量排名是非常搞笑的事,因为大量的企业合作项目过多,以北京为例平均股东已经3.2个,这种情况下,百强房企的权益金额到底多少?另外排行榜真真假假的内幕影响,所以这个数据是非常明显的付款数据。

  3:千亿房企到底多少?

这个数据就又要说到权益数据和流量数据了,常识看,房企是不是销售千亿必须看权益,起码也应该看并表操盘数据。
  这个数据就又要说到权益数据和流量数据了,常识看,房企是不是销售千亿必须看权益,起码也应该看并表操盘数据。

  这种浮夸千亿房企数量的事,毫无意义。

  4:2018年土地市场是靠三四线城市在支撑?

这就是常识性问题了,首先全国一二线城市只有40个左右,而三四线城市全国有几百个。
  这就是常识性问题了,首先全国一二线城市只有40个左右,而三四线城市全国有几百个。

  所以如果从面积角度看,当然是三四线城市会高。但成交金额呢?

房地产市场的主战场一直就是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风险越来越高。
  房地产市场的主战场一直就是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风险越来越高。

  5:10家房企拿了市场一半的地?

这就是完全的统计口径上的错误了,基本常识误差,如果拿了50%的土地,那么未来市场规模上,这10家会占据市场一半?
  这就是完全的统计口径上的错误了,基本常识误差,如果拿了50%的土地,那么未来市场规模上,这10家会占据市场一半?

按照所谓的流量排行榜10强也只有4万亿,如果按照权益更是只有3万亿。在集中度上这是两组前后矛盾的数据。
  按照所谓的流量排行榜10强也只有4万亿,如果按照权益更是只有3万亿。在集中度上这是两组前后矛盾的数据。

学术探讨:2019丁博士演唱会,大量房地产常识性错误
  前后颠倒,拿地投资比减少了,土地销售额并没有明显减少,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房企拿地少了,未来会降低?这些数据对比明显有矛盾

  6:毕业生是未来刚需

这句话毫无意义,这就好像说适婚人群是买房主力一样。
这句话毫无意义,这就好像说适婚人群是买房主力一样。

学术探讨:2019丁博士演唱会,大量房地产常识性错误
  7:17亿平米是天花板?
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
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

丁博士从2011年开始预测第二年是天花板,已经坚持快10年了。从学术上讨论这个其实意义不大,因为需求看政策,如果政策不放松,当然越来越少。
学术探讨:2019丁博士演唱会,大量房地产常识性错误
  丁博士从2011年开始预测第二年是天花板,已经坚持快10年了。从学术上讨论这个其实意义不大,因为需求看政策,如果政策不放松,当然越来越少。

  8:95后买大房子?

这个其实有个基本常识,中国买房的年龄在越来越大,毕竟房价高了,95后最大的95年现在只有23-24岁,所以还不是房地产的主力需求。分析这个数据毫无意义。按照正常的上学时间,95后大部分刚毕业2-3年,有些甚至还在读研究生。这种情况下,这部分人群主力还在租房或者住父母的房中。
  这个其实有个基本常识,中国买房的年龄在越来越大,毕竟房价高了,95后最大的95年现在只有23-24岁,所以还不是房地产的主力需求。分析这个数据毫无意义。按照正常的上学时间,95后大部分刚毕业2-3年,有些甚至还在读研究生。这种情况下,这部分人群主力还在租房或者住父母的房中。

  9:开盘当天大定

数据来源存疑,如果开盘当天只有3成的去化,而且是全国,市场不会是现在这样。比较很多三四线城市依然房价在上涨。
  数据来源存疑,如果开盘当天只有3成的去化,而且是全国,市场不会是现在这样。比较很多三四线城市依然房价在上涨。

  10:京、深豪宅成交腰斩 三亚(楼盘)顶豪覆没

丁博士说2017年,三亚3000万以上的豪宅有两百多套的成交, 2018年,三亚没有3000万以上的豪宅成交。
  丁博士说2017年,三亚3000万以上的豪宅有两百多套的成交, 2018年,三亚没有3000万以上的豪宅成交。

  这就是侮辱群众智商的数据了,网签不代表市场,海南(楼盘)房地产调控是在4月份,就算后面市场惨不忍睹,前3个月还是最火热的时候。

  11:刚需首选二手房?

这又是一个逻辑错误的问题了,从城市化角度看,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大部分位置相对比较好,而新建住宅基本集中在郊区,另外还有信贷的问题,新建住宅贷款相对容易,二手房贷款难都大。
  这又是一个逻辑错误的问题了,从城市化角度看,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大部分位置相对比较好,而新建住宅基本集中在郊区,另外还有信贷的问题,新建住宅贷款相对容易,二手房贷款难都大。

  再叠加上,二手房的交易成本,所以刚需并没有首选二手房之说。只是市场新盘已经越来越少。只能买二手房了。一线城市二手房占比接近8成,二线城市二手房占比也基本过半。但从全国看,刚需依然主流在买新盘。

  12:融资成本上行?

这个不符合市场情况,整体社会成本在降低,虽然房地产并没有降低多少,但现在的资金价格和2014年比可不可能更高。你见过几个房地产企业大规模降价的?2018年房地产企业比2014年好的太多。
  这个不符合市场情况,整体社会成本在降低,虽然房地产并没有降低多少,但现在的资金价格和2014年比可不可能更高。你见过几个房地产企业大规模降价的?2018年房地产企业比2014年好的太多。

  13:限价的问题

这其实就是丁博士2018年的预测,从学术角度看,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不能拿个别城市的内部讲话当市场情况。
  这其实就是丁博士2018年的预测,从学术角度看,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不能拿个别城市的内部讲话当市场情况。

  从全国看,大部分城市的限价已经事实上不存在了,市场不存在横盘的可能性,要么涨(政策限也可以双合同),要么跌,这是限不住的。包括厦门(楼盘)等很多项目降价了。

  14:看好物业管理,不看好养老地产

这个就又是基本常识问题了,有几个开发商是主动做养老地产的?基本都是土地匹配的属性,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这个就又是基本常识问题了,有几个开发商是主动做养老地产的?基本都是土地匹配的属性,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15:关于预测的学术探讨

  伟哥也预测,基本原则是不说那些房地产税落地这些为了博眼球而不要脸的预测。毕竟一年很快,你这么预测,第二年咋办?

  看看伟哥过去2年的预测

  1:关于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33个预判

  2

  :关于201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33个预判

  不谈去现场的很多都是排行榜的客户,只说公众预测一定要加入不可证伪因素,你一年都错可以,不能年年都错。

  预测一定要保守,千万别可丁可卯的说出无数条肯定没有退路的数字。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国房地产的数据黑洞!这个伟哥多年前就说过:

  伟哥天天看各种数据,也验证对比各种数据,数据永远只能是辅助,千万别装神弄鬼,用数据来预测市场。那只能一次一次的被打脸。

  中国的房价“黑洞”!

  最后还是伟哥说过非常有道理的几句话总结:

  中国房地产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长期还是看政策。

  能影响中国房地产的只有银行行长,部长都决定不了市场走势。

  中国房地产企业目前没有一个企业能解决质量问题。

  千亿房企只有10几个,所谓行业占比扩大都是假象。

  买卖排行榜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非上市公司进入百强榜单的,基本全花钱了。

  房地产产品没有好坏之说,全国好产品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户型好,而户型好其实就是突破了规划管控,归根结底是地方规划部门有猫腻。

  过去业绩,除去“行情”的功劳,有多少是属于“自身能力”的贡献?2019年加油!
 
(责任编辑:杨雪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