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一个江浙四线的城镇,一些肉眼可见的改变

2019-02-09 07:25:07 和讯名家  真叫卢俊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

    大家新年好,今天初四,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天周几??

  估计也只有这几天,全中国的人都不知道周几,不知道几月几号,只用正月初几来感知时间的刻度,这是一个挺奇妙的感觉,小长假过半,希望大家能够享受当下

  过年在家,除了偶尔翻翻一些小书,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去这个小城镇的各个角落里逛逛,找个排挡吃吃饭,找个地方洗洗脚,然后走走几条不长但是却很有味道的马路。这是一种在上海(楼盘)比较难感受到的感觉,给我家的味道,也给我一种质朴的感觉

  但是这个县城的变化也是肉眼可见的,这些变化来自中国城镇化的真实落地,也来自一个县城的自我转型和升级。这样的变化或许代表着未来的某种趋势

  以下文字来自去年十月份我的一些记录,我加了一大半内容,想和大家重新聊聊一个县城到底在发生着什么变化

  以下为正文

  我老家,是浙江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县城,哪怕前阵子的撤县并市让他可以被称呼为地级市,但是在我印象里这依然是一个县城规模的地方

  大概三四十万人口,核心区域三纵三横20分钟可以把老城区走遍了,我爱我的家乡,我也去过很多地方,发现这里和中国成千上万个县城都表现的一模一样

  过年在家看电视台,今年的GDP在中国百强县里到了21位了,这样的成绩一定是个不差的成绩

  假期在家躺着,我用脚再一次认真的走了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有一些心得想要和你说。这些感受,或许就是一个小县城可能的未来

  01

  大基建模式正在改变县城

  你会说小县城永远不会有改变,我告诉你,错了。起码最近这两年,大量的县城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才我说过,撤县并市是最近我家乡最大的一个变化,但是伴随着这个变化,很明显家里有2个变化,第一高铁真正意义上要在这里设站点了,虽然是2025年才会实现,但是起码有了倒计时的时间点

  与此同时,高速路网也将这里纳入,没错,以前我回家除了要开3个半小时高速,还要开一个半小时的国道,使得每次的回家之路都无比的艰难

  而就在这一年,高铁和高速这两个利好同时在这个县城发生着,这对一个县城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车程时间直接从过去的一个半小时变成了45分钟

  县城之所以为县城,核心是在于孤立,而未来这一切将不再存在。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就用这两种特别直接的方式赤裸裸的在我的家乡快速的推进着

  而这样的改变,颠覆的第一个产业就是老家的长途汽车,如今已经无人问津,最多的路线是从这里到高铁站,其他的路线都被取消的差不多了。

  对于未来,可以感受到的是,我们和周边的三线城市的融合度要更高了

  我们要推动自己从过去的四线变成三线,改个名字可不行,融入边上的二三线城市成为了最有效的方式。如今看来,似乎有点盼头,我们也会这个熟悉的城市多了一点期盼

  如果顺利的话,未来我去上海在3小时内,去杭州(楼盘)2小时,这是对生活真真实实的改变

  当然你可能会问,这样的变化对于一个小县城有什么意义。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应该是在外漂的人更愿意回来,愿意从过去的一年一次变成两次三次。不要小看这样的变化,为一个城市同样创造了更多的蝴蝶效应

  当然,交通的改变也从外渗透到了内部,刚说的老家里三纵三横,也终于有一横如今变成了双向六车道,借着这个契机,我家那一条黄金主干道终于有了点改变

  02

  外来打工者赚钱后还是选择离开,但起码趋势在变

  每次我回家,都会找时间去做一次足浴,为啥啊,我其实也算大大小小见过市面了,但是老家的足浴真的性价比超高,花100块不仅全身把你按到高潮,你还可以吃好喝好高档地方,妹子颜值也过得去,真的是身心灵全方位的放松啊

  这次我足浴的时候,我就和妹子聊天,给我按脚的小妹说,这里做服务的妹子全部都是外地来了,有云南,有四川(楼盘),甚至还有缅甸越南过来的

  听到这我很欣喜,毕竟说明我们这里的消费能力可以支撑得起服务业的发展

  但是后面一句话是:这里包吃包住,来这里工作从来不会出去,就指望赚两年钱之后回老家

  这是很多县城的问题,有人愿意来,但是和这个城市的关联性很弱,不会带动联动消费,别说买房了,他们基本上不会和外界接触,朋友也都是同乡的这些人,对于他们来说,来这里就是一个目的:赚钱然后离开

  有人愿意来,却没有愿意扎根的

  小县城我们最痛苦的就是人口的问题,毕竟一个城市的发展全靠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导入程度决定了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这有没有外来人口,不仅有,还很多,但是很奇怪,他们都不会留下来

  但是让我开心的是,这一点也同样在改变。前阵子村里的人找到我外婆那边了,说是家里的房子如果要出租要纳入整个镇的系统里。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第一解决居住的安全隐患问题,第二形成供应和需求的匹配,最关键是中高端的产品匹配

  在我们家,祖一个一室户每个月的价格是300-500元左右,而租给的对象就是外来的服务人员。小县城的租赁市场同样在试着在供需两端做着改变,而改变的方式和上海在逻辑上是一样的:增加高端类租赁产品,以吸纳更好的外来人口

  03

  本地人在城镇里有了逆袭的可能

  另外,对于本地人,真的很多人想要出去,交通越发便利之后这样的人也就越多

  当然出去不是说那种去一线城市各种漂的,而是去到周边的二三线城市,5+2真的很多,因为人人有车,因为开回来也只要一个小时

  而留下来的,和很多看到的文字描述的一样,大概三个方向:公务员、银行、老师。能够谈得上公司的地方,我认真找了下,大概有保险和直销公司这两种吧

  如果你要跳脱这个方向,大概的选择就是创业。当然这两个字是一二线城市的叫法,在我们老家叫开店

  可以开一个你想要开的门面店,这里的房租还可以接受,用户的购买力也够,方向切的好大概能够活得下来

  但是我认真逛了下几个街道,发现老家的门面,大概做几个生意:服装店、饭店、奶茶店。大概就这么几种,当然其他洋气的也陆陆续续见过一些,但是也不知道为啥过阵子就关掉了

  另外还有一个信号,我过年去见了我的发小,他神秘兮兮的说带我去他的工作室看看。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做起了吉他教程的全套产业,通过拼多多、京东、淘宝各个平台构建自己的销售,生意出乎意料的好。人人都说电商时代过去了,在这里我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垂直类电商给到他们更多的商机,而很多这样的小镇青年在这个大背景下玩的风生水起

  能够支撑得起这个因素的,是他和我说,物流的发达,在这里发货和在上海发货到全国各个地方的时间是一样的,换句话来说在物联网和互联网体系下,给到小镇青年和一线城市公平竞争的机会

  是的,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公平竞争显得多么的重要

  照片没有拍,因为我们都喝醉了

  04

  特殊商业模式催生的特殊商业形态

  说到商业,这里很是奇怪,除了三纵三横开着的服装饭店和奶茶,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基本上就ktv和夜总会了,当然更远一点就是足浴和桑拿了

  然后中间会穿插一些大排档,每天营业到晚上三四点的那种

  当然这里都是县城范围内的距离,就说在本地人心里很远的足浴店,我走路15分钟也就走到了

  这里的实体店里本来卖的就是杂牌货,价格也不高,买东西5分钟路程,还能享受砍价的快感,淘宝在这里没有生存的空间

  当然,外卖在这里散发出勃勃生机,在美团饿了么还没进来的时候,本体就衍生出了跑腿服务,就是给人买吃的

  为什么,因为晚上这个城市的娱乐活动就是麻将,黑夜给了我们一双黑色的眼,我们用它来寻找自摸

  所以这就构成了这个现成特殊的夜生活模式,餐饮处灯火通明昼夜不停,其他地方8点钟之后老板就开始寻求关门打样了

  而这样的趋势,直接催生出完全以餐饮为主题的综合体,没有什么十点打烊,通宵营业。而这个综合体的附近就真的成了我家的下一个副中心

  这就是小城镇有趣的地方,以前构建了酒店、影院什么的市政配套都没有实现人口转移,吃却可以

  05

  辛苦是真辛苦,赚钱也是真赚钱

  当然,你说我们日子过得不好,那就错了,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在我去过那么多地方来看,说小康都是客气给人留面子

  大家都很有钱,而且我们的有钱并不会类似于一线土著依赖房产或者拆迁,是真心自己赚的

  为啥,道理也很简单,这里没公司没企业,所以剩下的都自己开店了。开的店生意可能没那么好,但是都是一两个人的夫妻老婆店,员工就是老板,老板就是员工

  这种模式下注定生意做不大,但是注定每个人的收入都很有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我家楼下的早餐店,一天就做上午4个小时,今年过年的时候听我妈聊起,两口子的一年赚100万

  辛苦是真辛苦,一年无休365天起早贪黑,但是有钱是真有钱

  当然,也有一些人一夜暴富的,和一线城市有点类似,但是不是靠拆迁,而是宅基地的转让

  我们都说城镇化城镇化,城镇化的核心就是把一些农村的地方变成城镇,而对于小县城农村和县城的交界本来就没那么远,所以这样的城镇发展起来就比较快,后面的土地指标大多来自于过去的农村的集体土地

  所以我在老家经常听到哪个村今年发了,哪个村过年集体给村民发钱了,大概率都是这些利好驱动

  这也是为什么我至今还是农业户口,因为第一我如今依然在上海落不了户,第二户口在老家确实有真金白银的利好

  所以如今大家都在探讨的棚改,在我眼里其实就是以前宅基地转让的升级版,现在是收你的房子然后给你的钱,以前是收你的集体土地然后给你钱,本质上,让农民户口越来越有钱这件事也是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中国城镇化越来越有信心的原因,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农村人,第一他已经在异地工作,第二他的收入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06

  真的不缺房子,但真的缺好房子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去年我家一个房地产项目开盘了。别误会,这里的楼市其实一直都不好,之前陆陆续续有几个项目开盘,购买者乏善可陈

  为啥啊,因为大家都有房子啊,而且不止一套啊,而且每套都是别墅式按照一栋一栋的存在的

  所以对于这个城市,天生对于空间对于房子就没有饥渴的存在

  但是为什么这次开盘却哄抢呢,价格一万多,开盘的时候几千个人在现场,这在老家几乎等于要开个演唱会的规模了

  我后来复盘了一下,这个项目和其他楼盘不一样的地方,老板很聪明做了三件事情,第一物业引入了绿城物业,第二边上要做一个真正意义的集中式商业,第三陪了一个双语幼儿园

  就靠这个,就把我老家的父老乡亲激活了,所有人都去买房子了,当然我也买了一套

  理由和大家想的一样:我们都不缺房子,但是都缺好房子。但凡能够拿得出好一点的东西,我们都愿意买单

  后来和项目销售聊天,发现2个有趣的现象:第一大家买的时候都把车位给同步买了,第二大家都不喜欢贷款

  这些举措你可以理解为消费理念不成熟,但是真的有钱就是可以任性

  过年的时候我去了一趟,一期已经交付了,入住率极高,我问了一些朋友那自己以前的房子怎么处理,得到的答案都是出租

  这个时候你再结合文章上半段提到对租赁的变化,是否隐约感受到一个良性循环正在成型

  07

  县城的出路在哪里

  我试着总结一些变化的特性,对于我家这样的县城,底子一直以来都不错,大家都挺有钱,百姓的购买力强,但也在经历城市转型的一些问题,比如低效产能的行业被淘汰,一些商铺被关门等等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低效产能、底端服务业正在被外来人口替代。而县城里对租赁产业的抓起,本质上就是希望这些人能够留下来。再加上高铁和高速的贯通,不大的地方,人口流动和活力开始显现

  另外,对于很多人诟病县城没有好机会这一点,下沉市场里我们依然看到很多生机,比如互联网体系下的自住创业,比如加盟品牌的本土孵化

  同时,购买力匹配下的供应端也得到很好的解决,不论是优质的商品房以及中高端奢侈品的消费,都在线下有了承载的载体,买房不要出去买了,买包包不用网上或者开车去其他地方了

  所以本质上来说,让我欣喜的是,一个小县城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重磅利好,但是一切都在为人服务,本地人如何可以更好的消费,本地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走,外地人怎么能够留下来,一切的一切都在围绕着人

  接地气,但却真实有效

  之前我看过一个消息,说中国有六百多个城市,其中一二线只占了4%,而构成中国的核心,都是一个个县城

  对于这些县城,大量的主流的解读都是停留在棚改以及招商引资上,但是我们真的落地去看,似乎又是不一样的场景

  给大家看一个截图

  你能想象我们会愿意开着高速去一个地方吃早饭然后回家么,这也同样发生在县城里

  一直以来对铁公基的解读都太多冰冷,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正是基建的力量,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基建在三四线城市落地后带来的变化。而基于此实现的良性循环,或许就是中国城镇未来的方向

(责任编辑:常丹丹 HO01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