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再收紧!调控远超2018,二线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

2019-08-12 18:22:52 和讯名家 

  今年上半年我们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楼市的收紧程度跟去年比起来要松一些,毕竟2018年有着调控历史最严之称。

  再加上定调后,军心也稳定了,很多人都以为楼市调控政策总归要“歇歇”,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但实际上,政策一直在不断深入!不断收紧!

  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再度突破年内记录。

  这也使得年内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高达307次,比去年同期的260次上涨了18%。

  很明显今年前7个月的调控超过了同期历史最严的2018!

  如此密集的调控背后,也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01

  不能过于乐观

  楼市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发展,长久积压的金融风险和潜在问题真的是去年一年调控就能解决的吗?

  显然不是。

  这段时间,国际环境相对复杂,外部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强。

  虽然内陆并没有什么波动,但并不意味着潜在风险已经完全消除,金融风险依旧存在,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多的调控密集出台。

  那么问题主要集中在哪里呢?

  小笙认为肯定不是一线,对于楼市而言,在这两年的调控中,一线取得的成果可谓是最显著的。

  北上深三城二手住宅成交量变化情况

  无论是从市场行情还是数据都能很明显的看出一线是扎扎实实的“稳”下来了,毕竟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多少双眼睛盯着,轻微波动就能引来各方关注。

  但全国的城市多如牛毛,除了一线之外,其他城市真的有这么“稳”吗?

  显然没有。

  今年各地的房价波动和起伏主要还是来自于二线城市,不稳定因素最突出的也是二线城市。

  这两年,二线分化显而易见,由于各二线城市的经济状况、楼市节奏并不一致,因此在一城一策刚开始实施还并未成熟的阶段,二线城市的一些调控时间都有些错乱。

  脱离大周期的二线楼市,在不同的调控下,房价各有变化。

  但稳定期,这样的情况很显然不利于“稳”这一主要任务。

  从统计局发布的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来看,二线城市波动并不小。

  这种波动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大部分二线城市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调控节奏。

  除此之外,和二线长期对土地财政依赖,以及棚改的收缩和金融监管未能及时深入等因素也有关,可见二线已经是如今楼市极大的风险储存地。

  饭要一口一口吃,稳定楼市要一步一步来,如今第一梯队的一线已经稳住了,显然接下来就到了第二梯队的二线城市。

  02

  剑指二线

  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点名还是在去年,去年8月住建部官网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表明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决态度,并点名了16个城市。

  被点名后,各城市也都出台了一系列补丁政策,这事儿也就算圆满过去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管钱的机构,银保监会点名32个城市!

  为防范房地产贷款业务风险,银保监会办公厅日前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决定在32个城市开展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工作。

  这些城市包括:

  北京(楼盘),天津(楼盘),深圳(楼盘),青岛(楼盘),厦门(楼盘),宁波(楼盘),西安(楼盘),大理(楼盘),昆明(楼盘),贵阳,成都,重庆(楼盘),广州(楼盘),长沙(楼盘),襄阳(楼盘),武汉(楼盘),洛阳(楼盘),郑州(楼盘),济南(楼盘),福州(楼盘),合肥(楼盘),杭州(楼盘),徐州(楼盘),无锡(楼盘),苏州(楼盘),南京(楼盘),上海(楼盘),长春(楼盘)沈阳,呼和浩特(楼盘),秦皇岛(楼盘),石家庄(楼盘)

  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于2019年11月20日前将检查报告及附表、典型案例等报送银行检查局。

  而这32个城市中,虽然一线城市均在其中。

  但小笙认为,一线城市房地产调控历史最长,调控机制相对完备,调控手段最为严厉,而此次检查之所以扩大范围,就是想仔细盘点梳理二线的楼市风险。

  在银监部门和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下,接下来房地产行业信贷投放将受严控,银行通过表外、同业等渠道输血房地产市场的违规行为将面临严厉处罚。

  在二线城市还不能够有效独立管理楼市的时候,这种辅助手段可能不会终止。

  03

  房价走向

  每次遇到调整,大家普遍都认为房价会开始下行。

  虽然此次开始集中整顿楼市金融风险,将会减少一部分水流入楼市,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依然会让一部分人失望了,房价并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我们必须要看到调控的两面性,调控可以让房价下降,也可以让房价“稳”,而稳定在哪个位置,就是一门艺术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一线调控了这么多年,各种限购、限售、限竞房政策早已运用得炉火纯青,但是房价并未有大幅向下的波动。

  根本原因就在于,无论手段如何变化,市场这个大池子是没有被允许做得很大来缓解需求压力。

  就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行业而言,通常都是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进步,把市场做大,减少各方成本,共同提升大家的人均物质水平。

  但显然,在楼市上,我们并未走这条路,尽管可能要牺牲目前的幸福指数,也要避免未来因为人口减少,需求减少等多项房价硬性支撑减弱而带来的危机。

  因此,一线没有走的路,二线也不会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诸葛找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