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财经
《平台革命》一书的作者桑基特,在深入分析了 Facebook、Airbnb、阿里巴巴等十多家平台型商业组织后,总结到,平台的关键不是资源控制,而是资源协作,平台的本质是为所有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服务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创造价值交互的基础设施。
消费互联网时代,淘宝、美团、滴滴,都通过平台商业模式,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在衣食住行中「住」的领域,互联网平台的介入进程似乎要慢上半拍。
去年四月上线的贝壳找房正在改变这种现状。
在今年三月启动了由腾讯领投 8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后,贝壳找房还在今年四月成立发布了「新居住」战略,将未来重心放在提升服务者和数字化的价值上来。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贝壳找房已经进入全国近 100 个城市和地区,连接超过 2.1 万家门店和 20 万经纪人。
贝壳找房 CEO 彭永东曾透露,数据证明了合作共赢的价值,在形成一张庞大的合作网络后,平台整体商机有 10 倍的增长,许多门店的交易量更是获得了几倍的增长。
贝壳找房 CEO 彭永东
现在,贝壳又迎来了一位相当有分量的合作者。
8 月 19 日,贝壳找房与中环地产在南昌(楼盘)宣布达成业务合作,双方将展开房源、客源、运营等方面合作,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中环地产成立于 2001 年,业务布局全国 13 个省,17 座城市,门店近 3000 家,从业人员超过 20000 人。中环还是在业内首创加盟体制、直营管理模式的公司,知名度很高。
中环地产总裁刘持海表示,「合作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行业大势所趋」,通过与贝壳合作,中环可以在流量、资源上更好地帮助加盟商经营提效,未来也将更加专注于推动门店服务创新,业务提效,不断陪伴扶持加盟商发展壮大。
中环地产的加入说明,贝壳找房的理念和模式,正在得到更多业内主要玩家的认可。一个协同合作、共生共赢的经济模式正在浮出水面。
01 每一个行业现存的痛点,都是新物种的机会
想要理解为什么贝壳能够在一年多时间内发展到目前体量,就要先从房产中介行业的特点讲起。
房产作为一种商品,同时具有高交易标的、低交易频率和非标三大属性。前两者很好理解,房子可能是大多数人一生中所接触到的最昂贵的商品,而且可能一辈子只会遭遇一两次房屋交易,非标指的是,影响房屋价格的因素太多,根本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套房子,二手房尤其如此。
进而造成:
第一,购房者在交易过程中既没有充分的信息,也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判断能力,哪怕在互联网环境下,所能搜到的「过来人」经验也只有相当局限的参考意义。
不过房屋交易是刚需,降低买卖双方交易成本,促成交易发生也正是房产中介存在的底层逻辑。因为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所以消费者更倾向于去寻找有品牌背书的大企业进行交易。
第二,房客两端之中,房源是相对更稀缺的一方,所以任何一家中介的管理抓手都是「守盘」、「控房」,围绕房源来展开业务。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明明市场体量并没有很大,但可能在一个十字路口你就能发现四五家小中介。他们每家可能只有一两个门店,只服务一个小区,不具备大范围跨盘带看的能力,进一步推高了消费者的交易成本。
同样地,因为是卖方市场,在这个行业里,虚假房源的问题到现在也还没有被彻底解决。
孤岛由此形成,因为行业缺乏一个大的合作框架和规则保护,出现了许多恶性竞争,并最终形成了「黑暗森林」的环境氛围。虽然现在吃差价、阴阳合同这样的极端情况已十分少见,但中介品牌之间也很难建立起有效合作。
刘持海说得相当直接:「贝壳找房出现前,行业跨品牌合作几乎是零,因为房源和客源是各经纪公司的核心法宝,难以共享。」
是的,一个没有合作的市场,就相当于一台运转滞涩的机器,齿轮和齿轮之间互相较劲、内耗严重,输出功率一定会大打折扣。经营者损失了交易效率,消费者也得不到满意的服务,经纪人不愿意沉淀专业能力,只想着不择手段地促成交易,最终,受伤害的是整个行业。
02 贝壳如何破局
「行业协同共生,方可持续发展。」左东华表示,新居住时代来临,房产经济行业需要加速迭代进化,协同共生是唯一路径。
作为科技驱动的新居住服务平台,贝壳找房首先通过向行业开放「楼盘字典」的基础设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不透明」、「房源不真实」的行业弊病。
什么是楼盘字典?简单来说,就是用房间门牌号、标准户型图、配套设施信息等多维信息定义一套房,所有房屋的内网录入以及外网展示,都必须通过对这套数据库的索引来完成,不能随意创建。
周天财经了解到,截至 2019 年 6 月,房屋信息数据库「楼盘字典」记录在库的真实房屋突破 1.93 亿,覆盖中国 325 个城市的 46 万个小区,重点一二线城市小区覆盖率 90%,成为国内数据量最大、覆盖面最广、颗粒度最细的房屋信息数据库。
结合贝壳目前的全生命周期房源验真技术能力,虽然过去一年贝壳以极高速度扩张,但平台真房源率仍然保持在 95% 以上,其余部分,也多是因为信息更新不及时所造成。蓄意上传假房源在贝壳上代价很大,得不偿失,基本已经绝迹。
真房源,是贝壳与所有新经纪品牌合作的底线与门槛。
在真房源的基础上,贝壳建立了「ACN 经纪人合作网络」,来打破前面提到的孤岛困境,在经纪人之间、经纪品牌之间建立起畅通的航路。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合作框架与规则体系。
ACN 的核心在于将整个服务链条细化,根据经纪人在各个环节的贡献率进行分佣,并形成鼓励合作、团队作战的平台氛围。仅在房源一端,就能拆出录入、维护、收钥匙、实勘、委托备件等多个角色,客源端也有成交、合作、转介绍等等分佣角色参与。
多的时候,可能一单中会有十多名经纪人参与分佣。根据周天财经了解到的信息,贝壳找房平均每 10 单交易有 7 单是跨店成交,1 单交易最多由 13 个经纪人协作完成,每个经纪人平均每年服务 16 个家庭。
在这种模式下,信息与资源的流转效率会大幅提升,也让经纪人能够通过合作获得收入基本盘保障,而不是常见的几个月没有开单就被迫转行——之前,经纪人的平均从业时长只有 7 个月,很难想象这么高的淘汰率能沉淀下多少高水平的人才。
发布会上,贝壳找房副总裁左东华表示,「ACN 可以盘活所有的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匹配,拆除品牌之间的『墙』。在合作网络作用下,商机线索会以几何倍数增长,从而带动人效、店效提升」。
当然,这套机制能够有序运行绝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首先是平台上所有经纪人的作业要基于同一套数据系统,所有作业行为「有据可依」,同时,还要有一套非常完善的业绩保护措施和纠纷解决回路,来解决竞争边界的落地问题;最后,还必须要考虑到各地不同的市场习惯与政策,比如说中环所在的南昌,过去房源端只分 10% 的业绩,显然经纪人不会产生长期服务业主的意愿,都跑去做相对容易又有钱赚的客源。作为对比,北京(楼盘)的房客源业绩各占 50%。
学习新的作业系统、适应新的业绩分配方式以及跨品牌合作,这些都是中环与贝壳在未来合作中必须面对的挑战,但刘持海相信「坚持做对的事情」的价值。周天财经了解到,目前中环所有城市都已经开始与贝壳接触,计划在两三个月内完成并网。
最后一点是,在触达消费者的服务层面,贝壳则从线上科技能力和线下培训赋能两个方面切入。主要表现为贝壳的如视 VR 看房能力以及组织全国经纪人的专业能力「搏考」、斥资 10 亿建设花桥学校等等,在接受周天财经等媒体专访时,左东华对此总结「平台提供『硬科技』,品牌自己塑造自己的『软实力』」。目前,贝壳找房已经拥有一支 2500 人规模的产品技术团队,在一线互联网公司中也排在前列。
综合来看,贝壳所做的,也正是像桑基特所总结的那样,不是资源控制,而是资源协作,最终「创造价值交互的基础设施」。
03 「新居住」正循环已经形成
华兴资本包凡曾表示,华兴在投贝壳之前,也看过好多经纪领域的公司,开始的分歧在于到底是投有互联网背景的平台,还是投从产业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公司,在分析了居住行业之后,他们得出结论,在房产经纪领域,要想成功,必须有深厚的产业背景,对交易有把控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产业链融合、打通。投贝壳,是因为贝壳创新的背后是能力,战略能力和执行能力。
反过来说,贝壳找房能够在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换挡期崛起,也正是因为,它既对产业有深厚的耕耘了解,同时还拥有线上的科技能力。而它和许多市场参与者的不同在于,贝壳找房是一个居住服务平台,平台上的玩家要进行深度合作,不是唯流量、唯交易至上。
它所带来的跨品牌合作占比提升、VR 的颠覆式带看体验,实际上,就是在让消费者节省大量的沟通和筛选成本,获得更好的交易体验。
这种体验和传统模式的差距,就像是汽车与马车的换代,只能单向升级,一旦体验过就再也回不去。随着存量交易时代的到来,服务者的价值还将不断提高。
平台的魅力就在于双边网络效应带来的自驱生长,这个行业罕见的合作成为可能后,共生经济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
中环地产的加入已经说明,「新居住」的正向循环已经形成,吸引力越来越大,通过深耕产业互联网,贝壳找房构建的行业共生经济模式的成长值得期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周天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