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戴德梁行解读中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遇 长三角都市圈独占鳌头

2019-12-26 16:45:25 和讯 

  在戴德梁行2019年终上海媒体抢听会上,戴德梁行执行董事、华东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陈学海从自身角度出发,对中国都市圈一体化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戴德梁行执行董事、华东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陈学海
戴德梁行执行董事、华东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陈学海

  陈学海着重介绍了戴德梁行对于中国都市圈当下发展现状的研究:“都市圈”作为由城市群演变而来的概念,是指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都市圈发展需要四大要素:城镇化率超过50%;核心城市对整个国家的GDP贡献超过20%;周边中小城镇的GDP贡献均占到都市圈的40%以上;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基本完善。在这样的前提下,戴德梁行构建了“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对全国26个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和能级特点进行了研究。该评价体系以“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区域联系度”四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并涵盖了12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同时,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设置了相应的权重系数。其中,经济活跃度从经济、人口、创新能力及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衡量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水平;商业繁荣度主要从品牌店的聚集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城市夜间活跃度以及消费水平来体现,商业繁荣度展现了都市圈的商业经济活力及商业吸引力;交通聚集度体现都市圈内城市自身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密度,包含各城市轨道、高铁和空港数量及承载量数据。从而体现出交通设施的建设完善度、交通运输能力;区域联系度是从交通联系紧密度、人口流动指数及城际间经济流动性三方面体现圈内城市间的联系紧密度。

  根据该体系,戴德梁行把全国26个都市圈按发展成熟度划分为以下四个层级:

  1.成熟型都市圈——由长三角和粤港澳两大都市圈组成,核心城市不仅总体经济实力和交通便捷度等较为突出,周边中小城市也相对经济发达;2.赶超型都市圈——由京津冀和成渝两大都市圈组成,这两个都市圈在发展均衡度上虽存在欠缺,但都市总体实力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成长型都市圈——由以青岛为首的12个都市圈组成,相比上述的成熟型和赶超型,总体发展成熟度较为偏弱,且均存在明显的弱势方向,但拥有明显的平稳或快速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4.培育型都市圈——由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的10个都市圈组成,城市发展受地域、交通、人口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都市圈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从统计结果来看,各项指标发展的均衡程度和优势项目得分基本决定了都市圈的总体发展成熟度。其中,长三角都市圈在四个指标上均位列全国都市圈首位,是全国最成熟、发展最均衡的都市圈。

  陈学海认为,都市圈发展主要有六大要素:经济活跃、交通聚集、区域联系紧密、商业繁荣、科技运用、环境友好。都市圈的发展目标就是让产业引导发展(Industry-oriented Development)、交通引导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服务引导发展(Service-oriented Development)、生态引导发展(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从而构建都市圈的四大发展意义:解决城市病、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产业共振协同发展、承载全球竞合,提高都市圈国际影响力。

  中国都市圈之长三角一体化:首位都市圈,引领全国

  目前,长三角都市圈已经从过去的以上海为龙头“一核九带”格局形成了如今多中心单强核

  同城化发展局面,未来长三角都市圈将迈向深度一体化,引领全国参与全球竞争,就此陈学海提出了四个针对性的展望:

  首先,产业分工格局将在2025年形成“多中心”引领的个性化体系,而到2035年彻底那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其次,到2025年示范区引领产业合作载体扩容、升级,到2035年实现区域产业合作载体规模、能级领先全国;

  第三,未来五年,生产要素将实现跨区、跨界无缝衔接;到2035年长三角创新要素实现国际化链接;

  第四,长三角的营商环境将进一步协同,打破产业区域协同的机制壁垒;并最终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一体化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常丹丹 HO01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