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真叫卢俊”
要问中国大妈购买力有多猛,恐怕全世界都知晓。
从前几年闻名世界的“黄金大劫案”开始,中国大妈这几个字,就成了中国的神兽,名扬海外。
但是,这个现象在四线城市,几乎不存在。
我一个做烟酒生意的朋友告诉我,每年春节的时候,光靠春节前后的一个月生意,能够维持大半年。
超市更是如此。平时有个特价鸡蛋或者是打折牛奶,大妈们都能蜂拥而至的进行抢购。
到了年底更加夸张,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大扫货的活动。每一个进出超市的大妈的购物车堆满各种年货,毫不夸张的讲,还没有到晚上,很多货架都已经清空了。
在我家,最能体现我妈囤货能力的就是冰柜。我没打错字,是冰柜而不是冰箱,我妈的囤货能力早已不止局限于冰箱这个小小的空间。
这个冰柜,除了一年四季都被塞得满满的之外,到了过年几乎想盖上盖子都很困难。
冰柜里被塞满了各种肉,刚消化一些,我妈就赶紧补货,我非常怀疑冰柜的底层绝对能够找到已经冷冻了好多年的僵尸肉。
但是我妈对我的回复就是,你懂什么,这都是冷冻的,没事!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妈是个奇葩。
因为在我们家那种巴掌大的区域,走路到最大的超市,走路到菜场,都不会超过5分钟。有时候楼下就会有各种卖菜的小摊贩。即便这样,她依旧热爱囤肉。导致了她每次来上海的时候,都要在我那个套内不足90的小房子里,去寻找一个可以放置冰柜的地方。
在她看来,冰箱啥也放不了。囤货还得靠冰柜。
不管我怎么跟她解释,门口就是超市和菜场,小区旁边就是购物中心,她依旧乐此不疲的把冰箱塞满,而且仍然坚持要我们规划出一个可以放置冰柜的地方。
后来我看了一个上海的节目,一个蛮有名的主持人说,他家里除了冰箱,还有一个冰柜,这个冰柜是专门放肉的。即便现在生活便捷到这种程度,他们家依旧没有改变囤肉的习惯。
他对这种习惯的解释就是,中国人囤货,是因为危机意识。当年饿怕了,所以不管现在生活的再好,他们都依然觉得,囤货,能够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就好像我们现在年轻人觉得有钱、或者有房才有安全感一样。这个习惯是历史遗留的恶习。对于上一代的人很难改掉。
02而中国大妈的危机意识有多强,看他们买保险花的钱就知道了。
我一个亲戚的婆婆,是典型的危机主义者,一家四口人,几乎为每一位成员都买了人寿的各类保险。每一年花在保险上的金额高达十几二十万。
并且,从买保险的狂热爱好者,最后变成了优秀的保险业务员。
不仅自己买,还要自己卖。
就这样,已经退休了的老太太在这个保险的行业里,坚持做了八年,并且做到不管大订单小订单,坚持天天有单。
用她的话说,就是利用这份职业,多了解保险的知识,然后为自己多买保险。我这个亲戚说,老太太不仅自己买,她的街坊四邻,还有老姐妹们都跟着买。
在她们看来,有保险,就有保障。可事实并非如此。
就在去年,家里老爷子心脏病,需要给心脏做搭桥手术。整个住院期间花费了八万多的费用。按道理,这会保险应该到了起作用的时候了吧。
结果让我亲戚大跌眼镜的是,保险公司只理赔了一万多。
给出的回复就是心脏搭桥不算啥大病,非大病范畴,赔付比例是会少一些。气的亲戚说,难道非得人走了才算是大病吗。
结果老太太倒是很自然的接受了这个回复,还一个劲的安慰她媳妇,没关系,就当存钱了,等我们走了,保险会赔付大笔钱的。就这样,老太太依旧每天乐此不彼的在买保险的路上继续前行。
刚开始,这个亲戚也很苦恼,后来也想通了,因为天天跑保险,虽然搭了不少钱,精神倒是越来越好了。
03中国大妈不仅只有危机意识,还有很强大的投资意识。
比如中国大妈们最热爱囤的投资产品——
黄金。我妈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全部都没放在心上,唯独对着橱窗的黄金流哈喇子,一边流一边说,太便宜了太便宜了,这要是买多点,跟国内的差价一比,旅费不就赚出来了嘛。
于是不管我跟家人怎么劝说,我妈都义无反顾的冲进去,用完全不标准的普通话指手画脚的买下了几个手镯。
我妈事后的解释是,黄金保值,价格又比内地便宜,简直就是在赚钱。不仅如此,不管我妈到哪个地方旅游,看到黄金就走不动道。
最后的结果就是,每次旅行回来,跟街坊四邻说起的时候,她只知道那边的金价多少钱,比国内贵还是便宜,其他的,就一句话概括,哎呀看景不如听景,也就那样吧。
不止我老妈如此啊,我发现全中国的老太太们,对黄金都情有独钟。
直到现在,你去香港买黄金,跟销售聊天的时候,他们年纪大一点的老销售还会对七八年前中国大妈抢黄金的盛况津津乐道。
如果是300左右的价格购入的话,基本上就是浪费时间,因为没钱赚呀。
但是,我妈给到的回复很简单,如果有一天逃荒了,或者战乱了,纸币都不值钱了,但是真金白银总归能保命吧。而且,十几年前,黄金多便宜啊,才一百多两百,白金呢,好几百,现在呢,你算算黄金涨多少,白金跌了多少了。
册那,每次与老妈的理财观碰撞,都足以让我一口老血喷出。最后,老妈就很生气的怼我一句,不错了,我要是买保健品,你最后黄金都落不着。
因为我妈总是会说,买这些黄金一是保值,还有就是为了将来留给我。不仅她买,她还组团街坊四邻的大妈一起买。只要听说哪里有活动,每克减20、减40,他们就像草原的狼一样组团结伴,浩浩荡荡的就去了。
04现在中国大妈的实力已经遍布全球各个领域,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专门创造了一个英文单词【dama】来形容这群中国神兽。
不仅在黄金市场,中国大妈还出没在房地产、金融理财、美容等各个领域,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消费新势力。
中老年女性自古有之,但中国大妈的崛起,真的是靠这些年强大的消费力。
这种规模效应之大,足以对某个领域的消费总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几年国内楼市不热了,我们经常听到的新闻就是,中国的大妈跑韩国,跑日本,或者其他的哪个国家疯狂的扫楼。
你或许觉得大妈的购买力能有什么了不起,但千万不要小看中国的大妈数量!
在中国大妈席卷全球黄金案发生后不久,在中国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大妈经济”。
2013年,在济州岛推出买房即可得绿卡的消息之后,全国各地的大妈都蜂拥而至,当时绿地在济州岛的项目连样板房都没有,就瞬间被大妈一抢而空。
在2013年当年,中国大妈在济州岛的拥有面积比2010年增幅了十几倍。十几倍啊,直接从4.9万平方米干到了48万多平方米。
简直是靠中国大妈一己之力挽救了济州岛当地的财政GDP。
相比较全世界各地买房的土豪大妈而言,我们家那种四线城市低调了很多,但是你要相信,全国的大妈,都是一样的大妈。
大妈们有钱之后,第一件事情,也是买房,不仅买,还全款买。
我家的大妈群,是以我舅妈、我小姨、我妈为代表的一个小群体。这个群体平时没啥是,就是商量着怎么让自己手上的钱更值钱。
在他们看来,钱不花掉,也会贬值。一定要让手里的钱更有价值。
但遗憾的是,这些钱,并不足以在一线城市买房,一则限购,二来总价过高。对于他们这种不肯贷款的人,最好的选择方法就是就近买。
于是,在后来的很长时间,我们家的这群大妈,经常活跃在各个售楼处。
因为总价不贵,都只有几十万的标的,经常就是攒够钱,就去买房,不管大小,钱够就好。
对他们而言,红灿灿的不动产证拿在手上,比毛爷爷来的更踏实,更安心。
幸运的是,这几年我们家大力发展棚改政策,整个楼市被炒的热火朝天,前几年买的房子也都翻了两三倍。
每次我妈都得意的表示,你看,是不是比你上海的房子升值还快。
我对于他们这种投资行为只有一句话来形容:
瞎猫碰到死耗子。
今年,我不断的告诉我妈,棚改收紧了,赶紧把多出来的房子卖掉吧。
当然给到的回复是:滚蛋!
在她看来,房子再跌也总归是能住的吧,总比股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一不小心还会赔个底儿掉的要好。
这就是中国大妈,面对楼市,乐观,向上,所向披靡。
05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大妈这么有钱,生活一定很奢侈。
真实的情况别说是奢侈了,简直就是抠门至极。
这些买黄金,买房的钱,都是平时从生活中一分一厘的省出来的。中国的大妈,才是抖音里面说的那种,骑自行车去酒吧,该省省,该花花。
只不过,他们是在生活中极尽所能的节省,然后把攒出来的钱,拿去理财和投资。
平时他们都是怎么过的呢?
为了领一盒免费的鸡蛋,可以早上5点钟起床,去排队。
这几年,我一直都试图去指导老妈如何去享受生活。比如,跟我爸他们两个人去旅旅游,先从国内开始,那么多城市都跑一跑,转一转。
可是他们,永远都只是嘴上答应,背后依旧节省。
一度我也会因为很多因为生活观点的不同与他们争吵。后来我想明白了,囤积财富,是他们唯一觉得能够留给我们有用的东西。尽管他们很节省,但是,他们过的很安心。
这也是我们父辈这一代很多人选择的奉献型人生观。那就是一切以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为己任。然后给他们存钱,为他们买房,去帮他们投资累积财富。中国大妈们购买力很猛,很多人觉得就像蝗虫一样,走过的地方寸草不生。中国大妈的理财观念守旧,只知道买黄金,买楼。中国大妈很固执,明明知道保险不赚钱,还是一个劲往里投。中国大妈的消费观很low,都不懂得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但是,中国大妈在疯狂囤货的背后,都是中国式父母奉献式的溺爱和关怀。
以上为正文,来自咸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