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座城市放出大招“抢人”。
“本科生买房打七折!”温州这个重磅人才新政“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3月3日下午,温州市发布公告称,首批筹集1700多套房源,共计约18万平方米,将于本月15日启动申领。
去年12月,温州市发布《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实施办法》,其中提到“符合条件的优秀本科生买房打7折,租房3折”等优惠政策,引发关注。而此次温州市委发布的公告,即为逐步落实去年12月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实施办法。
随着新政正式推出,这一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排一度在第十位。
市本级分布市中心
3月3日下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官微报道,当日下午,温州市委人才办联合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发布《2020年温州市首批人才住房配售公告》,首批筹集1700多套房源(其中市本级300套左右),共计约18万平方米,将于本月15日启动申购。
据介绍,为确保2020年温州市首批人才住房配售工作的顺利开展,温州市住建部门通过商品住房项目配建、拆迁安置多余房源盘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人才住房房源。
此次《公告》的正式发布,意味着此前温州市人才住房租售并举政策中的符合要求的来温人才在温可享受购房打折优惠,已经接近进入实施阶段。
此次首批全市配售房源共推出1700套左右,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共300套,面积3.65万平方米,74套为安置存量房,地理位置均位于温州市中心区域,226套为商品房配建项目的预售房,分布在市区各核心版块。
市住建部门表示,具体房源信息届时将会在摇号选房公告时一并公布,人才购房对象可通过相关网站查询具体房源信息。
温州首批人才住房配售申领时间范围为2020年3月15日至4月15日。申请流程将实现全网办理,摇号选取。
人才住房网上申请主要分五个步骤:一是网上申报;二是资格联审;三是制发方案;四是摇号选房;五是签订办理。
优秀本科生买房打7折
10年内为共有产权
《办法》指出,以下两类人才配售面积为90平方米,购买价格为备案价70%,即七折购房:
一、全职在温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且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且贡献积分值达到100分以上,全职在我市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工作;
二、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温州市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范围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且近两年年工资薪金所得额达到10万元及以上。
在本科生租房条件方面,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温州市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范围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配租面积为40平方米左右,租金为同地段住房租金评估价的30%,即三折租房。
配售的人才住房自签订买卖合同之日起10年内为共有产权,不得上市流通周转、不得办理抵押贷款(用于购买本套住房的公积金和商业按揭贷款除外).值得注意的是,自签订买卖合同之日起满10年后,购房人可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完全产权登记。
配租型人才住房的人才和人才所在用人单位应自觉履行合同约定事项,应当腾退而逾期未腾退或者拒不腾退的,按照同期同区域同类型市场商品住房租金的2倍计收逾期腾退住房期间的租金。
2020年抢人大战序幕拉开
最高补贴800万
2019年约有30多个城市陆续发布了人才新政,或直接放宽人才的落户条件和购房限制,或间接通过给予购房及租房补贴来吸引人才流入。
而2020年的抢人大战大幕已然拉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了尽快复苏当地的经济。各城市间的抢人大战“火药味”更加浓厚,加码人才购房是比较常见的手段。
2月24日,杭州出台了落实“人才生态37条”的补充意见。意见中不仅提高了对高层次人才的购房补贴,给予A类的顶尖人才“一人一议”最高800万元的购房补贴;并对全球本科以上的所有应届大学生,发放本科生1万元、硕士生3万元、博士生5万元的一次性的生活补助基础上,再给予每年1万元的租房补贴,最高可享受6年。
同时还规定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区、市政府可结合人才的住房需求,协调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中,划定一定比例的房源作为人才住房配售,销售价格按照不高于项目预售备案价格或实际销售价格的80%确定。
也就是说,在青岛购房符合人才补贴条件的,可以享受80%的房款折扣。
为了招揽人才,各城市招数频出,如果说杭州和青岛,在购房补贴和购房成本上开了绿灯,那么中山市的政策则更具新意也更见政府诚意。
2月18日,中山市发布了人才的相关政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其子女可按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入读公办学校,同时,此类人才还可分层次享受每月800-5000元的政府特殊津贴。
针对近期各个城市公布的人才相关政策,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仅仅只是开始,未来全国将有更多城市会在人才购房等方面跟进发力,尤其针对租赁住房的建设方面,力度会加大,租赁优惠政策对人才的引入,会为该城市购房需求的储备和楼市的良性循环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