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监会公布了一批行政复议决定书,暴风集团和冯鑫本人的复议申请也在其中。透视其内容来看,暴风方面曾因未披露回购协议而遭遇北京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而暴风集团和冯鑫均提出“光大方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强势主导MPS收购项目”,并认为回购协议无需披露。
在该次风险事件爆发一年多以来,暴风集团已濒临退市边缘,公司员工也仅余十余人苦苦维持。而光大证券(601788,股吧)在董事长、合规总监等一系列重要领导离职外,其2018-2019年两年净利润均严重受损,业绩水平挤出一线梯队。在利空出尽之后,相关公司能否走出阴霾?
回购协议拒不披露
日前,证监会最新公布了一批行政复议决定书,暴风集团和冯鑫对北京证监局申请的行政复议正在其中,关于此案的更多细节也得以浮出水面。
回顾过往,在2019年5月,在暴风集团收购MPS爆雷后,光大浸辉和上海浸鑫率先向暴风集团提起诉讼,主要依据即是源于双方签订的《关于收购MP&Silva Holding S.A.股权的回购协议》。光大方依据该回购协议的约定,要求暴风集团及冯鑫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而正是对这份回购协议的拒不披露,让暴风集团在过去的一年中连续遭遇北京市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和来自深交所的公开谴责。2019年9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已决定对暴风集团进行立案调查。
在2019年8月北京证监局做出的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中,北京证监局认定,2016年3月,暴风集团、冯鑫及光大浸辉签署称回购协议,此后暴风集团披露上海浸鑫于2016年5月23日完成对MPS65%股权收购,但未对回购协议有关内容及时进行审议并披露,也未提示相关风险。在回购期满后,暴风集团仍未及时公告。
基于此,北京证监局对暴风集团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要求公司申请人对回购协议相关情况以及面临风险进行详细披露;并对冯鑫本人开出警示函,要求其认真学习资本市场法律法规,提高合规风控意识。
不过,对于“光大方居于强势地位”的说法,北京证监局也给予回应。其在答复中表示,在回购协议签署前,光大证券与申请人、冯鑫已就竞标定金事项进行了约定,且由冯鑫支付了定金,暴风集团方面已就并购事项进行了大量工作。回购协议是否为光大方基于强势地位要求签署,与暴风集团应当履行的信息披露义务无关。
对暴风集团和冯鑫的复议请求,证监会认为,回购协议的签署对暴风集团的经营具有重大影响,暴风集团未及时披露回购协议违反信息披露相关规定。基于此,对此前北京证监局做出的行政监管决定予以维持。
暴风集团濒临退市风险
在暴风集团跨境并购爆雷后的一年多以来,其给各方带来的伤害仍在继续。
回顾此前,早在2016年暴风集团旗下暴风投资与光大浸辉、群畅金融等公司签订合伙协议,共同发起设立浸鑫基金,并收购境外MPS公司65%的股权。而在MPS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后,2019年2月25日,浸鑫基金投资期限届满到期,未能按原计划实现退出。此后,参与的各方机构即开始了资产计提、相互诉讼的大乱战。而在2019年年中,冯鑫即传出失联消息,暴风集团业务也陷入窘境。2019年9月,冯鑫正式被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以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职务侵占罪批准逮捕。三天后,暴风集团即开始发布存在被暂停上市的提示性公告。根据最新公告显示,截至4月7日,暴风集团目前仅剩10余人,且存在拖欠部分员工工资的情况;现有员工无法承担2019年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编制工作,无法披露2019年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尚未聘请首席财务官和审计机构,存在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的风险。在年报季仅余一个月的情况下,暴风集团这一风险即将变为现实。另外,根据暴风集团2019年三季报,其归母净资产已达到-6.33亿元,这导致其2019年净资产为负的风险激增。无论是“2019年年末的净资产为负”,还是“在法定披露期限届满之日起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年度报告”,都可能导致其公司暂停上市。除此之外,暴风集团还将面临更大的风险。2019年12月,北京证监局再次向暴风集团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由于暴风集团的并表子公司暴风智能存在减值迹象,但暴风集团未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依据不足,导致暴风集团2018年度报告披露不准确。对此,北京证监局要求其重新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及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对此,暴风集团表示,其将对相关事项落实整改措施,但存在经调整后2018年末、2019年末连续两年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的风险。在出现此情况之时,深交所将有权决定其股票终止上市交易。目前,暴风智能已不属于暴风集团合并报表范围。暴风集团表示,由于暴风智能出现严重经营困难,其已经在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全部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且目前不掌握暴风智能的具体情况。光大证券连续两年净利受损虽然被暴风集团暗指“强势”,但这一笔失败的收购对于光大证券来说,显然也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日前,光大证券披露其2019年年报,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00.57亿元,同比增长30.41%;实现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449.68%。百亿营收却仅有不到6亿元的净利润,这显然与行业一般情况不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