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房价谣言满天飞,真相如何?深圳银保监局:排查房产抵押贷资金用途,违规将限期收回

2020-04-21 18:05:04 和讯名家 
 
今日上午,有媒体报道深圳地区银行要对房产过户不满半年的物业抵押经营贷进行收回的消息。报道中称,有银行人士爆料,深圳金融办、银监局与各主要银行昨夜开会,做出两个决定:过户不满半年物业抵押不给审批放款、1月25日过户不满半年房产抵押经营贷全部收回。
  今日上午,有媒体报道深圳地区银行要对房产过户不满半年的物业抵押经营贷进行收回的消息。报道中称,有银行人士爆料,深圳金融办、银监局与各主要银行昨夜开会,做出两个决定:过户不满半年物业抵押不给审批放款、1月25日过户不满半年房产抵押经营贷全部收回。

房价谣言满天飞,真相如何?深圳银保监局:排查房产抵押贷资金用途,违规将限期收回
  同一时间,一则消息在朋友圈传开了,内容为:

  深圳金融办,银监局与各主要商业银行网络会议昨晚刚举行完。两个决定:1,即日起,所有过户不满半年的物业抵押做经营贷的,全部不得审批,审批了的不得放款。2,1月25日后审批的过户不满半年的房产做的抵押经营贷,全部责令各放款行收回。

  券商中国记者第一时间向银行核实,多家银行人士表示并未收到相关通知。同时,金融办也表示未召开相关会议。随后,深圳银保监局人士也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并未召开传闻中的会议,该消息不实。

房价谣言满天飞,真相如何?深圳银保监局:排查房产抵押贷资金用途,违规将限期收回
  近期,关于深圳房价上涨和物业抵押贷的消息,频频被媒体关注,流言繁多,真实情况如何?

  深圳银保监局:正排查房产抵押贷资金用途

  深圳银保监局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今天上午网传深圳金融办、银保监局等网络会议的内容不实。那真实情况如何?

  据了解,昨日下午,深圳银保监局联合深圳人行召开辖内银行座谈会,对于加强信贷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提出相关要求。其中包括:对房产交易完成后短期内申请抵押贷款的业务要重点审查融资需求的合理性。要加强对房产抵押经营贷的资金用途监控,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要求各行迅速开展全面排查,对于排查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贷款要限期收回。

  同时,要求银行要继续按照银保监会要求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要因业务规范而影响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正常生产经营的信贷支持。

  深圳银保监局明确表示,没有责令各放款行收回所有1月25日后审批的过户不满半年的房产做的抵押经营贷。

  事情发展到这里,意思就很明确了:昨天晚上并没有召开网络会议,也没有形成网络热传的两个决议,回收贷款等传闻只是一场误会。

  但是,深圳市正在严查抵押性经营贷,却是实打实的。根据昨天下午的座谈会,深圳银行业要全面排查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如果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贷款将要限期收回。

  疫情过后,复工复产任务艰巨,支持实体经济的任务也很重。银保监局特别强调,要求银行要继续按照银保监会要求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要因业务规范而影响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正常生产经营的信贷支持。

  银行加强贷款管理

  近期,深圳地区房价出现匪夷所思的上涨,有媒体报道信贷资金有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迹象,引起了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的注意。

  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支货币信贷处向辖区内各商业银行下发紧急自查通知,要求各银行针对今年以来新发放的房抵经营贷(含借款人为企业或个人)情况立即开展自查。

房价谣言满天飞,真相如何?深圳银保监局:排查房产抵押贷资金用途,违规将限期收回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此次自查内容包括:截至2020年3月末,各银行房抵经营贷余额、2019年3月末余额、2019年12月末余额情况;贷前准入情况自查,对借款人名下经营实体的真实性调查情况,借款人持有被抵押房产时间情况,企业成立时间情况;贷款管理情况,重点梳理借款人自1月25日疫情发生以来新购房产并以新购房产作抵押的贷款情况,以及计划申请财政贴息和预计实际贷款利率水平情况;贷后管理情况,借款人贷后新增房产的监测情况;自查发现的其他可疑情况或问题。

  目前,各银行已经对此类信贷申请加大了把关力度。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有一位计划申请物业抵押经营贷款的企业主,今天咨询了多家银行也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

  去年以来,银行对有实际需求的企业贷款较为宽松,由于房贷利率高、抵押经营贷的利率低,部分人选择先将物业全款买下,再抵押申请贷款用作资金周转。

  但相比房贷,物业抵押经营贷的利率波动大,贷款周期短,通常只有3年到5年,还面临着每年要归还本金等问题,存在诸多门槛和限制,并不是一条十分畅通、可以大面积使用的渠道。

  多为房地产业内观察人士表示,不排除有部分信贷资金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但是量有多大还很难说。这一波深圳房价上涨,仍与去年深圳“豪宅税”取消后,积累了3年的需求释放有关系。此外,历年春节前后居民入市的意愿都会变强,也不排除部分片区存在市场炒作。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邱利 HN15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