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各大房企寄予销售厚望的十一黄金周宣告结束,传统的“金九银十”成色如何?优惠促销是否能让购房者真正买账?携全国百余知名房企,于9月25日至10月30日举办的贝壳全民新房节在十一期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线下带看火爆 多城市认购突破4000套
仅假期8天,石家庄保利·时光印象在贝壳全民新房节就创造了500组线下客户带看、100多组客户认购的成绩。
一位跟进保利·时光印象项目的经纪人表示,截至10月8日晚,他所在的门店共给300多个有相关意向的客户推荐了保利·时光印象,从贝壳找房线上回答的咨询量超过100条,8天内带50多组客户去案场看房,有4组已经从他们店里成交。“我们又开始了顾不上吃饭的时候。”
类似的火爆局面,在全国各地的楼盘都有上演。如成都恒大文旅城通过贝壳平台链接的门店和经纪人带看3987组线下客户,累计认购440套;大连融创海逸长洲带看近3600组,认购447套;重庆首地江山赋带看超1000组,认购100多套,认购比上月同期提升1倍。
数据显示,自活动启动至10月8日,通过贝壳全民新房节认购新房量,合肥、昆明、青岛、佛山、南京、沈阳、济南、石家庄等均超过千套,重庆、成都、武汉、郑州等多地甚至突破了4000套。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抢眼的楼盘当中,不乏保利、万科、恒大等全国知名开发商的身影,在当前楼市逐渐回归温和,房企面临去化压力的背景下,大牌开发商牵手贝壳平台,无疑成为“金九银十”地产营销领域的新风向。
新房节火力全开 亿元真补贴点燃黄金周
贝壳全民新房节战绩为什么能引领“金九银十”?数据背后,是贝壳对这次全民新房节的火力全开。
为了扩大新房节影响力,由中国女排代言的贝壳广告同期登陆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社区、公交站、机场、办公楼等场所,以“爆款楼盘66折,亿元补贴限时抢”的口号强势攻占城市核心购房人群,买新房上贝壳俨然成为国庆购房的一种潮流。
在活动上,贝壳找房连同开发商给出了补贴达上亿元的重磅优惠,包括石家庄保利·时光印象、大连融创海逸长洲项目在内的全国60多个城市,上千个楼盘推出折扣、立减、物价费减免等多种福利。
此外,轮番上阵的抽奖活动能将购房价格压到一个极致惊喜价,如数百套66折新房先后线上秒杀,0元海景房网上直播秒杀、还有机会每周限时抢到30000元津贴,房价叠加立减。
海量的大牌楼盘集体特价,对于购房者而言,不仅拿到超值优惠,而且拥有了更多选择范围,提升决策效率,与之对应,楼盘的去化速度也会大大加快。
这届全民新房节,贝壳也玩起了“直播卖房”。贝壳新房直播更注重为购房者提供专业的购房指南,因此汇集了由现场置业顾问、资深经纪人和专业房产媒体KOL等组成的专业人士直播队伍。在9月底的一场直播中,位于武汉的融创首创国际智慧城市——江赋获得点赞上万次。该楼盘从活动启动至今有600余组客户看房,150多组客户完成了认购。
通过层次丰富的线上营销方式,贝壳全民新房节将电商的节日营销成功搬至房产领域,打造了一个购房者狂欢节,进一步提升了购房者的参与热情,给各个品牌楼盘带来充足的曝光。
精准一二手联动 地产新营销时代到来
随着地产黄金时代的一去不复返,整个新房行业都在寻找营销突破。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影响、地产调控的深化,以及“三条红线”之下的房企融资收紧压力,更是提升了房企营销创新的紧迫性。
2月份,不少房企加速了线上卖房进程,全国房企前200强中,超过七成推出了网上VR看房、选房、购房等服务。
但房子作为大宗商品,很难完全线上完成购买决策,这也是房产电商一直无法形成力量的原因。贝壳的全民新房节看似是电商的节日营销,本质却是对房产营销新趋势的一系列洞察,以及基于此形成的新房营销去化能力。
具体而言,在全国一线市场和很多二三线市场,购房者主体已经从刚需客户转向改善型需求客户,70%以上的购房者不会严格区分要购买一手房还是二手房,更看重房子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地段、价格、户型、交通便利度等配套。深扎在社区中的经纪门店与经纪人与这些购房者距离更近,曾经只停留在概念上的“一二手联动”真正开始发挥价值。
数据显示,以ACN经纪人合作网络为核心,贝壳目前已链接4万家门店和40万经纪人。这些门店和经纪人能够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同时将自身客户资源有效导入新房节活动楼盘,通过精准一二手联动模式,保证销售转化率。
此外,贝壳一直以来的数据和技术优势也为全民新房节提供了巨大支撑。有着独家交易数据、精准用户数据和线上线下聚焦运营体系,贝壳能进行更精准的人房客匹配,提升转化率。实际上,此次参加全民新房节的个别楼盘转化率高达3:1,这意味着3组带看,就有1个客户成交。
以数据为驱动,通过线上线下一二手联动,贝壳已经形成案场新代理、楼盘新品宣、去化新渠道三位一体的全链路新房营销解决方案。
新的时期,房企的营销需要逐渐走向更精准科学的营销,追求品牌与去化效果的统一,从这点看,以全民新房节为标志,贝壳已经开启一个地产新营销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