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市值过万亿的转发”刷屏!深圳释放重磅信号,再成全国风向标?

2021-01-07 09:09:01 和讯名家 

  导读:深圳要打造全球标杆城市,面向全球广招贤才,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王帆

  编   辑丨周上祺

  1月4日,2021年第一个工作日,深圳重磅推出时长近6分钟的人才宣传片《深圳脚步》,向全球发出招贤令。

  宣传片里金句频出:世上本没有深圳,脚步所到之处,便有了深圳;世上本没有深圳,你们来了,便有了深圳;这里没有天花板,也没有终点线;这里有海,但没有老人;脚步的宿命,就是要在无路可走之处杀出一条血路……

  在微博上,这一宣传片引得腾讯、比亚迪(002594,股吧)、中国平安(601318)、深圳航空等知名深圳企业竞相转发,被网友称作“一条市值过万亿的转发”。

  在热闹的传播背后,据《深圳特区报》1月6日报道,随着人才宣传片的推出,备受关注的深圳新一轮人才政策有望近期出台实施。

  深圳社科院巡视员陈少兵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人才政策方面,深圳一直在全国走在前头,而下一步,深圳要打造全球标杆城市,面向全球广招贤才,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深圳 图/图虫

  政策驱动下的引才红利

  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称得上引领了近几年全国诸多城市的人才政策。

  早在2015年1月1日,深圳就开始执行《人才安居办法》,对落户大学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标准为本科6000元、硕士9000元、博士12000元。2016年,深圳大幅提高了补贴标准,增加为本科15000元、硕士25000元、博士30000元。

  而作为人口密度极高的一线城市,深圳在设置落户门槛时,也堪称“放下身段”,2016年开始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

  2017年7月,《深圳市积分入户办法(试行)》正式启动申请,这是深圳首个单纯的积分入户政策,相比于人才落户,积分落户最大的特点在于:完全无学历甚至特殊技能要求。

  到2020年,深圳已经连续4年每年发出10000个积分落户指标。这为长期在深圳稳定就业和居住的非户籍人口开辟了一条独立入户渠道,也给普通劳动者提供了希望,无论拥有何种学历、技能,都有可能被深圳所接纳。

  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黄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一线城市,深圳不只欢迎高端人才,也希望关注各个梯队、各个层次的劳动力,兼顾结构性的需求。

  2017年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确定每年的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努力营造全社会尊才爱才敬才的氛围,这也是全国设立的首个法定“人才日”。

  一整套的引才政策组合拳下,深圳的常住人口出现了迅速增长。2015年之前的几年,全市年人口增量仅在8万到15万之间,而从2014年末到2019年末,常住人口增加了266万,年均增长超过50万。截至目前,深圳全市人才总量已超过600万,其中全职院士54人,高层次人才总数近1.8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15万人。

  从数据来看,深圳称得上是受益于引才政策的赢家城市。但一位曾承担深圳相关人才课题的研究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除了看人才总量之外,还要看人才结构,深圳的引才还需要更精准,引进的人才需要与大产业、大格局更加匹配。

  并且,放眼全国,在2015年之后的几年间,深圳的“抢人”模式某种程度也成为全国的风向标,各地纷纷出台引才政策,包括宽松落户、发放补贴等,很难说完全没有受到深圳的启发与带动。但这也意味着,引才竞争更加激烈。

  如何继续打造差异化的引才环境,成为深圳新的挑战。陈少兵表示,“有什么是其他地方给予不了的,这是深圳需要探索的。”

  图/图虫

  从“政策引才”到“环境、文化聚才”

  事实上,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在人才政策探索上也被寄予了厚望。

  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就提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

  其具体措施包括探索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审批流程,支持探索建立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放宽境外人员(不包括医疗卫生人员)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的限制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的进一步发展要靠人才、靠创新,而这有赖于体制机制的改革,激发人才的潜能。

  深圳新一轮的人才政策,也传递出了改革的讯号。

  来自深圳市人才工作局的消息显示,此轮人才政策将坚定不移地推动人才工作对外开放,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进一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突出用人主体作用和市场激励导向,推动从“政策引才”向“环境、文化聚才”转变,打造全球智汇政策的深圳样本,为深圳“双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陈少兵向记者表示,进一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很大程度意味着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将更多承担人才认定的任务,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界定人才标准,而不是由学历、职称等笼统地决定。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背后,反映的是人才评价体系的市场化回归,也正是“突出用人主体作用和市场激励导向”。

  上述《深圳脚步》宣传片并未透露具体的引才措施,而更多地是致力于传递深圳这座城市的气质,包括鼓励奋斗与创新,同时又宽容失败,正如宣传片所说,失败,是当你学会走路之前就必然掌握的天赋,它只是我们等待胜利的一种方式,而挫折,早就跟这座城市举案齐眉了40年。

  2021年3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将正式实施,深圳在立法解释中就曾指出,为个人创业者解除后顾之忧、促进创新创业,为社会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曾有观察人士指出,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是深圳精神、深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政策引才”向“环境、文化聚才”转变,是深圳新一轮人才政策的新目标。

  其中,要营造引才的良好的环境,深圳的高房价以及教育、医疗短板或许是最显而易见的阻碍。

  近日,《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其中就专门提到,健全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实行更加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完善社保、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国际化专业人才后顾之忧。

  本期编辑 黎雨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