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 | 易不二
来源 | 熔财经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里,文艺青年这个词究竟是在夸人还是骂人,这不好说。但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见的一点是,一般文艺青年们的品味都还是很在线的。
比如,如今LOFT公寓极受追捧,就少不了文艺青年的一份功劳。
当他们用原木家具、艺术摆件、投影仪、唱片机、绿植、猫.......等等元素将只有几十平的空间装点得精致又温馨时,哪个在城市无处落脚的年轻人,会不向往拥有这样一个能结束漂泊的独立空间呢?
毕竟,只要想一想,或伴着夕阳洒进窗户的余晖,品味黑胶唱片令人沉醉的时代音质;或就着手边香气四溢的手冲咖啡,畅享投影仪带来的视听盛宴这样的画面;尤其是,LOFT公寓独有的楼梯上还趴着正在酣睡的可爱猫咪......身处这样的治愈场景里,打工的动力又会更足了。
再加上地产销售巧舌如簧的说辞,很多资金不够或者没有房票的年轻人,就这样乖乖地将无数个996甚至007换来的钱乖乖交了出去,并在满足与安定的心情中,期待即将拥有的理想生活。
可是,买了公寓之后,年轻人脑子里构想的理想生活,真的会如期而至吗?
文艺青年们喜欢的村上春树可说了:“有的东西,不过很久是不可能理解的,等到理解了又为时已晚。大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在尚未认清自己内心的情况下做选择,因而感到迷惘和困惑。”
公寓,或许就是这样让年轻人未认清楚时就做出了选择的产品,以为幸福已经“握在手中”,最终却可能还是“流失于指缝又落空”。
为什么
年轻人“甘当”公寓接盘侠?
除了理想的家居生活,公寓对年轻人还释放了几个现实吸引力:价格低、不限购、有些城市甚至还可落户。这就让不少年轻人觉得,可以成为自住的过渡房,等到以后购买了住宅,还可以作为投资产品享受租金回报。
“熔财经”看到,尤其是在各大开发商“降价”、“甩卖”、“买一送一”的促销噱头下,不少手头拮据或没有房票的年轻人纷纷“抄底上车”。
“去年了解的时候,价格还是一万出头,三四月份的时候,一下就降到八千多了。”基于价格优势的诱惑力,萌萌拿出工作五六年存下的十几万块钱,加上父母给了一点支持,终于在长沙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很多单身的女孩子都跟我一样,是因为感觉降价了所以就赶紧买了,虽然打特价的其实也就那么几套。”
萌萌或许是赶上了一个好价的时候。湖南中原研究院数据显示,长沙公寓市场在以价换量,2020年3月,成交价格下跌17%,且长沙公寓/住宅价比降至1.0以下,这也是近五年来长沙公寓/住宅价比唯一一次低于1.0。
所以,在2021年第一季度,长沙公寓成交量上涨了近6成。
同样因为很划算而买了公寓的,还有成都妹子小七。
和萌萌不一样的是,小七买的公寓划算之处在于“买一赠一”,即5.2米的层高,买一层送一层。
“我买的是建筑面积近50平的LOFT公寓,总价差不多60万,但二楼有接近20平是赠送的,所以实际使用面积有差不多70平,感觉挺划算的。”小七的公寓已经交房了,她正在参考网上的文艺装修风格,为自己的理想小窝做准备方案。
王静在上海买下位于11号线光明路站的公寓,则是因为没有上海的购房资格,当然,更是因为“动辄百万以上的首付,实在遥不可及”。
像萌萌、小七、王静这样的购买公寓的热情,与开发商们的地产投资成正比。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同比增长9.9%,2020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5325亿元,同比增长3.4%。
但开发商们对商业地产的投入,却与年轻人想买的热情成反比。
2019年我国132194亿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业地产投资总额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4.67%,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为什么?
商业地产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当供过于求,库存持续爬高的时候,投资热情或许就不得不冷却一下。
反映在长沙的公寓市场就是,据湖南中原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3月底,长沙商务公寓库存量持续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超过432万方,去化周期增加至31.5个月。从年度累计来看,供销量涨价跌,供销比1.8,市场供过于求,去化压力大。
其他的很多城市也是一样。
比如南宁,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1-7月,南宁公寓新增供应44.13万㎡,但成交仅为26.78万㎡,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即便是在公寓更具投资价值的深圳,深圳市住建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商务公寓的供给量较多:2020年深圳市计划入市的商品住宅为50618套,商务公寓18732套,商务公寓套数占商品房总套数27.01%。
库存这么高,怎么才更容易脱手?
没什么比打折来得更实在的了。
就比如,长沙的公寓成交量在2021年第一季度拿到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就少不了开放商“放血式”打折。
“熔财经”看到湖南中原研究院数据,2021年3月,碧桂园印象公寓成交313套,新力铂园、振业城等项目月成交量超过了200套。这几个楼盘打折甩卖的力度之大,在长沙内五区商务公寓销售金额榜和销售面积榜上,都挤上了前十名。
“当时现场都疯了,营销中心门口人挤人,都跟去菜市场买大白菜一样。”在长沙做了近10年置业顾问的王发财表示,并且他说,最能逼单的是,直接告诉客户,“今天不签单明天一套起码就要多出10万。”
在这种话术之下,再配合广播现场播报的签单消息营造的紧迫感,“很少会有人能在这种氛围下还能保留理智再去思考其他问题,不买就让下一个人来”。
而长沙的公寓开始打折,其实在2019年之后就已经开始了。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长沙公寓成交均价13111元/平,而2020年以来成交均价为11750元/平,降了1361元/平,跌幅达11%。
所以,当开发商为了去库存,打出低价的噱头时,年轻人就真的以为梦想可以照进现实了,即便“跌跌撞撞”也拼尽全力,朝一个更好的生活奔赴而去。
理想生活
四面漏风
只是,资本割韭菜的时候,从来就没手软过。像公寓这样的商业产品,本质上就是一颗颗精准直击年轻人内心的“糖衣炮弹”。
“公寓虽然卖得会比同期的住宅便宜,但燃气不入户、没有室外阳台,加上一般都没有小区环境,所以绿化率低、容积率高,人流量还大。办公的话就还好,自住那就没什么体验了,人员太混杂,水电费还高,舒适度没法和住宅比。再加上公寓没有学位,所以买的要么是投资客,要么是没有购房资格的年轻人。”在长沙做了快十年房产销售的王发财,每次都会告诉买公寓自住的年轻人有哪些缺点,但仍然架不住他们觉得“只是暂住,以后还会买房子的,可以接受这些不方便”。
2021年以来,王发财手中成交的单子,公寓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又以买来自住的年轻人成交得多。
“网上那些网红装修风格的LOFT给他们洗脑得太厉害了,但其实开发商在层高和面宽上压得非常厉害,真想要布局合理住得舒服,很多家具都得定制特殊尺寸,装修费就必然上去了,但他们买公寓大多又是因为手头拮据。”
对此,在做装修攻略的成都妹子小七就感同身受:“我按照喜欢的风格找了不同的装修公司,再算上电器和想买的软装,一套50平的公寓要装得舒服,我起码要准备16万。”
小七的装修预算,还只是第一笔理想生活的“隐形成本”。并且她很庆幸的是,“5.2米的层高没有打折,但是我有个买了公寓的朋友,买的时候说的5.2米层高,后来说是不符合备案,改成4.9米。”
公寓的“糖衣炮弹”,前面尝到的“糖衣”有多甜,后面被“炮弹”打击就有多苦。而从甜到苦的这种人生体验,又像村上春树所说的,必须经历了才真正领悟到。
“住了一年多后,就再也没有幸福感了。好像有30户共享4个电梯,我出门时上班,别人也来这儿上班,所以我早高峰都是走楼梯,这也幸亏我是住在16楼的,不算太高。水电、物业费都要很贵,物业4块钱一平,而夏天的有一个月,我的水电费用了500多。”
在广州给自己买了公寓的刘征吐槽的关于水电物业以及人多的问题,都只是公寓的小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本来应该给与年轻人庇护的公寓,实际上,反而可能绊住了年轻人走向真正庇护所的脚步。
在上海买了公寓的王静就很苦恼:“我在浦东上班,每天的单程通勤时间要2个小时,真的很累。这还不是关键,最郁闷的是,我男朋友马上有购房资格了,我们想买个小两房,但他家里凑不到那么多首付,我的钱又付了这套公寓的首付了。”
这还只是王静眼前的问题。
未来,如果她要卖掉这套公寓,就还需要面对“可能会亏本,还要承担高额的税费”的现实。毕竟,同期的住宅涨价幅度是以百万来计的,而她的公寓“买的时候60万出头,能够70万卖出去就不错了,我挂的是75万,快半年了还没什么人问过”。
但如果还是自住,“没有学位,孩子上学就是个大问题”,王静认为,“公寓真的仅仅只适合单身人士或者丁克情侣”。
公寓出手难这件事,王静并没有夸张。
搜狐焦点有报道显示,深圳上塘地铁口某65.3平公寓,2016年买入367万多,缴纳契税11万,利息30万,亏本90多万售318万实收,都难以出手。
王发财也表示:“长沙买新盘的人确实有很多,但是二手公寓我手上是从来没有成交过这样的单子,我们公司应该都是没有的。”
着实应征了有个网友对公寓的评价:“公寓才是真正的不动产,在市场流通方面,说不动就不动,哪怕赔本卖都一动不动。”
那如果不卖,只出租呢?
王发财算过一笔理想的账:“按照长沙的行情,购房成本加上装修成本,即便按照没有空置满租算,回本也需要近20年吧。但公寓的产权一般都只有40年。”
诸葛找房的数据更详细地展示了租售比来验证公寓的回报率:一线城市平均租售比为1:646,租金回报率为1.86%;二线城市平均租售比为1:588,租金回报率为2.04%;三四线城市租售比为1:623,租金回报率为1.93%。整体来看,二线城市租金回报率相对较高,其次为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租金回报率最低,究其原因在于一线城市房价水平居高,租金难以追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租金与房价差距最大。
这也就意味着,长沙的这种情况已经算好的了,如果放在平均租售比为1:646的一线城市,可能产权没了,买公寓的本金都没有收回。
自住幸福感低,买卖增值性低,出租回报率低,击碎了年轻人赋予公寓的“理想生活”滤镜后,公寓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三无产品”了。
好在,如今随着“商改住”政策的收紧,很多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公寓,在跟随楼市经历了成为被年轻人广受追捧的香饽饽之后,又因为监管收紧,而开始成为了让人保持观望的冷馒头。
之后的公寓政策会怎么变,还没有定数,而公寓这个因为高房价而衍生的“阉割品”会走向何方,暂时也不会有定论。就像那些在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一样,像漂浮在人海里的船,不知道未来会驶向何方。
写到这里,“熔财经”眼前出现了一幅悲伤的画面:世界大雨滂沱,漂泊的年轻人手捧全身家当叩开了公寓的门环,以为找到了避风的港湾,殊不知,风雨毫不留情地穿过公寓的“脆弱墙壁”四面而来,而无处可躲的年轻人,只能冒雨湿身前行。
但又能怎样呢?
在这个资本掌握话语权的世界里,或许只能自嘲一句“淋着呗,反正湿透,也不止这一次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熔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