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出了“限跌令”,楼市拐点真的来了!

2021-09-19 23:12:44 星空财富 微信号 

楼市的拐点,可能真的来了!

随着今年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组合拳拳拳到肉之后,预计今年的“金九”果断要变成“铜九”,至于“银十”变成“铁十”想必也是大概率事件。

新房跌出“限跌令”

前不久公布的统计局数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70个主要城市中,新房价格上涨的从高点的62个,下降到了如今的46个;而下跌的城市则从个位数蹿升至20个之多。

但是跌的太多显然不符合“稳定”的政策目标。所以,最近一批三四线城市的针对新房提出了“限跌令”。

媒体统计的“限跌令”城市

例如,湖南岳阳发文规定商品房销售价格不得低于备案价格的85%,成为第一个出台“限跌”令的城市。河北唐山,8月中旬也约谈了10家房地产企业负责人,打压恶意降价。

之所以限跌,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市场的稳定,一方面避免市场恐慌,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社会稳定,毕竟老业主“打砸售楼处”可不是司空见惯的吗?

但是,这里小白菜觉得有一个潜在的风险必须要注意。

首先,我们得问一个问题——“开发商为何降价销售?”

答案很简单——资金链存在问题,降价销售为了赶快回笼资金。

否则,人家开发商凭啥把能卖10000的房子8000卖给你?房企老板可不是慈善家。

为了快速解决资金问题,房企打折销售,这样才能偿还贷款和债务、推进工程、避免烂尾。这一点恒大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如果为了一时的稳定,阻止房企降价销售,那未来同样会面临债务问题、工程烂尾等问题带来的另一种不稳定。

看看如今的恒大,其实已经早就开始打折卖房了,可资金的危机依然爆发。

所以,适当允许房企降价销售,才能防止房企破产,带来更大的债务违约风险和不稳定。

恒大的危机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部分房企资金链已经越来越紧张。

泰禾、华夏幸福(600340,股吧)、富力这些大房企都已经不行了,小房企压力就更大了。

二手房跌出“卖点”

相较新房市场,其实二手房市场更加惨烈。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涨和下跌城市数量出现了惊人的“交叉点”——8月份二手房价格上涨城市仅27个,而下跌的城市数量则增长到了34个。这也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城市二手房价格处于下跌之中。

值得关注的是,有17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甚至已经跌破了去年同期的水平,分别是:

遵义、吉林、哈尔滨、贵阳、呼和浩特、宜昌、锦州、常德、秦皇岛、北海、石家庄、长春、岳阳、太原、安庆、牡丹江、南充。

这些城市主要是三四线为主,但也有不少省会城市,比如,哈尔滨、贵阳、呼和浩特、石家庄、长春、太原。

上面还是8月份的统计数据,虽然9月份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从观察来看,只会更加惨烈。

因为在房价下跌的背后,其实是成交量的巨幅下滑。

根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数据,8月份其监测的13个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约为5.7万套,环比下跌17.9%,同比下跌36.6%。

就拿深圳来举例,8月份深圳二手房交易量的下跌幅度同比去年跌了八成,这也是年内深圳二手房连续5个月下跌,2043套的成交量更是创下了近十年以来,除春节月份以来的新低,同比下降约81.96%。

据央视财经报道,广东深圳地产中介撤退,一条街关掉三分之一门店。

除了深圳,其实北京最近也在跌。

最近跟中介聊了不少,他们告诉我,最近房子确实不好卖。部分价格有所回落,尤其是学区房,但是市场价格上总体比较稳定。

这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最近银行放贷的速度减缓,多个中介透露,部分银行放款估计得等明年年初了;

买家方面,看到调控政策不断,市场有降温的趋势,或失去了资格,或开始观望;

卖家方面,一部分不甘心降价销售,很多都在硬撑;另一部分,则担心房价持续下跌,开始调低挂牌价格销售。

其实目前正处在楼市变冷的一个典型过程中:成交量降低,房源增多,价格下跌。

房子这个东西吧,车上的不希望跌,车下的不希望涨。

但现在这个阶段对于考虑置换的人来说,其实很关键。如果希望此时赶快把自己手里的房子卖出去,降价估计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如果还是死扛着不想降价,估计就得有得一等了。

尤其是那些在过去这一年里已经涨幅超了15%以上的小区,估计之后很难再出现更高的价格了,接下来转跌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当然,小白菜只是这么一个判断,不构成操作的建议。最终的还是各位自己判断和决定。

结语

房价下跌的情形之下,估计大家也看到了,房租涨得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北京。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买房计划泡汤后,只能选择继续租房了。

不知道你现在是租房,还是自己买了房子呢?在未来的半年里,你会选择买房吗?请在评论区告诉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星空财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泓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