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亿VS2.58亿!20城首批集中供地回温明显,城市间分化加剧

2022-06-10 08:53:35 每日经济新闻 

  6月8日,上海2022年第一批集中供地收官,总成交金额834.7亿元。至此,22个集中供地的重点城市中,除郑州、沈阳外,其余20城均已完成了今年首批集中供地,总计成交住宅用地374宗,规划建面约3650.64万平米,土地价款总计4803..4亿元,平均溢价率4.79%。

  中指院统计数据显示,22城城共有合计71宗涉宅用地流拍/撤牌,占总供应的16%;共有221宗涉宅用地底价成交,占总成交的59%;共有151宗涉宅用地溢价成交,占总成交的41%;共有91宗涉宅用地在竞价阶段达到地价上限,占总成交的24%。相较去年二、三批次集中供地,底价成交地块和流拍地块数量明显减少,溢价成交地块和触顶成交地块占比明显增多,土拍市场回温迹象明显。

  “今后集中供地将会呈现三个特征:第一,国企央企及城投仍然是各个城市拿地的主力,少量的优质民企及区域深耕的房企会参与;第二,分化将是土拍市场的明显特征,即高溢价与流拍并存;第三,土拍的门槛会不断下降。”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6月9日通过微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城市间冷热不均

  从20城今年首批集中土拍情况看,城市间的分化愈加明显。

  上海和杭州的出让金总额均超过800亿元,其中刚刚结束土拍的上海以834.72亿元排在首位,杭州则826.76亿元紧随其后。而排在最后两位的青岛和长春,出让金额分别仅为29.5亿元和2.58亿元。

  整体来看,南方城市土地市场整体热度较高,深圳、合肥、杭州等地仍是房企重点布局城市。其中,深圳首批8宗地块均以“触顶价”成交,平均溢价率达15%;

  与此同时,合肥第一批次集中供地17宗宅地全部溢价成交,共获土地出让金149.78亿元。其中15宗地价触顶进入“竞品质”阶段,占比88.26%。滨湖科学城02和04地块分别有20和23家房企参与投报竞品质。

  再看杭州,首批集中供地中出让体量排在22城首位,也是杭州集中供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平均成交溢价率达6.4%。其中共有23宗地块封顶进入一次性报价,9宗地块溢价成交,27宗底价成交,仅有一宗宅地流拍。

  而武汉和厦门虽然参拍地块较少(分别为7宗和9宗),但依然吸引了大量知名房企参与。如厦门9宗地块均成功出让,总成交价约153.65亿元,其中6宗溢价成交,2宗地块到达最高限价后摇号成交,整体溢价率约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苏州、无锡和宁波、长沙等城市平均溢价率相对较低,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市场也是明显回暖,全部地块均成功出让,一些热门地块均吸引了众多房企争抢。

  然而,与深圳、杭州等城市土拍市场明显回暖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天津、青岛等北方城市。天津、长春、济南的流拍率分别为83%、50%、47%。

  具体来看,天津此次本计划供应30宗地块,后15宗地块因故停牌。进入集中供地的另15宗地块有9宗流拍,成交地块中仅1宗溢价成交,另5宗均为底价成交,成交总金额为43.5亿元,同比去年首批集中供地下降约91%;出让土地面积为48.6万平方米,同比去年下降约83%。

  而作为今年首批次集中供地城市中供应最少、也最为低调的城市,长春仅有2宗地块出让,最终仅一宗位于绿园区的地块由长春万盛置业以25790.5万元底价摘得,另一宗地块提前终止出让。

  “分化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宋红卫表示,分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之间的分化,主要体现在房企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回归,拿地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及部分核心经济面比较好、有产业支撑的三四线;二是城市内部的区域和板块的分化。“分化背后的核心原因就是风险偏好降低,都在追寻优质低风险资源,往往核心城市风险相对较低,城市的中心区域风险相对较低。”

  此外,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也于6月9日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城市间的分化主要受企业自身购买能力以及企业对城市投资收益的预期影响。“近两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之后,受企业自有资金限度和三道红线影响,企业选择多城市进驻能力愈发有限,部分民营企业抓紧回血的情况下甚至没有能力拿地,选择城市时也愈发谨慎。此外,目前仍有部分城市库存较大,导致出现去化乏力的情况,所以企业拿地意愿不高。”

  国央企仍是拿地主力

  从目前已完成首批及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的城市情况看,民营房企拿地热情依然不高,国央企仍是拿地主力。

  以苏州、深圳为例,首批集中出让地块全部由央企及地方国企摘得。如深圳8宗地块虽然也吸不少民企参加,但最终均被 华润、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天健集团(000090)、坪山城投等央企和地方国企摘得。其中华润置地以约41.31亿元的成交总价斩获2宗地块,成为本批次土拍的“大赢家”。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首批集中供地中最贵”地块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成交价约70.51亿元,也是万科联合当地国企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拿下。

  同样,本次苏州拿地企业也是以地方国资企业为主,头部央企国企则以参与热门地块为主,而民企参与热情不高。全部成交的15宗涉宅用地中,除大悦城(000031)、招商蛇口(001979)、中国铁建(601186)分别溢价取得一宗地块外,其余均被地方国企收入囊中。

  “今年这个趋势不会改变。”宋红卫表示,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民企融资的问题没有解决。目前大部分民企的战略目标是加快销售、维护现金流、偿还债务。“大部分民企已经暂停拿地战略了。如果三道红线等限制民企融资的政策不调整,这个局面不会改变。”

  不过,也有一些城市此轮集中供地出让中,民营房企表现抢眼。

  在杭州的首轮土拍中,共有32家房企拿地,本地房企数量高达23家,包揽75%地块,成为本次土地竞拍的主力军。素有“杭州地主”之称的滨江集团(002244)独揽11宗地块,成为最大赢家。

  据统计,滨江集团此次共斥资158.1亿元,占比达19.1%,金额和占比均为杭州集中供地以来新高。而绿城作为另一杭州本土龙头房企,也拿下了7宗地块,总金额达146.4亿元。此外,萧山本地房企众安除在萧山戴村和党湾低溢价竞得两宗宅地外,还通过一次性报价分别在南部卧城、三墩和闲林拿地,共斥资39.1亿元。

  在上海首批集中供地出让中,大华集团6月1日以40.5亿元底价竞得嘉定区安亭汽车城地块;同日,同润投资集团以14.55亿元竞得浦东新区新场镇地块,楼面价2.23万元/平方米,溢价率8.49%;上海佳运置业6月2日以12.7亿元摘得宝山区罗店镇地块,成交价12.7亿元,溢价率8%。

  “经过集中供地调整之后,部分民营企业率先回血,已经积极参与到新一轮的土拍之中,民营企业在拿地竞拍时也一改往日突飞猛进的作风,在确保利润空间的前提下积极拿地。另外部分新兴崛起的民营企业,也在把握拿地窗口期,像上海、杭州等城市降低报名门槛之后,也为新兴民营企业提供了土拍场地。”张凯表示,未来将有更多民营企业投入到土拍当中,新一轮的土拍规则让土拍市场回温、冷静,为企业提供了更安全的运营环境,长期来看更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参拍门槛降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本轮集中供地中,多城优化土拍规则,呈现出积极供地的导向,提升企业拿地意愿,主要表现为降低参拍门槛、提高地块利润空间等。

  在降低房企参拍门槛方面,具体包括降低竞买保证金、延长付款周期、取消竞配建要求等。如苏州竞买保证金比例则从去年第三批次公告的30%下调至20%,并且把土拍出让金的付款期限适当放宽;成都将去年第三批次的“达到土地最高限价后竞销售型人才公寓面积比例”,调整为“限价竞买 抽签竞得”;武汉采取地价“熔断”后以“摇号”方式直接确定竞得人,避免以竞配建、竞自持等方式增加项目成本。

  再如合肥,降低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减少捆绑配建地块的数量,17宗涉宅地块的平均利润率达到10.8%(按成交价),能满足多数房企目前的利润要求;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在2021年度业绩会上也表示,在杭州第一轮集中拍地中,滨江竞得11块地,根据投资部的测算,收益率高低不同,平均为8%左右,远高于去年同期所拿地块的利润。

  此外,多城还对住宅品质的关注度有所提高,并提升了建设标准。如长沙试行“限房价、控地价、竞品质”土地出让方式,6宗地块明确“根据开发品质等因素进行价格监制”,销售价格将与项目品质挂钩;厦门有3宗地块采用“限房价、限地价、定品质 摇号”方式拍卖出让;北京有11宗地设置了“定高标准住宅建设 摇号”的竞争方式,该类项目在摇号前企业要出具《高标准住宅建设承诺书》,承诺未来房屋建设中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宜居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应达到相应品质要求。

  “随着土拍市场愈发成熟完善,部分城市在土拍市场为企业留足了利润空间,各方面规则限制了企业盲目竞价、竞争。”张凯表示,土拍市场更多引导企业为项目品质、住房环境倾斜,打造更合理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常丹丹 HO01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