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面积超9000万方的绿色答卷 ——“双碳”之路,龙湖走了多远?

2022-06-16 10:01:59 和讯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减少碳排放?

  A.下班后随手关灯;B.纸张双面打印;C出入超市自带购物篮;D减少一次性用品......”

  今年6月13日至19日是我国第32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龙湖发起了“小湖与你共话低碳”活动,参与答题即可获得珑珠积分奖励,助力“绿色低碳,节能先行”理念推广。

  在“碳达峰”、“碳中和”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时代背景下,诸多企业,尤其是被称为“碳排放大户”的房地产建筑相关企业,纷纷将“低碳”、“节能”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那么,一栋建筑与“双碳”目标有多大关系?

  在北京、雄安之间的节点城市高碑店,有座“超大型近零能耗示范区”—龙湖列车新城。该项目全年可减碳超10000吨,以一棵树每年吸收10公斤碳排放量换算,这个建筑群相当于每年植树超百万棵。

  “被动房”概念源自瑞典,即利用新型建筑理念,建造出宜居且近能耗近乎为零的建筑。

  龙湖开发的高碑店列车新城项目,通过高标准的建造工艺,使楼体保持优良的气密性;整个建筑由石墨聚苯板材料覆盖,无论四季变换,始终保持室内温度稳定;通过热回收新风系统,实现室内跟室外的空气交换,并同步满足除霾、 除湿、制冷、采暖的需求。

  据龙湖测算,列车新城项目通过研发设计、设备节能、智慧化运营等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规划,可实现全年碳减约为10421吨。“被动房之父”沃尔夫冈·菲斯特评价其为“迄今地球上最伟大的被动房开发项目”,然而它只是龙湖“双碳”之路上的一个足迹。

  当“双碳”使命

  嵌入企业管理顶层架构

  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比重超 50%,其中建筑材料占比28.3% ; 运行阶段占比 21.9%,施工阶段占比 1%。

  由此可见,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是每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何以检验一个企业减碳的决心?要看它是否将“双碳”嵌入组织管理的顶层架构,是否将“双碳”因素纳入决策,并匹配相应的资源。

  据今年5月龙湖集团发布《2021年度可持续报告》显示,去年年中,龙湖集团成立“双碳”工作小组,专项负责和推动双碳工作,正式将“双碳”嵌入到顶层设计。同时制定了“到 2030年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降低至少 15%”的环境目标。

  据了解,龙湖双碳工作小组可将碳相关事宜直接汇报给龙湖集团管理层,由管理层统一决策,并下设双碳技术运营团队、赋能平台工作组、航道工作组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落地。

  得益于高效、直接的沟通链路,龙湖得以将“双碳”深度融于决策中,从建筑的选址-设计-施工-运营-更新等不同阶段,规划建筑全生命周期“双碳”路径。

  龙湖曾作出承诺,自2021年起,所有新建项目全部满足国家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努力获得更多、更高认证。事实证明,龙湖兑现了承诺,2021年获绿色认证的新建项目面积达43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100%满足绿色标准。

  其中,龙湖上海闵行蓝海引擎获得绿色建筑二星评价,以及聚焦建筑中人的舒适、健康度的WELL金级认证;杭州丰收湖项目为绿色建筑三星评价;成都蜀新项目为绿色建筑三星评价。杭州丰收湖项目

杭州丰收湖项目

  据龙湖《2021年度可持续报告》显示,龙湖集团2021年在节能改造工程方面投入的资金为1400万元,新项目利用太阳能的比例为29.4%,利用空气能的比例 14.6%。龙湖每新增一座新建筑,都是在低碳、绿色、健康发展之路上向前一步。

  低碳“旧改”助力城市焕新

  智能技术推动多元场景减碳

  截至2021年底,龙湖满足绿色建筑标准的面积超9000万方,每一平米都表达着龙湖坚持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除了以列车新城项目为代表的被动式住宅,龙湖将低碳、绿色理念深植于购物中心、长租公寓、产业园区等多元场景之中。

  以位于北京东五环的龙湖蓝海引擎产业园为例。该项目将原北五环汽配城,升级为集人文关怀、低碳节能于一体的智能科技的产业园区。在近两年的项目改造设计及实施过程中,龙湖充分尊重建筑本体条件,未产生额外的结构用量,减少约 42632.09 吨碳排放;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及龙湖生态出品的绿色装配式建材,装配率近75%,相比传统施工方式,效率提升 50%;投入使用后,项目采用最新的智慧楼宇及物联网系统设置,对建筑能耗进行集成化管控,持续优化能源使用;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材料;据模拟测算,与行业同类建筑平均水平相比,能耗降低约15.4%,以低碳理念铸就绿色范本。北京龙湖蓝海引擎产业园改造前后对比

北京龙湖蓝海引擎产业园改造前后对比

  除了龙湖北京蓝海引擎产业园,龙湖在上海、杭州等城市也做了不同的探索和实践。龙湖蓝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创园,将原来的黄二村老旧厂房改造升级成集办公、研发、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创新产业园;在杭州滨江,蓝海引擎则把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成科创孵化器,成为滨江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创新桥头。

  要实现节能减排维度的多元场景耦合,背后离不开智能科技的强大助推力。基于此,龙湖研究开发了IBMS(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通过对机电设备的精细化控制和智能化调节,广泛应用于已交付项目中,而实现更大范围、更长尾的节能减碳效应。

  在龙湖天街中,IBMS自动调节空调的温度和风速,让购物者体感温度维持在26度左右的舒适状态,同时降低商场能耗。据统计,一个制冷剂商场的空调系统能耗就可以降低3%;同样智能的还有天街的灯光,在不影响建筑形象及购物者体验的情况下,IBMS可将每天照明时间缩短20到30分钟,一年累计下来,龙湖全集团商业体系可减碳约760吨碳。

  据悉,去年9月龙湖将IBMS迭代至2.0 版本,再度提升设备管理效率,进一步减少能源浪费。龙湖重庆礼嘉天街试点 IBMS2.0

龙湖重庆礼嘉天街试点 IBMS2.0

  截至目前,IBMS系统已覆盖龙湖旗下各个业态空间,接入管理终端设备超过100万台。通过对住宅、商场、写字楼等各类空间的能耗使用的持续运营监测和集中管理,结合大数据深度学习,形成业务场景的能耗精细化运营策略,在数字化的驱动下,持续实现碳减排。

  此外,在业务运营场景中,龙湖也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广泛渗透,影响更多人。

  龙湖旗下租赁住房业务—冠寓在《冠寓住户公约》中约定了节水节电举措,并在公共区域张贴“节能小贴士”,旨在提升租户的节能意识,合理分配使用照明灯具,培养节约用水习惯。仅去年一年,冠寓就与租户共计签署了 14.6 万份住户公约,将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植于冠寓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

  空间智慧赋能城市碳汇

  善待自然促进生态和谐

  多元场景下的智能“减碳”是从碳排放端解决问题,这只是龙湖“双碳”路径的一个侧面。龙湖还从碳吸收端寻找方法,在空间探索的过程中,把碳汇理念融入到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以“碳汇”叠加“减碳”,二者相辅相成,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重庆龙湖舜山府就是碳汇的经典案例之一。该项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照母山森林公园山脚,与森林公园一线毗邻。在开发之初,就制定了生态破坏最小、可控为开发原则,并积极参与社区生态修复工作。为了能与森林公园的环境协调统一,项目搭建了衔接住宅小区与照母山森林公园的线性城市公共生态廊道。同时,龙湖对裸土区域进行了生态修复,通过污染土壤更换,加种朴树、桂花、红叶李、红叶石楠球、金禾女贞球、麦冬等植物,使得原来裸露的地块全面复绿,成为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实现城市景观碳汇。重庆龙湖舜山府项目

重庆龙湖舜山府项目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具备绿色发展全局观的企业,在这道必答题之外另有深思。

  深知健康的生态、自然系统对稳定的气候、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龙湖不止步于“双碳”目标,而是始终在试图寻找更高视角的解答。

  去年,龙湖制定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同时,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框架,主动识别分析了各类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实体风险、转型风险,并制定气候风险管理办法与应对措施。此外,龙湖制定了《生物多样性框架》,并积极参与当地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满足当地社区对动植物的生态需求,确保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愿景。

  去年,龙湖葡醍海湾项目为使水系能进行自我更新,在水系内投入了大量锦鲤和草鱼苗,又栽植了水生植物荷花、睡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改善其生态系统,减少水系藻类滋生形成“水华”的风险,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并起到观赏效果。

  为保护昆明抚仙湖南岸生态环境,龙湖针对原场地每年雨季汛期都会出现的场地洪涝情况定制专项方案,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改善并提升当地生态环境,并邀请生态专家、水文专家,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为原则,结合现场地雨季汛期的实际情况,从泄洪排洪、提升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角度开展研究。

  低碳之路漫漫,企业将上下而求索。龙湖表示,围绕“低碳、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公司将继续可持续发展与建筑全生命周期相结合,全面开展针对公司运营及产业链的低碳行动,树立行业绿色标杆,推动建筑行业低碳发展,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在创造经营业绩的同时,持续交付成绩亮眼的绿色答卷。

(责任编辑:常丹丹 HO01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