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数据为何全面回落?

2022-08-15 15:01:46 和讯 

  本文转载自“宏观大菲”微信公众号

  文 丨 温彬 王静文

  7月经济整体延续恢复态势,特别是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加快,发挥了托底作用。但整体来看,投资、消费等动能指标均出现放缓,经济主体加杠杆意愿不足,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下一阶段,仍需择机出台增量政策,以进一步提振各方信心。

  一、生产:工业服务业双双回落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环比增长0.38%,较上月的0.84%有所回落。这与7月官方制造业PMI重新回落至荣枯线以下一致。

  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和采矿业增速均有放缓,而公用事业则在高温天气带动下明显高增。制造业同比增长2.7%,低于上月的3.4%。7月国内需求有所降温,物流景气指数回落,拖累制造业生产放缓;采矿业同比增长8.1%,低于上月的8.7%,应与上游产品价格回落有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5%,高于上月的3.3%。

  7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0.6%,低于上月的1.3%。当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疫情反复仍然是服务业的主要拖累因素。

  7月本土日均新增确诊量为83例,高于6月的28例;日均密接病例为10680例,高于上月的8994例。由于本轮疫情是传播能力更强的BA.5分支,各地在防控方面不敢大意,不少地区重新收紧防控措施,对生产、物流、消费等方面产生扰动。

  二、消费:恢复势头有所减弱,但仍有一定韧性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2.7%,低于上月的3.1%,也低于市场预期。环比增长0.27%,慢于上月的0.53%。消费恢复势头有所减弱,但仍有一定韧性。

  消费之所以保持韧性,既由于暑期旅行消费等趋于改善,也由于稳消费政策仍在发挥作用。一方面,7月疫情虽有反复,但对于居民心理冲击有所减弱,线下旅游出行继续回暖。酒店入住率、全国迁徙规模等趋于改善。住宿业、文体娱乐业和景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连续上升。7月餐饮消费同比-1.5%,较上月的-4.0%有所好转。另一方面,车购税减半征收政策继续发挥作用,7月汽车消费同比增长9.7%,较上月的13.9%有所回落,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消费恢复之所以势头减弱,一是由于居民消费信心仍然偏弱。统计局公布的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8.9%,略好于4月的86.7%和5月的86.8%,为历史第三低水平。7月份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减354亿元;居民部门人民币存款减少3380亿元,同比少减10220亿元,为2月以来最高水平,显示居民部门消费意愿低迷、预防性储蓄倾向偏高。

  二是就业压力仍不容忽视。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0.1个百分点至5.4%,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则回落0.2个百分点至5.6%,显示出稳就业政策正在见效,但失业率仍高于疫前水平。特别是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由上月的19.3%上升至19.9%,继续刷新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显示年轻人群的失业情况更为严峻,这可能会继续影响相关家庭的消费倾向。

  三、投资:基建投资继续回升,制造业投资边际放缓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较1-6月的6.1%继续回落,低于市场预期。7月环比增长0.16%,低于上月的0.95%。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低于1-6月的3.5%,回落幅度更为明显,显示民企信心有待进一步稳固。

  从结构来看,基建投资累计增速和当月同比增速均有回升,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和单月增速双双放缓,房地产开发累计增速和单月增速则继续下滑。

  1-7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4%,高于上半年的7.1%,基本符合预期。单月同比增速则由上月的8.1%回升至9.1%。此前公布的7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2.6个百分点至59.2%,已升至去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6月专项债发行完毕后需在8月底前使用完毕,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陆续到位,共同推动各地加快基建投资速度。叠加去年同期基建受到汛情等影响基数偏低,共同推升今年基建投资增速。

  1-7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9%,低于1-6月的10.4%。单月同比增速则由上月的9.9%回落至7.5%。

  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一是由于预期不佳。7月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由55.2%回落至52.0%,甚至低于今年4月,降至20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二是盈利减弱。1-6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持平于1.0%,为2020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未来PPI延续回落,将会继续拖累企业利润增速。三是需求端支撑不足。房地产持续低迷,出口增速逐渐见顶,居民加杠杆意愿不足,内外需均呈走弱之势。

  四、房地产:指标全面回落,市场继续寻底

  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4%,较1-6月的-5.4%继续下滑,弱于市场预期。7月当月开发投资同比-12.3%,较上月的-9.4%继续回落。

  从销售端来看,7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28.9%,较6月的-18.3%继续下滑;商品房销售额同比-28.2%,低于6月的-20.8%大致持平。7月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1486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37%。房地产交付风险抬头,以及此前积压的购房需求释放殆尽之后,居民购房意愿继续下降。

  从生产端来看,在地方政府加大保交楼支持力度之后,施工和竣工略有好转,但房企新开工意愿仍然低迷。7月施工面积同比-44.3%,好于6月的-48.1%。7月竣工面积-36.0%,好于6月的-40.7%。7月新开工面积同比-45.4%,弱于6月的-45.1%。

  从资金来源来看,无论是银行贷款、自筹资金还是以按揭和定金为主的其他资金,7月增速全面下滑,显示房企获得资金渠道仍然受阻。7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25.8%,较6月的-23.6%继续下滑。其中国内贷款同比-36.8%,弱于6月的-32.1%;自筹资金-20.6%,弱于6月的-17.5%;其他资金-26.6%,弱于6月的-25.6%。

  从价格来看,70个大中城市中,7月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40个和51个,比上月分别增加2个和3个。除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微涨之外,二三线城市整体呈下降趋势。

  7月房贷利率和放款周期均在下降,但并未对市场形成有效提振。7月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和二套房贷利率降至4.35%和5.07%,已低于2015年水平,按揭平均放款周期亦降至2019年有记录以来最低,但并未扭转各方预期。国房景气指数也由上月的95.4%下降至95.3%,继续刷新2016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市场仍在艰难寻底。

  五、政策:注重落地见效,力争最好结果

  7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将全年增长目标调整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在这一目标导向之下,会议延续了4月政治局会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注重现有政策的落地见效,暂未出台增量政策。

  在我们看来,以下几方面要点值得密切关注:

  一是防疫情基调并未放松,但强调了“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该保的要坚决保住”以及“要做好病毒变异跟踪和新疫苗新药物研发”,这是在吸取上半年经验教训基础上的“以空间换时间”之举。

  二是稳经济着眼于现有政策的落地见效。其中财政政策要求“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都是既有政策的延续,并未推出增量政策。

  三是防风险重点涉及“保交楼、稳民生”以及“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镇银行风险”。会议将“保交楼”提升到“安全底线”高度,并强调“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以保交楼、稳民生,并“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以稳楼市,预计下一阶段各地将继续出台房地产维稳政策。

  四是对平台经济监管继续放松。会议要求“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意味着近两年的严监管告一段落,接下来将是疏导和发挥其积极作用的阶段,通过“绿灯”机制稳定各方预期。

  五是对经济大省提出了新要求。会议指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实际上,7月初的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已明确要求东南沿海5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

  我们认为,下一阶段,需要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并择机出台增量政策(今天上午央行已下调OMO和MLF利率10个基点),以进一步提振私营部门信心,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责任编辑:常丹丹 HO01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