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专题报道延安红街:创新表达让青年人“体感”红色历史

2022-09-07 18:03:38 和讯 

  9月5日,央视《文化十分》栏目以“文旅+科技,让青年人‘体感红色历史’”为题,专题报道了位于革命圣地延安的延安红街,时长7分钟,肯定了延安红街以沉浸式情景剧《再回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创新表达,称延安红街日渐成为青年人红色文旅首选目的地。央视专题报道延安红街:创新表达让青年人“体感”红色历史

  2021年6月12日,由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大型红色主题文化旅游项目——延安红街正式开街。延安红街位于延安高新区,距机场和高铁站十分钟车程,距宝塔山革命只有五公里,其由主题街区、窑洞酒店群,还有市内湖——延湖共同组成。其中主题文化街区包括:会师广场、边区广场、胜利广场等,从会师广场到胜利广场,代表着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光辉历程。

  延安红街开业首日,就吸引了26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开业首月游客超200万人次。特别是延安红街充分聚焦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将红街场景不断内容化、形象化、趣味化,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据统计,接待的游客中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青年人。

  这也正是央视《文化十分》栏目以7分钟专题报道延安红街的核心原因: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旅项目如何创新表达,提升产品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央视《文化十分》将镜头聚焦在了延安红街打造的国内首部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央视专题报道延安红街:创新表达让青年人“体感”红色历史


  《再回延安》以一本红军战士的日记为创作元素,从聆听红军讲述长征故事开始,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长征路上某红旗班翻越雪山跨过沼泽,用生命护送红旗到达延安的故事。

  不同于以往镜框式的“坐着看”,《再回延安》采用了年轻人喜爱的新型观演形式——行进式的“走着看”。

  来自北京的年轻观众邢钊赫说置身《再回延安》剧场“仿佛就是一名红军战士”。“门一打开,没有坐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观众是没有座位的,一边走一边看,形式非常新颖。观众和演员零距离的沟通,演员就在身边进行表演,自己仿佛走进了剧里面,几度落泪。

  除了行走浸入,《再回延安》还在技术上利用声光电、真实风雪等高科技手法,打造多重体感互动的体验,让观众真切地感受那段光辉岁月。

  例如,当《再回延安》进行到攀爬党岭雪山这一幕时,现场寒风呼啸,大片雪花乱飘,舞台上战士们饥寒交迫,但还是毅然地往上爬着。台下的观众则在现场真实风雪的环境中,与演员一起体验着爬雪山的艰辛,身临其境。

  《文化十分》主持人评价说,这样的观看方式丰富了延安的红色文艺作品样态。

  《再回延安》导演张冬如此解释说:你看我们为了一个空间,别的温度都可以,非要在这个区里面一进去之后就要达到零20℃左右。所以说这个体感也是让大家记忆犹新的。也算一种技术的突破,很少用温度去控制环境的,很多人评论说这60分钟一直在擦泪,一直在落着泪看完的。

  来自四川的游客罗堇月说自己第一次体验这种沉浸式演出,“特别是过草地吃馒头那一段,被感动得哭过,我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出来,还沉浸在其中。”

  在《再回延安》艺术顾问胡章鸿看来,《再回延安》的诞生正是基于新时代年轻人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和对红色文化旅游的兴趣在提升,这是打造《再回延安》的初始动力。胡章鸿说,我们希望通过对新的红色文化题材的挖掘和创新形式的打造演绎,来让这个节目能够更吸引年轻人,能够达到这种红色文化的传承、革命精神的教育这么一个目的。

  创新表达让青年人“体感”红色历史,《再回延安》只是一个开始。自开业以来,延安红街相继推出“我在延安红街打卡”全民挑战赛、“红姐兔兔”线上音乐会等推广活动,充分迎合年轻人的潮流生活方式。央视专题报道延安红街:创新表达让青年人“体感”红色历史


  近日,延安红街最新推出的AI带你《再回延安》小程序,自8月25日上线以来,总参与人数超20万,生成视频超过12000条,单人平均参与体验时长超180秒。

  小程序以延安红街的广场街巷为舞台,以红色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为蓝本,通过上传本人照片,利用小程序提供的16条变脸视频化身红军战士、革命青年、进步学生等角色,再一次做到了真正的“体感”红色历史。

(责任编辑:刘宝丹 HO0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