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暨专家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2-12-21 10:26:05 和讯 

2022年12月15日,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龙湖公益基金会共同于线上举办“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暨专家研讨会,邀请多位专家围绕社区建设经验进行交流对话,共同探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一老一小”友好社区服务模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郝福庆也出席本次研讨会,并指出此次研讨会聚焦在中央到群众都迫切期待解决的“一老一小”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在线参会嘉宾合影

此次研讨会邀请深圳市龙岗区青睐青少年发展中心总干事翁欢琪,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北航社区党委书记刘同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副主任张央,龙湖公益基金会友好社区项目负责人梁晨围绕各自在“儿童友好”和“老年友好”的实践进行经验分享,邀请到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刚对“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政策趋势与前景展望进行分享。

同时,研讨会邀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项目官员杨菡和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部长、研究员朱晓宇分别对分享的试点做法提出宝贵建议。

龙湖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林丽华等领导专家也出席会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进行总结发言。

研讨会集锦

经验分享——深圳市龙岗区儿童安全社区建设

深圳市龙岗区青睐青少年发展中心的总干事翁欢琪

进行经验分享

深圳市龙岗区青睐青少年发展中心的总干事翁欢琪作为深圳在地化的社会组织,对基层儿童友好实践经验进行分享。

翁干事以深圳特殊的“城中村”城市形态为考量,以儿童安全社区共建为目标,从跟随打工服务的流动儿童为切入点,分享了青睐青少年发展中心所做的城中村社区与儿童安全治理实践案例。

通过价值洞察和实地研究,青睐青少年发展中心确认了城中村社区与儿童安全治理的困境,并从儿童需求出发,采用儿童参与的原则,邀请儿童参与安全产品开发、安全隐患排查等环节,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资源优势,搭建资源平台和服务网络。

青睐青少年发展中心总结出四个建设儿童安全社区的经验

※ 我们相信“孩子自己是能保护自己的”,从孩子的角度,推动安全教育落地。

※ 我们相信“家庭能保护孩子”,在家庭中成立居家的安全委员会,动员更多的家长一起用一米视角排查家中的安全隐患。

※ 我们相信“社区能保护孩子”,通过社区提案了解更多与儿童安全息息相关的场景以进行延伸与改造。

※ 从社工出发到跨界多元的力量连接:在社会层面,连接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其他各方力量,编制儿童安全社区的共创方案,以推动城中村微空间改造及安全环境的营造。

经验分享——北航社区智慧养联体模式

北航社区党委书记刘同华进行经验分享

花园路街道北航社区党委书记刘同华分享北航社区养联体的模式经验与详细做法。

2021年4月起,为破解“单位社区养老服务”的难题,北航社区居委会、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发起创建了在党建引领下的全国首个单位社区智慧养联体。

养老联合体的重点在“联”,协调单位利用资源共建共治,联合周边街道(社区)共同推进;整合资源联合服务机构进行优势互补,最终形成多圈层联合。

养老联合体发展各个公司及资源,共同围绕北航社区老人的各项问题进行针对性支持,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到紧急救援、旅游旅居、生命关怀、法律援助等等皆做以考量。真正做到贴近居民,解决居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北航社区为老年人引入AI语音互助机器人,“小联”具有娱乐、提醒、服务、对话等8项功能,内设多个养老服务项目和语音知识库于一体的智能养老设备,在技术上构建 “养+防+救+医”一体化服务模式。

同时,社区还引入智能联网报警器、智能联网一键呼叫器、生命体征探测器等全套养老安全屏障,以及非接触式监测仪,带有敏锐的室内跌倒监测和生命体征监测功能,关注到老人及家属的各方面实在需求。

为保障各项养老服务在社区制度范围内统筹规划,北航社区养联体制定了“规章制度体系”、“服务运营体系”、“服务商联合体系”。

未来,北航社区也将规划全方位现代化智慧养老社区,对内建设养老互助组,形成网格化,并继续常态化运营养联体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指导。

经验分享——龙湖基金会“一老一小”友好社区指标建设

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副主任张央进行经验分享

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副主任张央,对2022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与龙湖公益基金会共同启动的“一老一小”友好社区项目的指标建设部分进行了介绍。

“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标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居住环境维度上无障碍、适老化和适儿化改造水平较低以及生活维度上”一老一小“社区活动及服务不足。

在老年友好及儿童友好的建设标准指标体系下,指标内容均做了三级分类。其中老年友好的一级分类分别指向环境友好、服务友好、生活适老、以及机制友好,儿童友好则是制度友好、文化友好、空间友好、和服务友好。

龙湖“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标准首次明确物业团队作为“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并结合实践做了三方面创新:

※ 设置“一老一小”友好社区专员,专人专岗负责标准的落地;

※ 编制了三项配套材料:即相应的服务指南、服务清单和标准操作程序(SOP);

※ 各小区可尝试把儿童和老人友好服务相关的满意度纳入物业团队的绩效评价体系。

此外,考虑到普及性和推广性,标准共设置由易到难三个版本,利于不同条件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设改造。

经验分享——龙湖公益基金会“一老一小”友好社区试点经验

龙湖公益基金会友好社区项目负责人梁晨进行分享

龙湖公益基金会友好社区项目负责人梁晨分享了北京三个试点项目的特点和推进情况。

试点从“硬件改造,社区服务,社区活动”三大指标要求入手,结合三个社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改造。

首先在硬件改造层面,从2022年9月至今,试点小区进行了3个儿童室外场地、2个老年室外场地、1个儿童室内空间、1个老年室内空间、7处安全隐患改造、以及4处无障碍改造。

其次社区服务层面,打通供需对称的交流通道,宣传友好社区建设的理念及试点信息,建立信息台账及儿童信箱;筛选并引入优质社区助老服务及幼儿教育资源,并协助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团队,助力社区治理及社区文化提升。

最后,在社区活动层面,打造“社区+居委会+物业+研究院”联动模式,实现能力互补,资源互通。同时,以打造公益社区为初衷,策划多项公益性活动,让儿童在参与其中,营造特色公益社区,助力社区自治,逐渐营造互助、友善的社区氛围。

现阶段,项目持续处于试点实施阶段,取得了以下成果:

※ 成果一:发挥龙湖集团空间建造专业能力,经过实地调研、行业对标、多方共创及项目论证,覆盖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居家环境、街区、社区公共及配套空间,研发出《“一老一小”友好社区硬件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 成果二:《“一老一小友好社区”物业服务指南(征求意见稿)》,以标准作业程序(SOP)一页纸的形式,结合物业团队岗位,划分了详细的岗位作业流程建议,从准备工作、流程步骤、到注意事项以及责任岗位的描述均有图文并茂的展示,通俗易懂且具有很高的实操性。

专家分享——“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政策趋势及前景展望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杨刚教授,在分享中梳理“何为‘一老一小’‘友好社区’”以及如何建设友好社区。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杨刚教授进行分享

杨刚教授指出,我们关注“一老一小”,不仅是因为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而且,这两个阶段也是个人生命历程中的一首一尾,在社区生活中老人和儿童是同时存在的,充分反映出生命周期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因此,关注到“一老一小”对于建设社区共同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建设友好社区过程中,首先,还是要以提供服务为着眼点,要考虑到各种支持性、保护性、补充性、替代性、发展性服务,要区分基本公共服务及更加多元化的可选择服务,要关注到个体化的生命体验,将服务延展至家门口“最后一米”

其次,要考虑社区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既需要回溯社区的本源中挖掘其价值归属和内涵,又要兼顾到现实社区建设与发展中包括“一老一小”、家庭、亲族、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乃至非法人组织等各方的需求,要考虑到社区发展的多样性,依据连带、规范、信任、互惠等准则建立社会治理机制,通过标准化建设及数智化建设不断加强服务品质,使社会服务资源更有效地下沉。

最后,杨刚教授提出,从战略发展来看,“一老一小”友好社区需要透过顶层设计来保证其可持续性,同时,依公共性和政策性视角,更需要考虑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确保其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需要结合法理公约与社会情境,透过全民积极参与的社会行动,来保障其适切性。

专家自由发言环节

接下来,与会专家对三个经验分享的案例及相关话题的思考,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陆杰华教授对嘉宾分享的经验和成果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几点希望及思路,首先,“一老一小”的社区项目的推广和施行应当构建规范和标准,尤其是根据不同社区的不同特点。其次,制定标准之后,还需要建立监督体系;再次,对于已经成功的经验,如何总结、推广、复制、放大,以及评估,最终惠及更多的社区和个体;最后,如何与总书记提出“构建全龄、全生命周期社区”的建设进行融合,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项目官员杨菡,认为“一老”“一小”是在社区中度过时间最长的群体且连接家庭,以此为切入口,需要思考如何将“一老”与“一小”的服务进行融合?如何让服务真正产生效果?这也是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的。

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部长、研究员朱晓宇对儿童参与社区建设提出了建议,认为儿童参与社区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儿童的价值观建立,在社区服务中需要着重考虑如何让儿童成为建设的“同盟军”,团结儿童及家庭的力量,并赋予儿童使命感,让“儿童参与”不止停留在简单的社区活动层面。

在听取专家们发言后,龙湖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林丽华也发言表示将在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对“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项目进行升级,也将继续联合中国公益研究院持续推动“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的标准化、可复制化、广泛参与化,打造成为社企联动的优质项目。

领导点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郝福庆发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郝福庆对此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殷切期待,希望“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各实践的项目未来可以做到:

一是讲故事,凝练项目经验,梳理项目模式,让项目产生示范效应、头羊效应

二是借东风,发改委目前主推的“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并在市级城市实现全覆盖,接下来项目应如何与政策形成合力,借助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的力量,共同满足多样化的群众需求;

三是再完善,二十大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的制度,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的共同体,应在方案和实施中不断优化,动员更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

总结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总结发言

研讨会尾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家进入现代化新征程、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的发展目标已转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背景下,中国公益研究院与龙湖公益基金会联合多方共同探讨的“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工作极具时代性和前瞻性。在该议题下,各方需深入持续探讨全龄友好社区建设,保证社区服务做到居民友好和应享尽享等同时也要积极应对社区治理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领域,中国公益研究院将持续发挥“智库”功能、沉淀项目经验、吸收学术成果、深入调查研究,保证项目的模式、标准、成果更具操作性和推广性。同时,中国公益研究院将作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的沟通枢纽,发挥支撑性、系统性的平台作用,推动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协作机制畅通运转。

(责任编辑:徐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