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登顶,哪些城市“躺赢”?

2023-01-29 09:35:32 每日经济新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641551

疫情散发、芯片断供、原料上涨……在车企异常艰难的2022年,比亚迪(002594)却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打败特斯拉,反超一汽大众,成功登顶国内乘用车市场。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

垂直供应链体系和分散化生产基地格局,使其相比特斯拉、“蔚小理”等车企,受到的冲击更小。有研究机构总结:没有哪家车企掉队,只是每家车企都被比亚迪“雨露均沾”式地抢走了份额。

随着比亚迪“风生水起”,深圳、西安、长沙、常州等主要生产基地亦迅速崛起,也改变着新能源汽车实力方阵。搭上“比亚迪快车”,其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在全国打开局面,甚至成为城市新旧动能转换重要引擎。

比如,西安比亚迪年产值去年首破千亿,跟上海特斯拉相当。换句话说,比亚迪以一己之力,将西安送入“新能源汽车之都”竞争头部阵营。

公开信息显示,比亚迪已陆续建设全国十大生产基地,现有及规划产能预期将突破400万辆。从更大范围看,哪些城市搭上了“比亚迪快车”?谁又有望成为最大赢家?

西安常州突围

谈及新能源汽车之城,深圳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相比上海、广州等传统汽车重镇,深圳在燃油车时代并不具备多少竞争优势。但在新能源浪潮下,深圳稳稳站在风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其不仅培育出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更坐拥腾讯、华为等一众智能网联赛道明星企业。

受益于“链主”带动,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跑出不少细分龙头。比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贝特瑞连续9年出货量全球第一。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刘华指出,深圳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已经形成闭环。胡润研究院去年11月发布的全国新能源(600617)产业集聚度城市排行榜显示,深圳力压上海和北京,拿下全国第一。

在深圳之外,比亚迪的布局也正支撑陕西、江苏等地在新能源赛道逆势崛起。

2022年,陕西汽车产量达133.8万辆,从2021年全国第13位跃居第8位,增速66.9%,排名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无疑是陕西“追赶超越”的核心动力——产量达到102万辆,增长272%,高于全国175个百分点,占全省汽车产量76.2%,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4.5%。

这几乎全部来自西安的贡献——去年西安生产新能源汽车101.55万辆,同比增长277.5%,占全国份额14.38%。这直观体现出西安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江湖地位”——全国每生产7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西安造”。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39395

而作为龙头企业,比亚迪2022年在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9.5万辆,对陕西汽车产量贡献率高达75.3%。如今,西安比亚迪已经跨过千亿产值门槛,一举结束西安没有千亿企业的历史。

与西安类似,“准万亿城市”常州贡献了江苏过半新能源汽车产量。西安瞄准全国一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常州则聚力打造“发储输用”产业生态闭环——去年前三季度,常州新能源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04.1%、124.8%、34.9%,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超九成。

随着去年1月比亚迪全国第四座乘用车工厂——常州基地宣告量产,常州正式形成比亚迪、理想汽车“双龙头”格局,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30万辆。其中,比亚迪常州基地产量有望突破20万辆,分量可见一斑。

兴业证券研报披露,目前比亚迪深圳坪山工厂、西安工厂、常州工厂产能分别为20-35万辆、60-80万辆、20万辆。随着新的扩产项目稳步推进,三地产能还将进一步释放,其中西安工厂有望成为比亚迪首个年产能破百万辆的超级工厂。

比亚迪进击之势,也将进一步转化为深圳、西安、常州之发展动能。

长沙郑州蓄势

在GDP万亿城市中,合肥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最完备的城市之一。过去多年,“历史传承源自江淮,高光时刻来自大众,舆论谈资在蔚来”,是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精准概括。如今,合肥也正与比亚迪讲出新的故事。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260081

在蔚来和大众之外,合肥“光速”牵手比亚迪。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合肥在得知比亚迪扩产意向后,立即邀其赴合肥考察。一期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天。从去年6月底首台整车下线至11月末,比亚迪合肥基地累计产量已超7万辆。

根据规划,合肥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50万辆,产值突破3000亿元。这一目标超过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5,可见合肥进击的决心。

相比合肥,长沙是最早牵手比亚迪的中部城市。

2009年,比亚迪决定将产品线从乘用车拓展至商用车,长沙抓住了这个机会。“造出全球第一辆纯电动大巴K9,是长沙基地的开山之作。”在不少比亚迪人印象中,这是长沙基地最重要的标签。

如今,比亚迪已经成为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绝对龙头。2022年完成产值672亿元、同比增长55%,是全省首个年产值过600亿元的汽车企业。1月10日,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在长沙比亚迪调研时表示:“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根据预估数据,长沙比亚迪在2022年产能已经达到60万辆,成为长沙竞逐新能源汽车之都的重要支撑。去年前三季度,湖南汽车产量65.1万辆,新能源汽车独占31.25万辆——绝大多数来自长沙比亚迪。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走高,比亚迪在2022年开启投资建厂高潮——

西安三期(30万辆)、长沙二期(30万辆)、常州一期(20万辆)、江西抚州(20万辆)、济南(30万辆)、合肥长丰一期(15万辆)、郑州一期(20万辆)在2022年相继投产;

常州二期(20万辆)、合肥长丰二期(15万辆)、郑州二期(20万辆)、深汕项目(30万辆)、襄阳项目(30万辆)等将在今年相继投产。

图片来源:36氪

据估计,深圳坪山工厂和深汕项目产能(含规划)将突破65万辆,西安、长沙比亚迪工厂产能已经达到90万辆和60万辆,成为比亚迪全国分散布局的最大赢家。此外,常州工厂和郑州工厂2023年产能预计将分别突破40万辆,体量亦不可小觑。

缺少新能源头部车企,一直是郑州的一大“痛点”。而比亚迪强势落地,正好补上这块短板,令当地信心大振,顺势提出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根据去年6月郑州发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将力争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

谁能撬动格局

作为“工业中的工业”,汽车制造业是产业链最长、带动效益最大的一种产业。其不仅能够带动高端零部件、汽车电子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亦是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提升的重要切入口。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567997

这也是各地争相追捧新能源龙头车企的重要原因。不过,产能和主机厂布局并不是产业发展全部,汽车零部件的聚集程度,亦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乃至关乎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一辆汽车由1000多个总成零部件组成,而车企和主机厂只是产业链最末端。在后疫情时代,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新能源车企,都对供应链资源整合尤其重视,都将提升自身产业零部件配套率,减少对外依赖作为重要目标。

比如,去年以来,特斯拉上海、蔚来、广汽埃安、集度汽车等均计划在电池等重点领域成立零部件公司或扩大零部件产能。

在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和谊看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大新供应链,已逐步成为汽车价值创造的主要环节,“整车企业对价值链的掌控力度有所减弱,而在动力电池、汽车芯片等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却掌握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这些领域,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仍然占据绝对优势。根据城市进化论联合启信宝发布的《2022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研究报告》,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郑州、合肥、西安等企业数量均已跻身前十,但上游和中游前十阵营依然被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占据。

图片来源:《2022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研究报告》

从三电系统为代表的产业中游来看,长三角有常州、上海、苏州、宁波、镇江5座城市入围,珠三角有深圳、广州、东莞3座城市入围。

而基于整车和产业链双重优势,常州将目标锁定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5%。

一定程度上,常州是从锂电优势强势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成功范本。如今,不论是广州、重庆、长春等传统汽车强市,还是西安、长沙、郑州等凭借整车优势实现产业跃升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均将提升本土配套率作为重要目标。

比如,去年8月,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带队赴福州参观考察福耀集团,月底A股上市公司福耀玻璃(600660)即宣布与郑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把郑州作为中长期布局以及中原城市群深耕的重点区域,在郑州实施全产业链布局。

在汽车产业格局激变的今天,深圳、西安、长沙、常州、郑州等比亚迪主要生产基地,凭借产能先发优势已经拿到角逐新能源汽车之都“入场券”,但能否借势完成更多产业细分领域的突破,乃至撬动区域格局,仍然是关键考验。

(责任编辑:徐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