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地制度被取消?权威部门回应

2023-02-03 09:43:00 和讯房产 

2月2日,一份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流传开来,或将取消集中供地制度!

经业内人士与权威部门核实,相关人士表示,红头文件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并非像文章所言“取消”,而是根据形势“调整和优化”。

进一步淡化“集中供地”

文件很长,但主要传递的三个重点信息在于:

1、地方政府应提前3个月公开拟出让地块清单

(五)……每次公开详细清单对应的拟出让时间段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给市场主体充足的时间预期预判。

2、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长、土地流拍率高、市场需求明显不足的城市需控制供地规模

(三)各地要将住宅用地近三年年平均完成交易量以及对应的住宅建筑面积,作为测算下一年度供地计划总量的参考。要因域施策安排计划总量,凡商品住房去化周期长、土地流拍率高、市场需求明显不足的城市。应当控制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其中已供应未竣工住宅用地面积超过近三年平均完成交易量5倍的城市,应当从严压缩计划规模直至暂停供地。

3、 进一步淡化“集中供地”要求

(六)详细清单内的地块,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市出让公告,有序组织出让。并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全部推出。推出后未成交的地块。应统筹纳入后续的详细清单。

(网上流传的《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截图)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此次调整并非取消集中供地,而是集中供地1.0升级到2.0。2.0阶段的供地将更为精细化、透明化。

他指出,此次文件内容最多的就是对供地信心的披露。比如。位置、面积、用途、规划条件,还要披露三通一平、七通一平,杜绝带病出让,或者让开发商承担土地开发或配套的成本,教育配套费等。

去年22城供地“KPI”六成不达标

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宣布在全国22个重点城市开始实行“两集中”供地模式,全年分3批次集中统一实施招拍挂出让。

“集中供地模式,主要是应对当时高地价及新一轮楼市上涨。通过集中供地(一天内完成十几宗地块出让)控制源头上抢地、诞生高地价的必要性,已下降了很多。”李宇嘉分析到。

但自2021年下半年起,房地产市场下行,开发商回款走低,企业资金链紧张,土拍市场逐渐转冷。

据中指研究部粗略统计,2022年全年22城平均供地计划完成率58.47%(尚未剔除综合用地中的非住宅部分)。

仅有合肥、无锡、上海、厦门4城完成全年供地计划,长春、重庆完成率仅16%。

而在市场因素驱动下,集中供地在一些城市其实也早已“名存实亡”。

去年10月,江西南昌“力争”退出集中供地。同年11月,湖南长沙发布通知称,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改为常态化持续更新推介,算是打响了公开退出集中供地城市名单的第一枪。

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苏州、南京等城市虽没有直接点名退出集中供地,但全年土拍均突破了集中供地的次数限制,土拍次数达5~6轮。

“此时继续沿用集中供地,在很多城市甚至导致大面积流拍,恶化市场预期的同时,此前出让的高价地也无法开发了,甚至计提坏账准备。”李宇嘉认为。

但李宇嘉表示,集中供地是长效机制,不能因市场低迷就退出。

集中供地一方面可以疏通供需双方的信息,引导各方预期,避免抢地导致地价推动房价,导致资金大规模涌入楼市;另一方面则通过对土地合理定价,纠偏地方无序的土地财政行为,并通过强化信心披露和供地规则,倒逼熟地出让,降低开发商拿地成本;最后,通过集中供地,建立精细化的供地模式,在土地端实现供给侧改革,适应需求、引导需求,让供需匹配,既保障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诉求,也稳定了房地产市场,而且确保了民生诉求。

END

(责任编辑:蒲莎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