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与人的关系,常常是很微妙的。古人好借物明志,以物喻人,而反过来,通过物,又可以窥见人的性情。家具,向来是最能借以窥探主人喜好与个性的物品,无论是常见的餐桌器皿,还是隐匿于房内的书柜书架,一件恰当的家具,也当如一面镜子,无不彰显着主人的品味。
“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形神合一,便成就了人的品质。所以也说“家如其人,人如其品”,林氏木业对于家具的看法不可谓不透彻,本次更是携手四位不同领域中风格独特的艺术家,深挖当代年轻人的优良品质,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家居装置作品。这里有“不拘十格”的涂鸦衣柜;如梦似幻不停生长的纸艺床;因温和而治愈包容的沙发;还有承载着生活力量的餐桌……用全新的艺术形式来诠释家具的魅力与内涵,让生活中的每一种优秀品质,都有迹可循。
“不拘”——破而后立,晓喻新生
何为“不拘”?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里不同的答案。而在陈十三看来,“不拘”是“不依古法但横行,自有云雷绕膝生”,为文不应拘泥于古法定规,最妙是匠心独运;当你肆意泼洒自己的风格时,自然会有云雨雷电绕膝而生。自古以来,“不拘”的品质就备受推崇。围绕着这个命题,他选择以一幅涂鸦为答卷。
第一眼,你首先会注意到作品鲜明的色彩;紧接着,是层层叠叠的色彩凝聚而成的几何图形,以及用来填充图形间隔的丰富纹理——泼墨状、爆炸状、像素状;然后,你会发现这些错落的几何相互补全、彼此构筑,共同组成了四个字:不拘十格;当你察看完全部的细节,你才会发现,这幅涂鸦作品的载体,既不是画布,也不是街头的墙壁,而是一个方方正正的衣柜。
破而后立,晓喻新生。作为一名创作者,陈十三对于“不拘”这个命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解读:一,将原本属于街头的涂鸦艺术带到家居场景之中,这是场景上的“不拘”;二,将三维的立体衣柜解构成二维的画布去创作,再重新拼合成一个完整的衣柜,这是方式上的“不拘”;三,呼应着衣柜内多格的功能空间,将“不拘一格”的常规搭配改作“不拘十格”,这又是内容上的“不拘”。
重新解读后的“不拘”,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当这样一份涂鸦艺术从街道走进家居场景后,却丝毫不会让人觉得突兀。正如陈十三所说:“现代城市千城一面,文脉缺乏丰富性。涂鸦重构了城市的空间秩序和身份。”家居场景与涂鸦的搭配,看似匪夷所思,实则为家居场景增加了别开生面的趣味,还打破了家居场景给人一贯的枯燥无味的感觉,焕发出新的活力,爆破连贯的时空,创造出一个“无拘”的真空。
涂鸦作品的自由和丰富,正呼应了陈十三对“人如其品,住进偏爱里”的理解:家的风格没有固定之说,而是把喜欢的东西放在一起。
“向诚”——从心所向,至精至诚
水母组成的吊钟花、石头缝上生出既像树也像珊瑚的植物、从床边开始生长延伸到床顶上的吊钟花……这些寻常见不到的东西,被艺术家温绮雯呈现在了一张床上。在一生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而床又是梦境的载体,那些放飞的自由与无尽的幻想,尽数都留给了我们不清醒的时刻,留给了那个在梦境中与宇宙万物接轨的自己。所以,用床来诠释“向诚”的题目,似乎再合适不过。正如普鲁塔克所言,所有人在醒着的时候都是置身于同一个世界,但在睡着后,却都置身在自己的世界。睡眠中的我们,面对的只有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温绮雯看来,纸艺创作的过程也很“向诚”。因为制作的过程涉及大量的手工步骤,需要不断地雕刻、打磨。这个过程间,她寄托着真诚的态度,也将大量的耐心倾注其中,经过前期的选材,不断调试,一个作品才有最终观众所见到的样子。这是温绮雯的创造过程,也是林氏木业产品研发的必经之路,只有“至精至诚”的恒心与用心,才能打磨出让人“心之所向”的产品。
“向诚”的意蕴还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延伸为家的生长,我们的一生既是在做加法,也是在做减法,正如有些的家具会陪伴我们几十年的时光,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新的家具被增添进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布满岁月痕迹的家具,也是那些一路走过的美好时光。“最终,这个家会越来越像它的主人。”温绮雯如此总结,“在偏爱的家里,能看见自己。”
“向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向善”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道德经》里的那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一种温柔又坚定的品质。面对这个命题,艺术家叶帆用弹性扎染布作为沙发面料,渐变效果的亚克力材料作为边几。颜色与材质的交织,引发视觉和触觉的联觉想象,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媲美,超越现实的体验。这种体验在叶帆看来:“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会想象出各种东西,仿佛自己的船不在海里,而是在宇宙中。”
通过材料和色彩为观众创造的不同情绪感受,这正是叶帆所擅长的创作方式,也是这个有着渐变色彩和柔软材质的沙发组合所使用的方式。他传达着“向善”一词带给他的感受,柔和圆润。恰如沙发和茶几在居家社交之中所传达给人的感觉一般:沟通着不同的来往者,包容着不同的来客。
在叶帆看来,“向善”是东方古典美学的具象化表达。一方面,“向善”是“自然的体验”,是体验万物之中蕴含的温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向善”是“东方的性格”,是以温和的沟通和丰富的理解,去对待外部世界,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品质与追求。
而对于“人如其品,住进偏爱里”这个主题,叶帆认为这本就是一种很东方的观点:借物喻人,赋予物品以人的品质。而在古代,这些品质都是从自然中去实现体验、理解和传达的。
“韧力”——半分诗意,半分烟火
“韧力”这个词,是如此的富有力量,像西西弗斯推起的那块石头,既是生活的考验,也是生活赋予我们独一无二的财富。对于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艺术创作在很多人看来是极其有趣的一项工作,但“台下一分钟,台上十年功”,究竟要付出何等的努力才能取得一点成就,只有艺术家本人才知晓。这一次,书法家朱敬一抛弃了传统的纸本,以岩板桌面为载体,用书法展现出中国年轻人的那股“韧劲”。
书法讲究取势,不同于宣纸柔软吸水的特性,墨水落在坚硬的餐桌上溅出有力的墨点,而笔锋于刚柔之间,应势而变,这可谓是书法的“韧力”。而为了诠释人的“韧力”,朱敬一直接在餐桌的桌面和岛台的四面上书写”韧“字相关的词语,在书写过程中,他注意保持每面笔画的统一。如此,即使岛台转动,不同面的笔画仍能衔接,这也再次印证了“韧力”的内涵:无论风吹雨打,始终如一。
对于“韧力”,朱敬一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生活的力量来源,一个是食物,一个是家庭,也就是所谓的“半分诗意,半分烟火”。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天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候,往往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而餐桌作为一家人情感的纽带,正承载着这种坚韧的力量。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一撇一捺都是写字之人潜心练习了数十年的苦果,这与“韧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人如其品”这个理念不谋而合。物品因为人的存在和偏爱,变得温暖和意义非凡,它随着时间融入人的生活,承载周遭发生的故事。
四位艺术家的创作形式看似千差万别,但核心是同一的,以“人”所热爱的“品质”为线索,在专注的创作中,让生活中的热爱持续奔流。这不仅仅是艺术创作作为“感情的流露”,更是艺术家品质的表现。这些作品,无一不透露出艺术家的审美与品味,也无一不展现出林氏木业对用户的诚意与承诺:所向之处,皆是偏爱;所向之处,皆有品。
一直以来,林氏木业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心怀热爱的年轻人都能真正实现“住进偏爱里”的愿望。为此,每一件产品都用心打磨,才能够以尽善尽美的姿态呈现到消费者面前。而林氏木业始于产品,却又不仅终于产品,更希望创造居住者与环境之间的深刻联系,让每个人都能在家中看到自己热爱之物的身影。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