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融资“白名单”正在加速落地。
来自住建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共提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快速进行项目筛选,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
与此同时,包括广州、重庆、青岛、厦门等城市也在近日发布消息称,部分“白名单”项目已获得银行授信,并成功拿到融资。
“融资项目推送,并非是简单的项目融资需求的报送表,而是按照融资准许的标准条件,行业管理部门筛选项目,督促项目符合条件,真正发挥行业管理者的职能。”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各省融资协调机制一方面是剔除不合格项目,更重要的是督促地方培育合格项目。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图文无关)
8天新增600多个“白名单”项目
春节后,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审批和贷款发放速度进一步加快。
从各家银行披露情况来看,建设银行(601939)、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及光大银行(601818)、建设银行对接项目数量均超2000个,交通银行(601328)、广发银行、平安银行(000001)、渤海银行对接项目数量均超千个,合计审批贷款金额超过千亿元。
其中,截至2月28日,中国银行(601988)已批复及正在审批的项目超过100个,金额超过300亿元;截至2月22日,工商银行完成审批项目近100个,审批金额约400亿元;截至2月19日,农业银行已审批贷款金额超400亿元。
而在贷款金额投放方面,农业银行已在重庆、安徽、浙江、广西、陕西、江苏、新疆多地实现贷款的首笔投放;建设银行北京、福建、安徽、河南等分行则已实现对5个项目的投放,投放金额近30亿元;截至2月22日,工商银行已在广州、北京、苏州、郑州等25个城市,对近40个项目新增融资约80亿元。
此外,民生银行(600016)投放了全国房地产项目“白名单”首笔贷款3.3亿元,支持南宁市“北投荷院”商品房住宅项目顺利推进。广发银行表示,该行推送项目清单内已投放项目5个,涉及融资金额16.75亿元。
根据住建部通报数据,截至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共提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快速进行项目筛选,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而在2月20日时,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共涉及5349个项目。
对比来看,8天时间,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的城市增加了62个,“白名单”项目数量增加了600多个。
而根据2月29日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的协调机制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协调机制“应建尽建”原则,3月15日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资协调机制,既要高质量完成“白名单”推送,又要高效率协调解决项目的难点问题。
“监管部门给出了具体时间要求,进一步推动各地加快落地执行相关举措,扩大融资协调机制成效。”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项目资金逐渐落位,项目的建设也将加速推进,整体对市场的正向影响也有望进一步显现。”
有项目获得资金为此前的开发贷
截至2月29日,山东省16市均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其中青岛、烟台、日照、聊城市融资已落地,合计15.632亿元;淄博、枣庄等9市已形成第一批“白名单”项目819个,已获授信26.04亿元,审批落地8.44亿元。
截至2月27日,河南全省银行机构已对协调机制推送的项目授信67.1亿元,发放融资26.79亿元,其中,郑州市已授信35.18亿元,已发放19.18亿元;截至2月26日,广州市首批推送项目已有9个获得融资,累计金额8.68亿元;
在此之前,青岛第一笔新增贷款资金4145万元已投放至青岛高新区高实城开发项目,近期还有4个项目将根据工程进度陆续投放3.7亿元;重庆市已有6家银行对10个项目授信18.58亿元,按工程建设需要发放贷款7.3亿元。
以厦门为例,据厦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官微消息,位于厦门同安区宝龙旭辉城项目日前已获得交通银行通过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给予融资支持约12.12亿元;同安区远洋风景项目获得建设银行通过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给予融资支持约10.17亿元。上述两个项目合计获得融资约22.29亿元。
据悉,在厦门能获得融资需要满足五个条件:一是项目要处于在建施工状态(短期停工但资金到位后能够马上复工的也可列入项目清单);二是融资额度要与抵押资产基本匹配;三是要能够确定一家贷款主办银行,并建立贷款资金封闭的监管制度,确保资金封闭运转不被挪用;四是项目预售资金未被抽挪或在申报期限内已追回抽挪资金;五是项目已制定贷款使用计划和项目完工计划。
事实上,这与此前住建部要求的进入房地产融资项目“白名单”所需和5个条件相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获得厦门融资的两个项目均是通过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给予的融资支持。每经记者从一知情人士处获悉,这笔资金事实上就是此前项目向银行申请的开发贷款,在“白名单”出来后,通过相关部门的协调,只是在还款时间和方式上有所调整。
某千亿房企相关负责人向每经记者表示,公司在全国各地的项目都有申报首批“白名单”项目,入围项目超60个,但目前还没有项目审批通过的相关信息出来。“从项目申报到贷款的最终发放,中间还有很多流程,一般不会有这么快,最终能否通过还要看是否符合银行放贷标准。”
此外,某民营房企相关人士向每经记者透露:“据我了解,公司目前暂未有项目获得银行的资金投放。”
另一家全国性房企相关负责人则告诉每经记者,公司在全国已有近20个项目入围当地首批“白名单”项目,仅有一两个项目经过银行审批在近期发放了贷款。但据其透露,包括公司已获得资金的项目以及其他房企部分已发放资金的项目,在“白名单”出来前应该就向银行申请了融资,只是在“白名单”制度出来后银行等的审批流程加快了,因此能较快的拿到资金。
可供参考的案例是,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银行保险报》曾报道,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在收到“白名单”后,开启了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仅用了6个工作日便完成了合川区花滩国际新城誉峰项目的贷款审批,新审批贷款3.2亿元,主要用于企业支付工资及工程款。而以往,类似项目一般需要20-30个工作日才能审批完成。
“安全”执行才是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2月29日召开的协调工作会强调,金融机构应加快审核。要按照“推送—反馈”的工作闭环,金融机构及时反馈项目存在的问题,城市融资协调机制要第一时间统筹解决,待项目符合条件后再次向金融机构推送,共同推动融资尽快落地。
这也意味着,如果商业银行不予放贷,需要向金融监管部门报送原因,经过统筹解决相关问题并达到金融机构的要求后,可以再次向金融机构推送。
根据中指监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郑州、成都、重庆、昆明等城市上报项目数量均超200个,部分出险房企也有多个项目进入“白名单”,如融创、金科、绿地等已分别有超过90个、53个、49个项目入围第一批融资“白名单”。
“‘推送-反馈’工作闭环下,有利于扩大获得融资支持的项目覆盖面,出险房企的项目获得融资支持的机会也有望增加,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陈文静表示。
不过,克而瑞集团董事长丁祖昱此前曾公开表示,目前房地产业务不良贷款率仍远高于其他行业,如果对银行按照硬性指标加大对房地产贷款的投放,可能出现不良贷款率继续上升,每年计提的资产减值侵蚀企业利润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将当前地产存在的风险传递给银行体系。
据中国房地产报,截至2023年6月末,18家重点上市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10家股份制银行、2家城商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计2970.26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209.32亿元。
其中,6家国有商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2053.88亿元,占比七成,2023年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不良贷款76.28亿元,在18家银行中占比约三成。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计870.78亿元,其中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不良贷款137.72亿元,在18家银行中占比近七成。
这也意味着,股份制商业银行受房地产下行冲击影响更大,2023年上半年暴露出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数额更大。
丁祖昱认为,房地产金融政策最终还是在于落地,虽然去年至今各地密集召开银企座谈会,但对商业银行而言如何能够“安全”的执行金融政策才是问题的关键。
不过,据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称,2024年底前,对规范经营、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还可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该企业及其集团控股公司存量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但经营性物业贷款额度原则上不得超过承贷物业评估价值的70%。
此外,住建部也曾多次强调,要加强贷款“发放-使用-偿还”闭环管理,确保贷款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开发建设,严防资金被挪用于购地、偿还债务或其他投资。
“融资对接机制的建立,不仅在于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更重在建立资金封闭运转、防止挪用的机制,落实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业主权益。”李宇嘉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婉银 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