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当房价越来越高时,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2019-07-28 17:33:31 和讯名家 

  记得2017年,马云在杭州(楼盘)举行的全球峰会上发表了演讲,并且凭借那句“未来的房子如葱”又火了一把(地产情报站注:马云此话指未来房子将像葱一样“不值钱”)。

  这个包含大众滚滚欲望的话题,瞬间击中很多人的灵魂深处。也是从这句话开始,大家对“房子如葱”有了期待。

  尤其今年鹤岗、乳山等地的房价下降,更是加深了“房价如葱”的概念。

  但小笙认为,我们大众对“房价如葱”的认知似乎一直存在偏差。

  解绑

  有粉丝留言说,其实自己并不想买房,只是房子捆绑了教育,为了孩子上学,因此不得不买,事实上谁都想过得轻松一点。

  确实买房还能享受到依附在房产上的教育、医疗、交通、公共服务等资源,资源越好,越稀缺,房价越高!

  更直白说,房价的构成包括土地价格、建筑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营销成本、财务成本、资金成本还有附加值等。

  但根据这两年的政策能很明显的感觉到风向已经开始转变。

  首先是教育:

  学区房一直是教育和住房两座大山的变态综合体,在屡次调控下它似乎还是屹立不倒。

  因此各类老破小学区房卖出天价的新闻也屡见报端。

  但从今年开始很明显能感觉到房产和教育之间的微妙变化。

  在今年年初,北京(楼盘)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打破了原本的走向。

  随后在2019年7月8日,两办发布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到: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核心思路就是——让这些可以筛选的学校,统一服从安排,进行电脑摇号。

  过去的筛选,使得好学校越来越好,现在这个变化,则直接治本,变化思路也很明确——“好学校”其实主要是生源好,而现在方向是,要抹除“好学校”和“差学校”的观念,拉到一块来摇号。

  可见,政府目的是让教育和房产脱钩,国家也在努力“让房子回归居住的属性”。

  再其次是户口:

  今年4月份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及要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可见,未来广大的中小城市,甚至包括一些二线城市可能会全面放开落户也只是时间问题。

  前几天,五部委发文:“省会及以下城市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

  所以户籍和房产的绑定也在逐渐解绑。

  除此之外,保障性住房、租购同权、共同产权、整顿租房市场等措施除了缓解市场结构性矛盾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房子上捆绑的一些需求松绑,让房子变为一种单纯的住所。

  可见这些真正束缚在房子上的东西从政策层面来看,都有逐渐解绑的趋势。

  谁抬高了房价

  政策角度很容易剥离,需要的只是操作手法和时间而已,但最难解绑的还是人们心里的束缚。

  毕竟这些年大家对房产真的看得太太太重了,在房产圈久了,时常会看到一些关于地产的实例:

  *姐妹俩看上同一套房子,大打出手,反目成仇;

  *高点买房,被家人的埋怨被逼跳楼;

  *儿女为争房产大打出手,老父气的住院,亲情在房子面前被彻底抛弃。

  很多买房故事中,大家把房产看得太重太重,但一个钢筋水泥铸就的东西,本不应该承受这么多。

  价格上可以控制,稳住,但人心却需要漫长的梳理引导。

  其实一直以来相关部门在疏导需求上,可谓已出尽百宝。近十年的调控政策,虽然没有让所有购房者“满意”,但却达到了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有些人怪开发商,说因为拍卖价高者得,把土地价格炒上了天,最终导致房价上涨,可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我们无数次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推高了房价?

  而思考多次后,得出的结论始终是:是我们每个人把房价推高了,毕竟市场手段的作用,很多时候依旧有限,心理作用才是罪魁祸首。

  楼市逻辑是这样的:居民有强烈的需求 → 开发商才敢高价拿地 → 地王开始频出→各项成本附加在房子上→最终居民又成了买单者。

  所以说在房价这个问题上,除了怪开发商,怪模式,其实每个人都是助推手。

  毕竟人内心对“房子”的崇拜和惯性很难消除。

  就算在如今大力调控并提出“房住不炒”的情况下,小笙接到的咨询大部分依旧是关于楼市二套投资,而非刚需,可见很多人依旧有在楼市捞金的想法,显然这种想法不能长期持续。

  房子如葱

  既然已经决定牺牲短期的增长来换更健康的模式,毕竟当城镇化完成的时候,不能依旧只靠一个支柱产业来支撑,那么房地产也就完成了自己曾经的历史使命,毕竟楼市始终要回归它正常的定位,真正回归到居住属性。

  当然回归居住属性并不代表房子在价格上如葱,因为一线城市及一些优质房产,未来也会一直稀缺。

  我们更应该把房子如葱理解为人们对待房子的态度。

  日常生活中做菜吃饭时,有葱最好,没有也可以将就,它只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物品而已,而不是该永远在那个特殊的神坛上待着。

  毕竟除了房子,还有很多可以值得追求的东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地产情报站。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