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忠:一般谈论房地产的时候,默认是住宅地产。如果说问住宅地产是否到了天花板,也要看跟谁说,因为不同的企业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和姚明都在3.2米的房间,我认为离天花板还早,他觉得已经到了天花板。如果从大房地产来讲,我同意你的看法。从住宅地产的角度来说,确实因为政策的原因,企业自身的原因,貌似有摸到天花板的感觉,各家企业放缓发展的速度,多种因素构成的,包括前些年跑的太快,杠杆用的太多。阶段性的摸到天花板是有可能的,之后是否有综合地产的发展,在这个意义来讲天花板还没有到。
非要说有量化标准,在一千亿以上可能会好一些。就目前来看,想进入TOP30或者是40要做到500-800亿亿以上,城市布局和产品品类要进行完美的打造,能够做到这样规模的企业,融资经历了一轮磨厉。第二,头部企业相关多元化的时候,我认为有两点造成的。对未来的不确定,大家战略很清晰,未来怎么走,拿地方式是否有变化,相关的作用不是拿地造成的,要以产业来拿地,例如做什么园区。有的时候还要配酒店,配的多的话,就变成了酒店集团,富力有几十或者上百个集团,酒店和房地产开发也是多元化。例如做了某某广场和商场好几十个,就做成了万达模式。这些都是拿地造成的。一旦进入这个领域之后,既然做了就要做好了。例如李战洪说的要做就做好,子品牌做好成为集团了。这是一种现象。
还有一种现象围绕美好生活做的,医疗健康、康养、教育、文旅是比较多的,这是头部企业最集中的业务,基本上就是这几大类,有的引入了国外的资源,有的是引入国内高端教育资源。有的早年做了特别好的学校,到处扩张,也成立了教育集团。真正的多元化是跨越了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多元化,例如我造电动汽车了,我认为是多元化。虽然车房是有点关系,衣食住行,做服装也是多元化。
我们做的是相关多元化,房地产商做商场不叫做多元化,谁可以只做纯住宅,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做了多元化后,如何看待多元化的尝试。开发商传统的住宅开发,有足够充分的现金流的时候,多元化的尝试有很强的试错和容错能力。要有足够的耐心,五年不赚钱,如果给了KPI指标,三年不赚钱就要砍掉,包括现在的长租公寓,问题是如何培育。增长点和多元化,有的时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多元化进程当中是有一定的问题,多元化是头部企业必然的选择,很少有企业不选择多元化。
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成功的没有太多的研究,谈不上哪个特别好,可能有。刚才李战洪总是由综合开发商介入到美好生活。他们出现什么问题,一方面对于新头部企业来说财大气粗,投入一二十亿,这很容易做的事,有战略所谓的考虑,砸一笔钱干进去。往往投入新行业的时候,企业规律和规则是跟房地产行业不一样的。房地产是大开大合大开大进,房地产每平方米相差100块钱不大,其他行业差10块钱可能就亏损了。做这个相关多元化的时候,这是面临重大的挑战和考验。往往战略上正确,战术上错误,我就提一点的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