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挺住丨彭剑波:着力六大方面 助力补齐城市内涝治理短板

2021-07-21 21:30:10 和讯房产 

  郑州暴雨今日中午终于停了!

  但千年一遇的强降雨,使河南多个城市积水严重,排水缓慢,出现内涝、洪水,街边车辆被卷走,地铁被漫灌……灾情牵动全国人民的视线。一场暴雨之下,也考验了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每逢汛期,城市地下排水网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词也常被提及。暴雨之下,我们究竟该如何缓解城市内涝,如何进行城市建设与治理呢?为此,清华同衡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所长彭剑波博士发表了他的看法。

  彭剑波在揪心河南灾情的同时,也系统、深入地分享了对城市建设与治理的反思。他认为,这次河南暴雨灾情也给了大城市建设与治理深刻的警示。

  在城市内涝出现的主要原因上,彭剑波分析认为,一是过去这些年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品质提升之路还任重而道远,城市基础设施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非常突出,地下空间开发与灾害应对的协同性考量还不成熟。不少城市的排水设施还存在系统不完善、“小马拉大车”、大管接小管等突出问题;城中村、地下空间都成为汛期季的城市痛点,需要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短板。二是源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侵占与破坏,导致了自然排涝系统功能的衰减,难以缓解城市内涝灾情;三是此次郑州暴雨强度之大,确实是特级天灾,一般城市难以抵挡。

  针对如何治理城市内涝,彭剑波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一,关注地域性。要坚持因地制宜理念,不论是在城市建设的选址上,还是在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上,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进行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和规模要匹配城市的发展。在一些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和人口巨型高密度城市,如郑州,尤其要重视地下空间和地下轨道交通的排涝。

  二、坚持系统论。在城市内涝问题治理上,要坚持系统的方法论,坚持大局观和整体观,城市排涝并非仅是一个地段和片区的事情,需要城市一盘棋共建共治;要在看到城市排水设施不均衡、不充分的基础上,补足设施短板问题。要充分发挥城市体检的作用,切忌走形式,要全而透、严而实,避免报喜不报忧、避重就轻。对于城市内涝等典型城市病,早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切实坚持问题导向,做好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对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先体检再治理,完善“规—建—管—运”闭环。

  三、发挥自然力。要注重自然排涝系统的功能与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流域治理和排涝管理,特别需要落实好黄河、长江等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彭剑波认为,排涝系统不只是多建立人工排水管网设施的问题,也要特别注重自然系统排涝功能的发挥。要对自然排涝系统的作用重新认识、提高认识,进行分析研究,使其可修复、可利用;重视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的系统化涵养,制止城市建设对自然排水系统的切断和阻隔。

  四、推进协同化。要进一步加强联动治理和协同应急机制建设。在全球气候变暖,突发灾害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气象部门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前瞻性,整合“国家—省—市”三级研究力量,加强气象研究与预警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气象预警水平,尽力避免偏差和遗漏。在科学预警的引领之下,建立更加完善的多部门协同会商机制和高效及时的联动应急机制,不仅是跨部门,也要做到跨行政区、全流域协同联动。比如包括气象、应急、交通、市政等在内的协同机制建设。同时,要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形成在救灾中更及时、更广泛、更科学的社会参与,创新“守望相助”模式,及时发现和处置险情,最大力度降低损失。

  五、秉持发展观。城市排涝设施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都应坚持发展观。在排涝为代表的“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适度超前,预留弹性,预留空间,用于支撑城市未来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应做到实用、好用、管用,不仅能管今天,也要能够管长远。

  六、注重科普化。要坚持常态化、大众化的科普工作。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比如在十分迫切的应急教育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全民科普,从娃娃抓起,增强灾害意识和科学应对灾害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牺牲。

  

(责任编辑:徐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