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整体来看,全国土地市场的降温现象已经明显出现,在9月份收紧的预期下,热点城市的土地溢价率开始明显下调。如果这一政策持续,不排除后续土地市场流标再次明显增加的可能性。
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本报首席记者 梁文艳报道
虽然进入9月,多个城市的土地供应加快,但在楼市调控升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下,全国土地市场相对平稳。9月23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一周的全国40个大中城市土地市场整体供求环比走高,住宅用地成交量倍增。该数据显示,近一周内,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供地活跃,土地出让金总额环比也有所增加。例如,广州(楼盘)市121亿元总价新推出5宗土地,长春(楼盘)市以117亿土地出让收入领衔上周土地成交金额榜单。记者注意到,9月初,相关数据显示,土地市场整体供求环比走高,一二线市场土地成交达510万平方米,总金额达到461亿元,住宅土地供应量提高。其中,二线城市供求较上周倍增,共供应1124万平方米,成交均价3175元/平方米。产城会房地产行业研究员周云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房地产行业存在周期性波动,虽然“金九银十”是传统的销售旺季,但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土地供应环节的高度把控,住宅用地交易量、增速相对放缓,这也给实体经济、GDP增长带来不小压力。周云湉说,为避免房地产市场过度下滑,从政府层面看,9月份,逐渐增加土地供给,房地产行业土地供给和商品房供给量会随之增加,未来3年内或许会达到一个小高峰。也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国家持续收紧房企融资政策,但“三稳”目标并未改变,各地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政策进行调节。未来,在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量纷纷大增的带动下,9月份土地成交量价预计会出现一定的回升。记者注意到,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表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符合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同时,该政策还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以大带小的原则,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健康发展,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有业内人士认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会增加供地面积,使得土地价格下跌,从而达到稳房价的效果。当前,调控房价主要是从控制需求入手,但更核心的调控应该是增加土地供应。需要指出的是,9月,40个大中城市土地市场较为活跃,但却出现了“价低”的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19日,9月份以来成交价格超过10亿的地块合计52宗,从这52宗土地看,22宗地块是底价成交,占比高达42%,刷新年内最高纪录,同时,只有20宗地块的溢价率超过10%。数据显示,从不同城市等级来看,一线城市当中,只有上海(楼盘)和广州9月上旬出让了土地,6块土地中4块底价出让,仅1块溢价率超过10%,达到12.57%;二线城市中,包括武汉(楼盘)、杭州(楼盘)、天津(楼盘)等城市共出让22块土地,其中8块底价出让。“9月份土地成交价格相对较低,40%以上以底价成交,这表明国家层面对于土地价格的管控取得突出成果,土地市场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周云湉表示,房地产行业存在周期性波动,虽然“金九银十”是传统的销售旺季,不过,房地产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土地供应环节的高度把控,住宅用地交易量、增速相对放缓。有业内观察者认为,从整体来看,全国土地市场的降温现象已经明显出现,在9月份收紧的预期下,热点城市的土地溢价率开始明显下调。如果这一政策持续,不排除后续土地市场流标再次明显增加的可能性。周云湉表示,国家层面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重点一方面是对土地成交价格实施价格管控,严禁土地拍卖价格暴涨;另一方面,是要严控土地供应量的大幅增加,从源头控制土地市场供需关系。(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