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2020-01-25 08:59:56 泽平宏观微信号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罗志恒 孙婉莹 贺晨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罗志恒 孙婉莹 贺晨

  春节期间我们精选了几篇报告,供大家节日在家期间阅读。减少外出,戴口罩,多喝水,勤通风洗手。致敬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相信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事件

  2019年2月28日,统计局发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解读

  1、经济规模达13.6万亿美元,占全球16.1%,约相当于美国的66%,2027年前后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18年中国GDP规模达90万亿元,相当于13.6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2018年GDP为20.5万亿美元,中国GDP约相当于美国的66%,中美差距正在快速缩小。2018年中国GDP实际增速6.6%,低于1978-2008年高速增长期的平均增速9.8%,但仍远高于美国2018年增速2.9%。据IMF估计,2018年全球GDP总量达84.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和美国占全球GDP比重分别为16.1%和24.2%,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占全球GDP比重仅5.9%,中美主导全球。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从新增生产总值来看,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2018年经济增量1.4万亿美元,相当于澳大利亚2017年的经济总量。IMF预测2018年全球GDP总量增长4.78万亿美元,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0%,高于美国的贡献率21.5%。

  十年后我国有望跃升为第一大经济体。如果中国经济保持6%左右的增长,则在2027年前后,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再回世界之巅,全球政经格局和治理版图进入新的篇章。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改革战,在伟大的崛起过程中,中国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推动新一轮更大力度的开放。2019年或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元年。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中国正在开展的改革开放将奠定未来30年内圣外王的基础。

  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中国有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14亿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群);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距离发达国家仍有20个百分点的空间,潜力大;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每年大学毕业生有800多万,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中国的新经济迅速崛起,独角兽数量仅次于美国;中国GDP增速6%以上,是美国的2-3倍;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释放巨大活力。

  挑战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来临;必须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我国处于增速换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持续下行,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创1991年以来新低。经济下行既有周期性因素,又有潜在增长率下行因素。我国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大学教育、关键核心技术、军事实力等领域跟美国仍有巨大差距,必须继续谦虚学习、韬光养晦、改革开放。

2、人均GDP超9700美元,2022年前后或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2、人均GDP超9700美元,2022年前后或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2018年中国人均GDP为64644元,名义增长9.2%,较上年增速放缓1.1个百分点。

  以美元计价,我国2018年人均GDP为9769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发达国家人均GDP门槛约为1.25万美元。如果中国能够转型成功,按照6%左右的速度再增长4年左右,大约在2022年前后中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跨入发达国家俱乐部。一个14亿人口的超大型经济体从起飞、转型、到跨越,这将是人类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3、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创新高,消费主导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创历史新高,消费的贡献大幅提高。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35.8%和60.1%,较上年变化-0.9、-0.5和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创历史新高。从最终需求看,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2%、32.4%和-8.6%,比上年变化17.4、0.3和-17.8个百分点,分别拉动GDP 5.0、2.1和-0.6个百分点。

整体消费升级与部分人群消费降级并存。一方面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消费结构升级。2018年食品烟酒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为28.4%,较2017年下降0.9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达到30%-40%为富裕水平,低于30%为最富裕水平,由此从消费结构指标看我国已连续两年保持在“最富裕”水平。同时,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为4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消费结构改善。另一方面,汽车、化妆品等非必需品消费增速下滑,带动消费增速下行,创2003年以来新低,但高端汽车消费却大增反映消费分层级背后的社会分层。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速较上年放缓1.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9%。其中,汽车类、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是主要拖累,分别较上年增速减少8.0、6.8、4.6和3.9个百分点。车辆购置税优惠取消、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和房贷高企挤压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放缓的重要原因。
整体消费升级与部分人群消费降级并存。一方面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消费结构升级。2018年食品烟酒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为28.4%,较2017年下降0.9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达到30%-40%为富裕水平,低于30%为最富裕水平,由此从消费结构指标看我国已连续两年保持在“最富裕”水平。同时,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为4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消费结构改善。另一方面,汽车、化妆品等非必需品消费增速下滑,带动消费增速下行,创2003年以来新低,但高端汽车消费却大增反映消费分层级背后的社会分层。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速较上年放缓1.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9%。其中,汽车类、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是主要拖累,分别较上年增速减少8.0、6.8、4.6和3.9个百分点。车辆购置税优惠取消、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和房贷高企挤压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放缓的重要原因。
中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孕育大量投资机会:近14亿人口和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庞大市场和规模效应(欧洲只有7.4亿人,美国有3.3亿人,日本是1.3亿,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居民收入和就业的持续改善推动消费继续扩张;从住行向服务消费升级,买健康快乐和不油腻的品质美好生活;三四线互联网红利促进新一轮在线购物热潮。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中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孕育大量投资机会:近14亿人口和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庞大市场和规模效应(欧洲只有7.4亿人,美国有3.3亿人,日本是1.3亿,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居民收入和就业的持续改善推动消费继续扩张;从住行向服务消费升级,买健康快乐和不油腻的品质美好生活;三四线互联网红利促进新一轮在线购物热潮。

  4、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一骑绝尘

  整体上生产增长放缓,传统行业增速低。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上年放缓0.2个百分点。其中,传统行业增速放缓明显,纺织、造纸、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0%、1.0%和3.6%,较上年放缓3.0、3.2和0.2个百分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崛起,全球最好的新经济就在中美,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7%、8.9%和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5、2.7和1.9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铁路客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锂离子电池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3.0%、40.1%、18.7%、12.9%和9.7%。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中国新经济具有旺盛活力,跨界创新蓬勃发展。2018年,信息服务业一枝独秀,同比增速高达30.7%。全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6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2%。从子行业来看,移动游戏、网络购物约车平台、旅游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子行业增速达30%-50%。每个子行业都诞生了一批独角兽企业,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创业领域的话语权迅速提升。截至2018年底,中美独角兽分别占全球比重为28%和48%。未来信息服务业与人工智能、AR、VR技术结合仍将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能。

  互联网消费贡献突出。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8.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2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全年快递业务量507.1亿件,快递业务收入6038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9%;移动宽带用户130565万户,增加17413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711亿GB,比上年增长189.1%。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中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部分高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2018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18%,而2000年这一比重仅为1.0%。截至2018年底,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累计设立21支子基金,资金总规模达到313亿元。全年境内外专利申请比上年增长16.9%,授予专利权增长33.3%。中国在芯片制造、软件开发、航空等领域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但中国在持续推进研发。以通信行业为例,当前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巨头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中国占据其二。华为2017年销售额925.5亿美元,研发投入137.9亿美元,大幅超越传统通信设备巨头爱立信与诺基亚。与美国无线通信巨头高通相比,华为的收入与研发投入体量同样领先。在过去十年内,华为在研发领域累计投入近4000亿人民币,目前拥有超过7万份专利(超过90%是发明专利)。在5G的标准制定上,华为也开始崭露头角,中国在全球通信领域话语权逐渐提高。
中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部分高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2018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18%,而2000年这一比重仅为1.0%。截至2018年底,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累计设立21支子基金,资金总规模达到313亿元。全年境内外专利申请比上年增长16.9%,授予专利权增长33.3%。中国在芯片制造、软件开发、航空等领域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但中国在持续推进研发。以通信行业为例,当前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巨头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中国占据其二。华为2017年销售额925.5亿美元,研发投入137.9亿美元,大幅超越传统通信设备巨头爱立信与诺基亚。与美国无线通信巨头高通相比,华为的收入与研发投入体量同样领先。在过去十年内,华为在研发领域累计投入近4000亿人民币,目前拥有超过7万份专利(超过90%是发明专利)。在5G的标准制定上,华为也开始崭露头角,中国在全球通信领域话语权逐渐提高。
5、城镇化率攀升至59.6%,空间依然巨大,进入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阶段,住房制度改革待破题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5、城镇化率攀升至59.6%,空间依然巨大,进入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阶段,住房制度改革待破题

  2018年城镇化率达到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城市化率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过去四十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快速增至8.3亿,净增加6.6亿,城市化率从17.92%提升至59.58%,提高42个百分点,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格局,成就了过去中国重化工业、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消费升级等的飞速发展目前,中国59.58%的城市化率稍高于54.83%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明显低于高收入经济体的81.53%和中高收入经济体的65.45%,中国城市化还有约20个百分点的空间,房地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潜力,而住房制度改革长效机制推出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8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户籍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待推进。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分别约为27%、28%和45%,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大幅高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还将持续。

  未来10年中国将新增1.85亿城镇人口。《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届时中国城市化率将达70%。因此,203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比2018年增加约1.85亿,新增城镇人口将带来基础设施、地产、新零售、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广泛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引擎。

6、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取得重大进展,降成本、补短板大力推进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6、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取得重大进展,降成本、补短板大力推进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于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8年“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成效:

  去产能方面,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全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全年共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以上,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2018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6%和78.0%,分别比2017年提高2.4和2.2个百分点,均为近几年来最高水平。

  去库存方面,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414万平方米,较去年减少6510万平方米,相当于2014年初的水平。待售面积同比从2015年初的24.4%迅速下降至2016年底的-3.2%、2017年底的-15.3%和2018年底的-11.0%。

  去杠杆方面,宏观杠杆率稳定,微观杠杆率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5%,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7%,比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

  降成本方面,企业成本继续降低。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合计为92.58元,比上年降低0.18元;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88元,降低0.2元。全国企业和个人减负的总规模超过年初预计的1.1万亿元,达到1.3万亿元。企业效益总体回升,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9%,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利润在2017年增长21%的基础上,2018年增速10.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补短板方面,薄弱环节投资较快增长。2018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社会领域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43.0%、15.4%和11.9%,增速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7.1、9.5和6.0个百分点。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7、财政整顿、金融去杠杆、房地产调控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投资大幅下滑,产能出清新周期验证

  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5.9%,较上年回落1.1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增长5.7%、10.0%、 4.7%和1.0%。东部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中西部接续东部转移产业,东北人口外流转型困难。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源于:财政清理整顿、严控地产政府隐性债务、举债终身追责,广义财政紧张,拖累基建;金融去杠杆和房地产调控影响地产销售投资;去通道去杠杆影子融资收缩;表外回表非标转表消耗银行资本金,更多满足替换性需求而非新增融资需求,信贷上升社融下降。

  产能出清新周期验证,2018年制造业投资增速9.5%,较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1.1%,增速分别比全部投资快6.6和1.6个百分点。2018年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6%、15.4%和15.4%。偏下游的行业如农副食品加工、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制造行业投资增速较低,分别为0.0%、5.1%、6.0%和4.0%。经过2010-2015年单边下滑,2016-2017年制造业投资已经触底,但受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限贷、环保督查、供给侧去产能等制约,新增产能一直受限。产能新周期、设备更新等驱动2018年制造业投资超预期增长,产能利用率为76.5%。新周期的核心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8、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薄弱环节明显增强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8、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薄弱环节明显增强

  一是宏观杠杆率趋稳,根据BIS数据,中国宏观杠杆率基本上稳定在250%的水平。2018年M2增长低于名义GDP的增长,M2与GDP之比是202.9%,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2018年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29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

  二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下降1.4个百分点。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顺利完成,预计有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

  三是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能耗强度继续下降,2018年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1%,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2.1%,上升1.3个百分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35.8%,未达标的城市占64.2%。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基于2015年PM2.5年平均浓度未达标的262个城市)年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4%。

  9、新一轮开放力度加大,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在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2018年我国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在博鳌论坛和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并推进新的扩大对外开放的举措。2018年我国大幅降低汽车、药品等关税,放开汽车、金融等行业准入限制,通关时间持续缩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活力增强。

  一是我国总体关税水平进一步降低至7.8%,涉及1585个税目,平均降幅约26%。其中,汽车整车税率从25%降至15%,汽车零部件税率降至6%。

  二是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2018年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到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取消飞机、船舶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近三年来,中国已三次修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资的限制性措施自2014年以来削减了59%。

  三是加快推进自贸区试点,推动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探索建设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

  四是改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在190个经济体中排在第46名,比上年大幅提升32位。其中,中国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和执行合同方面排名均好于美国,世界排名分别为28/190、14/190、27/190和6/190。开办企业的时间大幅压缩为9天,较2017年减少13天。2017年,我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是97.39小时和12.29小时;2018年分别压缩56%和61%,超额完成年内压缩三分之一的目标。

  五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2018年,中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效率,包括提出“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规范专利代理行为、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统一审理专利上诉案件和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六是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吸引外资势头较好。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10.3%,日均新登记企业1.84万户。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2018年我国利用外资1350亿美元,同比增长3%,特别是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长了20%,占比达到了30%。

  10、2018年金融周期见顶,流动性退潮,M2和社融增速持续下行,宏观杠杆趋稳

  2018中国处于金融周期顶部,流动性退潮,货币金融政策主基调是去杠杆。2018年末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82.7万亿元,增长8.1%;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9.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少3.1万亿元;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200.7万亿元,增长9.8%。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2.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7.5万亿元,增加13.4万亿元。受金融监管趋严,资管新规、MPA考核等影响,表外不断收缩,民企融资难贵问题凸显。

11、民生、社保、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11、民生、社保、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民生、科技、资源、环境等取得全面发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增速的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18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555万、1137万、1351万和2382万人。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5.8万人,在学研究生273.1万人,毕业生60.4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91.0万人,在校生2831.0万人,毕业生753.3万人。

  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8.8%,提高0.5百分点。

  2018年末全国文化系统共有博物馆3331个,公共图书馆3173个。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0.4万个,比上年增加1.7万个;卫生技术人员950万人,增加51万人。

  12、中长期看两大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和人口危机

  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美产业分工从互补走向竞争以及中美在价值观、意识形态、国家治理上的差异,近年美国政界、商界以及社会各界对中国看法发生重大转变,鹰派言论不断抬头,部分美方人士认为中国是政治上的威权主义、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贸易上的重商主义、国际关系上的新扩张主义,这是对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的全面挑战。中国经济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中国进军高科技挑战美国高科技垄断地位(国际分工从互补走向竞争),中国重商主义挑战美国贸易规则,中国“一带一路”挑战美国地缘政治,中国发展模式挑战美国意识形态和西方文明。

  中美贸易摩擦从狭义到广义有四个层次:缩减贸易逆差、实现公平贸易的结构性改革、霸权国家对新兴大国的战略遏制、冷战思维的意识形态对抗。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之初,我们鲜明地提出了一些与市场流行观点不同但被后续形势演化所不断验证的判断:

  “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这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制”“中美贸易摩擦,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和战略定力。”中美贸易摩擦本质上是改革战,我们建议中方主动提出基于“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中美自贸区、大幅放活服务业、大规模减税降费、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企改革、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过去传统的国际经济大循环难以持续,以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式终结,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在外需面临重大调整的背景下,这需要中国重新调整外需内需、投资消费和产业结构,并涉及到降低关税、保护知识产权、服务业开放、户籍制度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等一系列触及灵魂的变革。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当前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早已不是“刘易斯拐点”,而是“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2018年出生人口降至1523万,比2017年减少200万,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总和生育率降至1.52,生育意愿大幅降低;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2030年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8年减少29%,其中25-30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少41%;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预计2030年将降至1100多万、较2018年减少26%;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年龄中位数从1980年的22岁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37岁,预计2030年将升至43岁;2017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11.9%,之后快速上升,预计到2050年达约30%;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2010年达峰值,人口红利消失,中国“未富先老”。面对“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我们建议当前亟需立即全面放开生育,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大力鼓励生育,使中期总和生育率回升到1.8左右。一是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覆盖从怀孕保健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二是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提升0-3岁入托率从目前的4%提升至40%,并对隔代照料实行经济鼓励。三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四是加强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五是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

  14、 以六大领域为突破口,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新一轮改革开放开启新周期

  最大的改革是开放,通过开放实现国企、民企、外企等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中国从来都不怕开放,怕的是不开放。

  中国的产业越开放、越强大、越自信。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汽车和家电行业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保护和开放。国内车企长期受到高关税壁垒、“外资50%股比上限”的政策保护,以规模为导向的项目审批制与产品备案制度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合资车企得以长期享受高于国际市场的售价和垄断利润。但结果是,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97.99万辆,同比下降7.9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0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1.79个百分点。国内汽车中高端市场仍然被合资品牌以及进口汽车牢牢占据,自主品牌大多在中低端市场的夹缝中生存打拼。与此同时,中国的家电行业选择了全面对外开放,与索尼、松下等家电巨头直接竞争。根据中怡康发布的报告,2018年中国空调品牌线下市场份额前三名为格力、美的和海尔,合计市场份额达73.6%。根据IDC发布的报告,2018年智能手机销售额达1268亿元,其中国产手机品牌占全年销售市场份额的73.5%。我们应加大开放,降低关税、放开行业投资限制、负面清单、国民待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尊重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凡是对外企开放的都要对民企开放。在开放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相信中国优秀的企业家、工程师和产业工人一定能干出来。因此,进一步扩大开放,去除行业保护,建立充分市场竞争,从长期看将是增强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提升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地位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未来应以六大改革未突破口,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1、建立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鼓励地方试点,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2、全面放开汽车、金融、石油、电力等行业管制,竞争中性,调动企业家积极性;

  3、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降低关税、放开行业投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建立中美自贸区,调动外资积极性;

  4、大规模减税降费,从碎片化、特惠式减税转向一揽子、普惠式减税,全面降低企业所得税、制造业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同时,通过简政放权和机构改革,压缩冗余人员及支出,调动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

  5、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减少行政干预的同时加强法治监管,鼓励并购重组,推动以信息披露、严惩重罚、退市制度等为核心的注册制,调动新经济和PE、VC、风投的积极性;

  6、建立居住导向的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关键是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健。尽快改变过去“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思路,确立以大城市为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的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战略,要促进人口、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充分流动,调动各区域积极性。

(责任编辑:宋虹姗 HO031)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