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这一次疫情,对楼市影响会有多大?

2020-01-31 10:01:07 和讯名家 

  2020年这个春节,会让你我一辈子铭记,也会被历史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该喜庆洋洋的春节,却被这场疫情弄得阴霾不散,人心惶惶。不能外出旅行,不能探访亲友,甚至不能正常开工上班,每个人的活动范围和自家房子的面积大小成正比。

  而我们都是战士,这场疫情战争的战士。大多数人虽不能和白衣天使一样,直接奔赴抗疫前线。但我们管理好自己,照顾好家人,不增加国家和医院的负担,也是作为抗疫后方对抗疫战场的支援和贡献。

  截止1月29日24时,西藏确诊了一例病例,自此祖国大地最后一个省份“沦陷”。

  于此同时,31个省份的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数达到7711例,首次超过了2003年非典SARS病毒总确诊人数5327例(中国大陆)。很明显,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比03年的SARS传染能力要强得多。

  从确诊数据变化趋势来看,疫情也不容乐观。从26日开始,确诊人数开始呈45°斜线往上递增,很明显,疫情开始爆发了。根据钟南山院士在28号提到的,未来一周或10天,将会是疫情大规模爆发和高峰期,大家在这期间能不出门就尽量不出门吧,不得已出门也不能掉以轻心,哪怕在小区楼下散步也一定要戴上口罩。因为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你不确定你所遇上的人是否为感染者,在没有出症状之前就连感染者本人也不知道。

  从其他方面看,疫情战役是向好的。首先,是全国众志成城的抗疫之心,多个省份的医护人员自告奋勇组织前去疫情抗战一线,各大机构和企业纷纷捐款捐物资。只要上下一心,再加上我们有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调动和组织能力,就是快速打赢这场战役的最坚实基础。其次,春节前期的大面积无死角的广泛宣传,下至哪怕最偏僻,行政等级最低的自然村落,恐怕对此次的疫情和病毒,都开始重视甚至积极做好防护。就连我在农村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的奶奶,都三番五次电话嘱咐我要注意各种防范。在近期的疫情宣传端,做得的确还是比较到位的。最后,这几天开始接连有多个省份患者治愈出院的消息,同时又有几种治疗病毒的药物将用于临床使用的消息……都为这场疫情战争的胜利提供最有力的信心和支持。

  作为非专业医务人士,对于疫情的解读,我们能说的只能是这么多了。

  而作为专业的楼市解读自媒体,非常有必要和大家聊聊,这场疫情对楼市的影响有多大。

  节前的文章和视频,我都有和大家提到我对2020年楼市的一点预测:2020年的2/3月份,大部分重点一二线城市会迎来一波楼市小阳春。而谁也没有料想,会发生影响如此之大的新型冠状病毒这个黑天鹅事件。不要说对楼市,除了跟疫情相关的医疗器械及用品行业之外,对其他所有行业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打击影响。

  当前,至少有20个省市区暂停开放售楼部,而对于二手房,大家门都不敢出,又谈何看房买房呢?所以,楼市能否有小阳春,其决定就在于这场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大概率上,2/3月份的楼市小阳春是不会发生了。

  这几天我看到一些楼市公众号拿2003年的非典对楼市影响来进行参考,其中提到当年的非典对楼市影响不大,而且非典过后房价还快速上升得上升一波。实际上,两次疫情对楼市的影响,不能简单的直接套用。

  为何?因为两次疫情所处的背景已经不一样了。非典所在的03年,是咱们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期,03年后的5-6年时间里,国家GDP增速连续都在10%以上。同时,当时还正处于人口红利的爆发期和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整个大局都已经决定楼市一定是快速向上的,非典只不过是中间一个插曲。而恰好在03年,有一个文件对楼市的影响极其重大,甚至决定了过去17年来的楼市地位和走向。那就是2003年 8月3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即“18号文”),通过文件首次明确房地产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

  结合这次新疫情,我对2020楼市的整体判断思路是:楼市短期(2-3个月)看疫情,中期(半年内)看政策,长期(1年以上)看基本面。我来一一给大家讲解下。

  1、短期内2-3个月,楼市看疫情。疫情一天不结束,全国不管是任何线位的城市,楼市的好转就一天不会到来。买房是为了生活更美好,而为了买房不顾生命安全,这种事情哪怕你愿意,其他人不会愿意,国家更不会愿意。从习大大近几次对于疫情的发言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核心指导原则,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只要疫情还不能完全可控,国家绝对不会轻易开放售楼部,这种导致人员密切聚集的产所。这次疫情不要说对楼市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都一定会影响到今年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了,但那又怎样?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是的,现在大家都不看房,不买房了,房价会不会暴跌呢?不会,正因为没人买房就不存在成交,没有成交又何来的暴跌呢?大家没必要这么去担心和猜想。

  但是可以明确一点的是,疫情对开发商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和考验,疫情时间越长,对开发商考验越大。像房地产这种高负债、需要资金快速周转的行业,没有成交就没有现金流,没有现金流开发商资金就会断裂,资金断裂就会破产。所以,这几天包括接下来大家一定会留意到很多开发商将会采取所谓的云看房、云买房模式,说白了就是进行线上宣传和线上直接卖房。如果严重的疫情还要再持续1个月,开发商一定会进行一定程度降价销售,进行线上大规模的宣传,达成现金回收的目标,毕竟活下来比有利润更重要。所以需要买房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但是千万要记住:安全第一,买卖第二。大家要买,也要在线上进行了解、购买,一定要选那些地段、项目和产品都相对熟悉的,开发商也是靠谱的。当然,如果在此之前已经提前了解和看过项目就最好了。

  结合一些关于疫情的信息和对国家组织能力的整体判断,我认为疫情在接下来1个月内就能做到相对可控, 2-3个月就能全面解决。所以,短期内2-3个月,楼市看疫情。

  2、中期也就是半年内,楼市看政策。这一次疫情,对全国经济影响都非常之大。春节作为传统的旅游、消费黄金旺季,因为疫情受到重创。全国各大景区已经关闭,电影几乎是零片酬,其他例如酒店、餐饮、化妆品、服装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要知道03年非典那年,第三产业仅占GDP的32%。如今占比已经达到了54%的第三产业,它的损失会极大的影响经济增速。与此同时,不少省会规定假期一再延长到2月10号也就是元宵过后开工,这对很多行业、很多企业都产生打击影响。

  虽然此刻,中国已经不再能像过去一样有7-8%个点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保6%或者5.5%以上还是有必要,也有能力的。而因为疫情影响,1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会比较难看。那发展重任自然就落到了二三四季度甚至是下半年,而哪个行业承担的胆子重大?房地产绝对是一个大头。

  国家大概率会出台相关政策刺激楼市,比如继续放宽限购、降准降息、甚至部分发生在四五线城市,在19年就已经启动的买房补贴,将会继续扩大。本来在经济和楼市都不容乐观的2020年,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更加是雪上加霜。但是,宽松的楼市政策出台,目标是为了托市,为了稳市,而不是房价大涨。大涨是不可能,部分城市整体在10%左右的涨幅还是有的。

  3、长期也就是1年以上,楼市看城市基本面。在当前,控制疫情、战胜疫情是摆在国家面前的第一重任。但是很快,也就半年甚至用不了半年,发展经济还是我们的第一重任。而我们国家的发展,各大城市的发展空间、城市产业的定位规划、人口的流动方向,这些长期的结果,完全不会被疫情这个短期因素给影响。所以,楼市是否有发展空间,房价能否继续上涨,依然是看回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而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不就是和这个城市产业发展、人口流入息息相关吗?在一二线大城市,结构性缺房依旧存在,未来10年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大部分人口依旧是流向核心城市群、都市圈和大城市,这个规律依然不变。所以,此次疫情对楼市的长期走向,没有任何影响。继续崛起发展壮大的城市,楼市依然有较大空间。

  最后,我想专门聊一聊,此次疫情的发源地和重创地,武汉。

  此刻最悲观的,一定是武汉了。很多粉丝问我,武汉的房价会不会大降。我的答案是肯定不会,因为哪怕有此重大疫情影响,武汉依然作为中部不管是经济还是人口的老大地位不动摇。

  疫情不会动摇武汉的发展根基,也不会中止武汉继续前进的脚步。

  但是对今年武汉的楼市,也不能太乐观,毕竟哪怕疫情结束,但是经济的修复,尤其是大家的信心修复还需要一段时间,今年武汉的楼市能达成平稳就非常好了。但也不至于悲观,毕竟这次疫情发生在武汉,既有必然也有偶然因素。其必然就是,这种病毒疫情发生一定会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而偶然就是,它没有绝对的理由一定要发生在武汉,就像03年非典的首发是在广东顺德一样。

  说实话,它对楼市的影响要比地震要小,例如08年汶川地震,实际上对成都的楼市影响还是蛮久的。在上一波楼市大涨也就是2016年之前,成都人对买房尤其是房产投资,实际上意识并不强烈。毕竟整个大四川包括成都,都处于亚欧板块的地震高频区,这是长期的难以改变的影响因素。而此次疫情结束之后,再次发生在武汉的几率小到可以忽略。

  所以,衷心祝福武汉,武汉加油!引用钟南山院士的话就是: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再次提醒大家,春节期间是疫情爆发期,大家尽可能不出门,安全第一,其他一切第二

  恶魔定会被打败,阴霾终将过去,相信很快神州大地依然是阳光普照,人民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祝大家健康平安,一切顺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说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