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莫让造车拖累主营业务 家电企业造整车不若造部件

2020-04-22 08:18:04 中国家电网 
  历数国内曾跨界整车制造的家电企业,着实不少:春兰、长虹、奥克斯、新飞、美的、格林柯尔(注1)、创维、乐视、格力等等。不过,时至今日,众多跨界者中尚无一家称得上成功;更有甚者,因为汽车业务拖垮了原来的主营业务,出师未捷身先死。

  “惨”字当头,无改家电企业继续他们的“造车梦”!

  

莫让造车拖累主营业务 家电企业造整车不若造部件

  家电企业造车史:“一出悲剧”

  1997年,中国空调行业的“霸主”春兰,首度尝试跨界造车,他们收购了南京一家汽车厂,杀入中重型卡车领域;11年后,春兰被汽车业务拖垮,在出售了汽车厂60%的股权后,春兰试图再战空调业,未有起色。目前,有消息称春兰正依靠变卖别墅资产续命。春兰是我们资料所及,了解到的国内第一家跨界汽车整车制造“吃螃蟹”的家电企业;到2001-2004年间,在家电领域挣到第一桶金的众多品牌开始扎堆冲进汽车制造产业,包括创维、新飞、奥克斯、美的、格林柯尔等都是其中代表,随之便是集体“扑街”。创维老总黄宏生保留了客车业务,但在业界基本没有声量;新飞据传还有部分冷藏车业务留世,不过新飞自己都被收购了;奥克斯倒在SUV潮起之前;格林柯尔系四分五裂,渐被遗忘;美的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期间未向外界就造车具体盈亏情况进行详细阐述。春兰老总陶建幸讲过一段话,或许从中我们能够一窥家电企业“造车潮”中的心境,他说:“大的家电企业做大后,最终逃不过两个结果,要么灭亡,要么惨淡经营,如今像GE等家电企业都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之后,家电业经过了十余年的“造车”沉默期。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替换趋势涌现,家电企业跨界造车梦再度鼓噪起来。这波潮汐中,乐视已经被自己“生态化反”成了渣;董明珠投资的珠海银隆变“窟窿”,嘴上不服的董小姐再度与威马汽车签订了合作框架。

  最近,又有数家企业有所动作,一是压缩机企业海立股份(600619,股吧)公布收购海外企业马瑞利进程,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据悉,马瑞利是一家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系统相关企业。而在2018年,格力电器(000651,股吧)举牌海立,目前已成为海立股份第三大股东,持股份额直逼第二大股东。另外,便是美的集团7.43亿元入主合康能源;据悉,合康能源主营业务涵盖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不过美的方面对“造车”进行了否认,业界猜测其未来或涉及汽车上游部件供应,而非进入整车制造领域。再有,便是创维预告将于下半年发布首款战略SUV,定名“天美汽车”,英文名称Skywell,与Skyworth的近亲属性一目了然。

  造车不易 为何前仆后继

  家电企业之所以热衷“造车”,一方面在于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近日,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保有量约2.6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从原来不到10辆增至180辆,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不足美国的五分之一,市场蕴含巨大的增量空间。

  近年来,中国家电市场继欧美日韩等发达市场后尘,整体步入饱和期,家电企业增长和转型压力加大,企业选择开辟“第二战场”,以格力、美的、海尔等为代表的家电企业纷纷加大2B业务的拓展力度。而日韩家电企业的转型经验也为中国企业带来启发,譬如韩国LG成为雪佛兰Bolt核心组件供应商;日本松下在转向住宅和汽车业务后,盈利可观,现已成为特斯拉新能源车的主要电池供应商。圭臬在前,中国家电企业的向往不言而喻。

  此外,相较于一台空调、冰箱,几十、几百元的利润空间,汽车属于“一本万利”的产品;部分企业希望复制家电在渠道和销售方面的经验,即短期内将产品做到一定规模,以量换生存空间,从而对冲经营风险。奥克斯是其中代表性的例子,曾大力推动平价SUV,但未获成功;如今,创维的天美汽车似乎又在重复这一路径。当然,迫切希望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也助长了企业跨界造车的热情。事实上,某些地方政府十分乐见整车制造企业落户本地,包括特斯拉,珠海银隆等在拿地阶段非常顺利,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量政策和财政扶持。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汽车整车制造涉及投资巨大,带动产业链条长,能为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税收和就业回报。而造车企业绑定了地方政府,一有政策,二有土地,三有订单,成功了皆大欢喜,失败了也没太大损失。

  造车需避“连环坑”

  事实上,汽车制造与家电制造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方面差距巨大,汽车生态系统不是一两年时间便能建立起来地。有业内人士建议,家电企业可以尝试以投资方式涉足汽车产业,但不要自己运营,否则跨行难度太大。该人士谈到,汽车行业的特性是需要持续投入,规模越大投入越大,很多造车势力就是因为后续投入不足造成竞争力丧失。而家电企业造出一辆整车不难,难在实现批量生产;小规模投资难以获利,大规模投资很可能成为“无底洞”。此外,消费者是非常注重汽车品牌地,家电企业想要“无中生有”打造新品牌,难上加难。

  著名财经评论人秦朔提到,目前中国拥有200余家整车制造厂,一大批新能源造车势力,远远超过了合理的市场程度,要知道美国现有的整车厂仅为个位数。中国汽车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近两年的购车增速呈下降态势,包括长安福特等传统整车制造商都在大幅亏损。而大家还在盲目跟风,政府鼓励大干快上,造就了一大批没有核心能力和比较优势的企业,其中大部分注定要被收购、重组或淘汰掉。

  秦朔最担心的是,新能源造车势力是否会引发经济中对存量资产的威胁,“很多新能源车造了出来,市场不买单”,造车企业的现金流无法弥补借款利息,更无法弥补本金投入,最终资不抵债,一地鸡毛。这一情况在春兰等企业身上发生过,用空调利润弥补汽车亏损,最终整个企业大厦坍塌。

  有了之前吃过的教训,美的和格力对新能源汽车的介入相对谨慎起来,更多地回归到熟悉的空调领域,似乎更倾向于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空调提供商。

  在2019年的上海制冷展上,一位格力产品负责人告诉中国家电网,新能源车载空调与传统燃油机空调存在较大差异,尤其需要考虑空调与电池的契合度,好的空调系统不会占用太多电池能量,有利于提升新能源车续航里程。而格力依托从银隆身上得到的经验,在车载空调的能量降耗上走在行业前列。他还提到,格力内部十分看好车载空调的前景,“中国有4亿家庭,未来一家一部新能源车就是4亿空调增量市场”,公司没必要“吊死”在造车一棵树上。

  注1:格林柯尔曾是科龙、容声、美菱等品牌的母公司。
(责任编辑:徐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