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
芒果台今年新推一档综艺《朋友请听好》,形式还是传统的配方:
明星真人秀。
何炅和他的明星朋友们聚一起,插科打诨秀才艺,捎带读读信、熬熬鸡汤,信从全国各地寄来,浓缩14亿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管这叫解忧节目,跟午夜电台差不多。
4月29日那期节目,深圳的小李来信倾诉:
“别人的35岁事业有成,我的35岁却步入跌宕。辞职创业遭遇公司破产,随后婚姻走向破碎。”
用他的话说,人到中年,家庭事业一朝归零。
而这一切事情的起因,是小李给孩子买了一套学区房。
1
现年35岁的他,南开大学硕士,原本在国企上班,深圳有房一族,老婆孩子热炕头,小日子过得还挺安稳。
动了学区房念头后,小李的人生开始转向。
“深圳的房价大家都懂,一套100平的学区房,1000多万才能拿下。我卖掉手头的房子,外加掏空10多年积蓄凑了首付。”
在一二线城市买房就像跑马拉松,首付齐了也只是前半程稳住,月供就像后半程,如何保持才是关键。
1000万的房子每月还贷得几万,工薪阶层压根承受不起。为增加收入,去年小李从国企辞职创业。创业的同时,一边挤时间跑滴滴。
按照小李的说法,由于回归家庭的时间少,婚姻随之出现问题。后来婚离了,孩子判给女方。
公司倒闭雪上加霜,还欠着20多万债务。风雪走一遭的小李开始反思:
人是不是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他的故事是整个中产阶层的缩影。事实上,很多人都习惯了踮着脚尖,甚至跳起来摘葡萄,哪怕很吃力。
学区房早已成为套在中产家庭头上的紧箍咒,取不得也不敢取下。
一些人不理解,觉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不过是地产商和中介在兜售焦虑,教育主要靠父母言传身教。
这个观点对一半。
其实,中国的中产阶层是个天生焦虑的群体,他们本身通过教育翻身,比任何一个阶层都更能体会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
这个群体不爱喝鸡汤,比起诗和远方,他们更愿意手握一套学区房。
就像电影《学区房72小时》里的大学教授傅重,竭尽所能也要为女儿买重点小学的学区房。
中产为娃负重的生活状态,被网友形象描述为: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上了“学区房”的车之后,多数悲喜交加。孩子读上好学校,它是“学区房”;自个职场受挫时,它就成了“学曲房”。
小李说,创业时出去谈单,客户方一个个都比他年轻,就算实习生对他颐指气使,他也得凑上脸赔笑,毕竟高昂房贷压在身。
学曲房,就是让你学着委曲求全。
南京旁边的合肥,学区房市场同样燥热。
一个合肥业内人士发微博说,政务区最近的开单王是个小伙子,18天做了17单。政务区是合肥新兴的学区重镇。
有个学区盘挂出一套89平小三房,房东开始报价255万,没想到看房的人太多,把房东的心态看崩了。
崩完,房东调了两次价,两把涨到285万,而且只接受全款。
再说厦门,“学区房热”也可以从溢价看出几分。
划片岛内二流学区的莲岳里小区,大家眼中的“老破小”,成交单价冲破6万,比去年同期每平涨4000元左右。
这种涨幅还是客气的。
半个月前,有个叫玉滨城的小区,被划片一流学区后身价暴涨,最高挂牌价一度涨到14万每平,比年前挂牌单价高出7万。
去年同期,这个小区的成交单价在5.6万-7万之间。今年3月,一些听到风声的买房人先进场,54平房源540万成交,实际成交单价冲到10万。
这种麻雀变凤凰的剧情,2016年都不曾有过。
学区房摇身一变“学曲房”,价格扭曲的房。
3
水涨船高,年年推升背后,这些动辄10几万一平的房子,很多已丧失居住属性。
往直白了说,就是一块名校敲门砖。
比如,厦门岛内图强小区,因为可以读厦门最牛的小学+初中,也是每平卖10万+的主。
然而,这是一个1988年建成的小区,没法谈居住品质。
能掏出几百万买这种房子的,自住是不可能自住的。
图强小区这种还算“老破小”中的战斗机,建筑生命力没到极限,自己不住还能出租。
去年南京出了一套“迷你”学区房,13㎡大的房间内,搁一张床、一张桌子都显得拥挤不堪。
但因为总价低,房东报价168万,看房人摩肩接踵。神奇的是,这是一套“瓦房”,房龄已经39年。
现代快报现场调查,一个买房人告诉记者:这样的房子如果真的能让小孩读琅小,250万我也买。
南京有三大知名小学:拉萨路小学、力学小学、琅琊路小学,坊间取名“拉力琅”。琅小就即琅琊路小学。
这套疯狂的瓦房后来没卖成,因为房主只有居住权没有房产证。只不过是中介利用市场焦虑,营造了一场幻梦。
4
为什么中产们如此痴迷学区房?
前面我说过,他们教育孩子有个永恒的信条:知识改变命运。
那么,学区房=改变命运吗?
绝大多数人会说不等于,现实却是形势比人强,挺残酷。
国家长期教育战略是,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普高率取率是57.9%。
意味着,绝大多数地区,一半人上高中考大学,另一半则转去职业学校,学技能。
未来,这很可能就是蓝领和白领、金领的区别。
现阶段,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短时间无法逾越,城市内部各区域不平衡,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平衡,城市与城镇、农村不平衡。
不平衡的最直接反映是“升学率”。
拿普高率来说,深圳普高率常年在50%以下,2019年不到45%,同期北京17区普高平均升学率约为84.5%,天壤之别。
再说大学本科录取率,2019年河南考生108.4万,本科批次录取36万,率取率是33.2%,广东、四川、安徽、河北、湖南、江西、甘肃这一数据在35%-43%之间。
北京呢?68.9%。
天津更牛:79.43%。
也就是说,同样参加高考,北京的孩子10个里头7个上本科,河南是3.3个。
一本上线率差距更大,北京是36.3%,天津次之,上海接近30%,而河南仅12.92%。经济强省广东和河南一样惨,也就12.9%,根本原因是内部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
大学升学问题往回倒,关键在小学。
能考上顶级重点高中,等于踏入一本校门。以厦门为例,2019年“一双外”三所顶流高中的一本率均超90%,厦门一中更是高达96%。
考重点高中则取决于能不能上个优质初中。都知道初中是免试入学,能不能上“优初”全凭小学划片或摇号,这时候拼的就是那套“学区房”。
所以中产们只能从小学抓起,依靠学区房的力量,在起跑线打破这种“不平衡”。
不惜重金,只求先发制人。
5
现实的残酷,中产的焦虑,硬生生把学区房炒成了“硬通货”。
有些家长收获意外之喜:
买学区房,孩子成绩一潭死水,房子却赚了300万。
阶层凝固有如冰河,破冰船的价格高高在上。
2
有焦虑就有市场。
而且是一个水涨船高的市场。
最近深圳楼市回暖,在这波行情中有两种房子卖得好,一种是有钱人玩的豪宅,一种就是学区房。
贝壳深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深圳学区房(百花-园岭片区)3月的成交价对比半年前,每平米平均涨8000元。
华强北有个学区盘叫阁林网苑,一套44.58㎡的房子,4月卖出时成交价632万,每平14万,去年同期的成交单价是10万。换算一下,过去一年,房东每天躺赚5000块,买房人则要多掏近180万。
除了深圳,南京、厦门、合肥等一二线城市的学区房价格,今年同样强势提拉。
不久前,江苏电视台报道,4月前半个月,南京学区房交易量超过去年同期,成交速度非常快,有些房源当天就能成交。当然,这里头有积压需求释放的影响。
据报道,鼓楼区的树人、汇文和29中学区房,原来350万的房子,现在加价30万才能买得到。4月份,一套可以读“力小+29中”的双学区小户型房源,刷爆南京中介的朋友圈,因为每平卖出13.75万的高价,同时刷新了一个月前同小区创下的13万单价记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