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房地产泡沫是“灰犀牛”的话题,又传得沸沸扬扬。
缘由是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杂志上刊发了一篇名为《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文章。
里面提到,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
其实,所谓的“灰犀牛”就是大概率事件,与之对应的是“黑天鹅”,即小概率事件。
举个例子,你在中国股市亏了,就是灰犀牛;你在中国股市赚了,就是黑天鹅。
那么,房地产泡沫真的是“灰犀牛”吗?我倒不见得!
.01
首先,要知道,房地产如今依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就拿今年来说,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受重创是一定的。但谁也没想到,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居然能实现深V反弹,从一季度的-6.8%,恢复到3.2%。
而这背后最大的推动者,依然是房地产。
看看下面这张图,大基建+房地产,投资全面复苏,商品房销售速度非常快,楼市回暖明显。
实际上,这个思路一直都没有变过,只是中国的舆论实在太厉害,炒来炒去,不断有人唱衰房地产,说它是泡沫。
但是,退一步讲,国家多年来出台的调控,不正是为了防止房地产出现过大泡沫,又或者在其没成为泡沫之前进行控制吗?
如今又说房地产泡沫是灰犀牛,难道之前所有的调控,都是白干的?或者说没啥见效?
显然不是。
从央妈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来看,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56万亿元。
如果把时间拉长至近四年,可以看到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在下降,占比也在不断下滑。而今年上半年,这两个指标都是创了近四年新低。
从《2020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来看,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低于各项贷款增速0.1个百分点,比上季末低0.8个百分点,连续23个月回落。
这就说明,在国家调控之下,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已经得到了遏制,已经不是灰犀牛了。
.02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一起提房地产,就会联想到“泡沫”,是因为他们只关注到一些大城市的绝对房价蹭蹭在涨,就认为整个房地产单边繁荣,房价一直高居不下。
但是要清楚的一点是,随着资金总量的增加,资产价格上涨是肯定的。
例如,我国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4340美元,到2019年的10410美元,10年翻了两倍多;广义货币(M2),2013年才100万亿,不到7年便突破200万亿......
而房产,虽说是用来住的,但别忘了,它也是有资产属性的。当货币长期超发后,房地产就会成为资金蓄水池,资产跟涨也就有了合适的理由。
不妨来看看,如果把房价加进CPI,情况令人大吃一惊。
上面蓝色那条线是考虑房价之后的CPI同比增长走势。可以看到,近10年来,CPI大部分时间是在5%以上运行的,2016年还超过了15%。
所以,统计局为什么不把房价因素加进去,你懂的。
如果仔细一点看,图中M2的同比走势其实和考虑房价之后的CPI同比增长走势是基本吻合的,呈现同涨同跌的现象。
如果从四大一线城市的房价综合指数来看,这种趋势则更加明显。
另外,要注意的是,只要货币增速一直跑赢经济增速,流入房地产的超发货币,就能维持目前的房价水平。
但是,两者差距不能太大,否则不符合“三稳”目标,所以中央今年也提出了“保持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的说法。
.03
当然,除了高房价之外,也要看看住房资源的分配。
虽然此前央妈发布的城镇居民家庭资产报告显示,基本每户城镇居民家庭都拥有1.5套房,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
但这只是整体的情况,具体到每个城市是不一样的。
像一些偏远的三四五线小城,例如鹤岗这类,人口是不断流出的,存在大量的空置房。而像深圳这种大城市,大量人口不断流入,住房是非常紧缺的。
就拿深圳来说,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19》显示,深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21.8平,按一家三口计算,才65.4平。
对于刚需来说,显然是比较紧张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而这也正是深圳高房价的最大原因。
如果真要说有房地产泡沫,那我倒是觉得一定是出现在经济基础差、人口持续流出、房子供过于求的三四五线小城。
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房价高,房地产就存在泡沫,整天想着房地产崩盘,毕竟经济发展需要房地产。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做好城市政府主体责任、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住宅与土地市场监测体系、财税政策、违法违规行为整治、住房保障等房地产长效机制。
幸好,目前的情况正如韩正副总理所说:“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以来,取得明显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至于灰犀牛,咱就当逛动物园,看过就得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