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理论上有没有灭绝的可能

2020-12-02 09:13:12 和讯房产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真叫卢俊”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对我的触动还挺大的。

广州市肉菜市场协会向媒体透露,广州共有菜市620余家,每年会有5家左右的菜市场消失。

网上查了资料,扩展到全国,近年来菜场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8年时间内,郑州市区内农贸市场的数量减少一半,2005到2015年间,北京三环内竟然就有60多个菜场关停......菜场关停的新闻反复出现,今天是这个菜场关停,明天是那个菜场改造。

这让我开始不仅回想起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是啊,从疫情爆发开始,自己竟然已经有近一年没有逛过菜场了。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也是电商超市和社区商超同时爆发的一年,我们的消费习惯正在被线上平台悄然改变,导致我自然而然地,会提出标题那样的疑问:

有一天,菜场会不会消失啊?

为什么越来越迈步不出,那逛菜场的脚步?

都说菜场是一座城市,最具有烟火气的地方。但如今的现实是,即便每天下班都会路过菜场这个地方,但也极少会吸引我走进去,花半个小时,挑拣肉菜,购买瓜果。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矫情,但是当代的生活节奏和传统菜场经营的矛盾点,不可避免地长期存在。

一个是无法忽略的通勤时间,与传统菜场营业时间不匹配。

菜场的营业时间与下班作息时间相差较大。对于目前绝大多数都市人群,正常下班时间也要至少7点了,而菜场很多都是7-8点关门,这样对于上班一族这样的客群来说,

如果菜场没办法做到夜市经营,只会离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同时,传统菜场的环境,经过很多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去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地上感觉永远有陈年老垢,仿佛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海鲜区更是重灾区,一股散不掉的鱼腥味总是弥漫空气中,随处乱丢的烂菜叶和果皮......环境没有改善,大部分人去逛菜场只是必要而不是享受,也不是说很喜欢,有时候还会觉得很累赘。

商品同质化,不丰富也是当下菜场的一个弊端传统菜场摊主们每天卖的几乎都是同样的菜,顾客可选择性也比较少,并且在一个菜场要一次性满足买肉买菜,生活用品,零食小吃这样的需求,是很难的,即便可以也是大费周章。

所以如今传统菜场,它的使用功能和频次,正在不断减少,它的可替代性也越来越强

很多人一天晚上可口的饭菜,是从线上生鲜平台下单开始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不论是菜场也好,生鲜超市也好,现在消费者的态度和标准是哪里离得近就去哪里与传统菜场相比,生鲜平台和自己就是眼睛和手机屏幕的距离,可以说是零距离。

并且对于一个想要在家做菜吃饭的人,如今的生鲜平台实在是太好用了,完美解决了上班一族的生活痛点。

我随便说几点,这些也是我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线上生鲜平台的原因。

第一个,营业时间比传统菜场更长,不会出现下班后菜场关门买不到菜的情况,同时买菜购物时间更灵活,可提前预定,按照约定时间配送上门,不受天气,环境因素影响,比如下雨天也可以不出门。

第二个,线上生鲜平台功能型更齐全,人性化的功能设计,根据菜谱可以一键生成清单。

人性化的地方在于,每次下单时平台都会提示是否需要免费的大蒜或小葱;购买鱼类时,会弹出提示框,可做出多种选择,杀好(要内脏)、杀好(不要内脏)、不杀等;

购买需要去皮的水果时,则会提示是否需要削皮,使得线上买菜更加接地气,完全可以营造出传统菜场的购物体验。

第三个:最重要的一点,服务很好的同时,价格上没有明显抬高,甚至有补贴的情况下,线上买菜有时候更优惠。

大家看看,以上的任何一个原因和优势,都让我无法拒绝使用一个生鲜平台线上买菜,并将自己的生活与传统菜场越拉越远。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做菜要经历好多道比较烧脑的工序。

做法一般都是通过各种美食平台、小红书等开始搜索各种菜所需要的食材,然后罗列采购清单,去菜场根据清单逐一购买,很有可能回到家后发现好像还有一些食材没有备全,导致做菜这一过程非常复杂,久而久之就会放弃。

而现在大部分生鲜平台,可以提供半成品,简单加工,便可以呈现一桌好菜,也可以图文,甚至直播教学做菜,实现买菜做菜在线一体化的功能。

在这个效率社会,对于我来说,在一个地方得到了更好的体验和生活效率的提高,就很难改变消费习惯。

因此,逛菜场越来越少的出现在我习惯的生活方式里,也是情有可原。

那些消失的菜篮子,都被资本盯上了。

据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2020 年第一季度,上海市生鲜电商销售额达 88 亿元,同比增长 167%;日订单量约 50 万笔,同比增长 80%;同时,受到今年疫情影响,客单价从 40 元提升至 100 元以上,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27.5%。

据中国商业研究院的数据,中国生鲜食品零售额已经高达5万亿元以上。

(来源:中国商业研究院)

所以,近两年的生鲜市场一直都是互联网巨头深耕的行业,从此前盒马生鲜到后来的小象生鲜,再到如今各大超市都开始提供生鲜果蔬的配送服务,平台提供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高频次消费。

(来源:叮咚发展深度报告)

叮咚买菜成立于2017年4月,并在2018年密集进行了5轮融资,其中包括了高榕资本、今日资本、红杉资本等著名VC投资机构,估值超过百亿元,在上海已经设立的230多个前置仓。

(来源:叮咚发展深度报告)

社区买菜和外卖一样是低客单价、高频刚需的场景,有机会超越外卖成为线下流量的新入口,在巨大的新流量入口面前,巨头绝不会甘心将市场蛋糕拱手让人,纷纷布局社区买菜,比如支付宝买菜,美团买菜等等。

经过此次疫情,配送类型的生鲜业务开始获得行业市场的追捧,无论是平台影响力还是用户数量的增长,都呈现出一个很好的发展态势。

虽然现在大部分平台还在走补贴烧钱,培养消费者习惯的阶段,但生鲜是在所有的商品里复购率最高的。

如果经营的好,可以产生非常可观的流量,生鲜本身是非常巨大的市场,是一个万亿级别以上的市场,资本不会放过,经过激烈地竞争,终会留下几个龙头品牌,瓜分这块市场蛋糕。

而正是这样激烈的竞争,也会不断催化更好的平台,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反哺整个生鲜市场向线上发展的不可逆。

社区买菜,线上生鲜平台的不断的小步试错,大步迭代,是传统菜场无法做到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菜场没有改变,永远是落后的。

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如今电商如此成熟,但超市并没有消失,因此菜场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因为菜场对于城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是一个公共设施,市政配套,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菜场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社交场所,就跟公园一样,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菜场便是他们的情感交流空间。

(来源:网络)

标志性的菜市场也会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东京筑地市场、北京三源里菜市场和厦门的八市,会被打造成一个城市名片,类似于跳蚤市场、集市,甚至不定时举办展览等等。

(来源:网络)

但网红菜场也只能作为网红,可以打卡可以拍照,如果想要长期存在,可持续经营,菜场肯定需要转型,从而找到跟网上买菜的差异化优势。

近几年,我们看到上海不少传统菜场也在积极探索转型,力图用更好的环境,更优质的服务吸引顾客。

(来源:网络)

它不再是我们传统意识中的脏乱差、混杂不堪的场景,而是类似盒马这类带给大家舒适体验的买菜环境的菜场,甚至是如无印良品一般,干净简约的美学空间。

(来源:裸筑更新)

如瑞红新城太阳宫,则是计划引进中国首家 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为整个社区打造新型菜场。

(来源:网络)

真如万有?高陵菜场,不断优化菜场摊位排布金额租金判定,将菜场引入数字化管理

万有集市菜场,有咖啡馆、小吃店、烘培店,还有不少社区活动团建在菜场举办,可以说是将“菜场”和“邻里中心”合二为一了。

(来源:网络)

从这样的发展趋势看,传统菜场会被取代的,但是并不会一下子消失。

而是如以上这些菜场一样,经过改造,升级,不断调整,变成一个适应现代消费习惯的多元复合空间

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的新型菜场,它们有着更好的环境,更人性化的服务,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也许能够成为我们暂时忘掉忙碌,停下脚步的地方。

所有事物只会淘汰老旧不变的,更加多元化发展,而每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向往的生活。

包括菜场也是如此,唯有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

以上为正文,来自乔不丝

(责任编辑:宋虹姗 HO031)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