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北京总排名第二 碳排放进入平台期

2022-06-08 08:37:58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南财城市通、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综合考虑了城市的战略定位、发展水平、碳排放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因素,选取了30个城市作为样本,构建了净零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对30个样本城市的净零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30个样本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佛山、泉州、济南、南通、西安、福州、东莞、徐州、唐山、大连、温州、昆明、长春、沈阳、厦门和扬州。

  在30个城市净零碳发展水平总排行中,北京位居第二位。

  《报告》指出,在30个城市的净零碳发展水平总排名中,北京能源消费指数和发展质量指数等优势明显。作为低碳试点城市,北京的低碳发展亮点颇多,在单位GDP电耗、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比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都是第一名,大多为净零碳城市的核心指标,显示出北京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转型质量较高。

  经济发展协同绿色发展

  《报告》设置了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碳排放指数、能源结构指数、能源消费指数以及发展质量指数。其中,在“能源消费指数”和“发展质量指数”这两个二级指标中,北京在30个城市中位列前五,碳排放指数也取得第八名的好成绩。

  城市发展质量涉及经济发展质量、绿色发展质量等方面。其中,经济发展质量主要衡量城市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等,绿色发展质量主要衡量城市空气质量、绿化覆盖率、固废处理水平以及城市碳汇水平等。

  北京是中国经济总量第二城,2021年人均GDP超过18万元。北京的经济发展更是与绿色发展高度协调。2012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了以两轮“百万亩造林”为主的大规模绿化建设,对优化北京的绿色生态空间格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2020年,北京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位居30城之首,全市森林覆盖率也达到44.4%,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8%,园林绿化成效明显。

  北京的绿色发展不仅体现在绿化方面,其大气污染治理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北京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大气污染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新低,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到288天、占比78.9%,一级优天数114天,空气质量改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这意味着北京自1998年大规模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面达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在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堪称城市典范。

  绿起来、美起来还要活起来。北京着力优化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聚焦提升森林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去年发布的《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中收录的陆生野生动物达596种,印证了北京在生态建设与保护生态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北京也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世界级大都市之一。

  碳排放强度名列前茅

  在碳排放指数中,北京的碳排放总量变化及碳排放强度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净零碳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寻找经济与低碳的共赢路径,而最直接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看城市的单位GDP碳排放量水平,即碳排放强度。在单位GDP碳排放量这个指标中,北京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

  2012年北京被纳入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此后北京在政策、资金和资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作为全国GDP排名靠前的城市,北京碳排放强度处于全国较好水平。“十三五”期间,北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6%以上。北京低碳排放强度的成就离不开北京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在“双碳”目标确定之前,北京的城市定位指引其产业向高科技、金融等方面发展。北京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3.8%,第三产业占比在样本城市中最高。

  2015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也为北京减少碳排放做出了一定贡献。

  “十三五”期间,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000余家,退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建材、机械制造与加工的传统高能耗行业。同时,北京逐步探索建立了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动态管理机制,以标准约束为抓手,积极引导低效高耗企业调整退出与改造提升,推动制造业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提升。

  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北京煤炭消费量持续压减,同时加大了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利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为减排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相对其他城市,北京几乎没有继续压减煤炭的压力。

  《报告》显示,样本城市中,存在部分城市火力发电指数高,发电侧碳排放量较低的现象,北京就位列其中。

  北京建成四大热电中心,淘汰燃煤机组272.5万千瓦,新增燃气机组724.2万千瓦,实现本地电力生产清洁化。此外,北京完成约3万蒸吨燃煤锅炉改造,实施民用散煤清洁替代,基本实现全市平原地区“无煤化”。

  北京也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较高的目标,“十四五”期间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北京示范。这一表述或表明,北京的碳排放已经或即将进入平台期,并将谋求在未来5年间实现下降。

  在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之外,北京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及充电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北京新能源车保有量达50.7万辆。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桩达到23万个、换电站达到159座,全市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北京大兴机场等建成区域基本形成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

  单位GDP电耗指数最低

  在能源消费指数这个二级指标中,北京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

  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主要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工业化进程等。城市能源消费指数重点关注城市能耗、电耗在数量与结构方面的差异。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能源消费的增长,能源消费在支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与破坏。在疫情冲击下,如何协调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其中,在能源消费指数下设的三级指标中,北京的单位GDP电耗指数最低。单位GDP电耗,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力。是反映电力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可以衡量地区经济活动中对电力能源的利用效率。随着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淘汰高耗能设备,通过创新新技术,改进工艺过程,发展节能技术,其单位产值电耗也会随之降低。

  2020年,北京单位GDP电耗不到320千瓦时/万元,“十三五”期间下降幅度超过20%,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也备受关注。煤炭消费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型能源体系构建需要逐渐摆脱对煤炭的依赖,逐渐减少使用量。

  北京煤炭消费量从2015年1165万吨大幅削减到120吨以内,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比重也是样本城市最低。

  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认为,需要科学评估未来能源需求,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低碳能源模式,鼓励开发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同时通过节能降耗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城市还应该深化绿色消费,有效开展绿色节能行动。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共享、共用绿色交通出行方面的有效落地。大力扶持绿色产品发展,推动城市绿色生活方式多样化,有效降低固体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总量及加强固体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分解能力,实现部分产品无害化处理过程中零碳排放目标。

  从《报告》呈现的情况来看,北京在建设净零碳城市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改进空间。相比深圳等沿海城市,北京市本地可再生能源禀赋不足,需要构建一个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净零碳”的能源体系。此外,北京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进一步加大空气治理力度,提升空气优良率;以技术变革为主导,提高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能效水平;培育低碳、零碳绿色产业,借助工业物联网、AI等信息技术,推动零碳新技术与新兴产业的耦合。

(责任编辑:蒲莎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