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4成网友拟今年买房,购房信心仍不足

2022-07-05 09:26:26 新京报 

  房地产市场预期尤其是购房者预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现在与未来的买房行为。此轮松绑潮之下,购房者的心理是否发生改变?政策松绑是否影响他们购房?

  近日,新京报与贝壳研究院联合推出了购房意愿调查,对于一线、新一线、二三线及其他城市的约2000个样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有购房计划的人占比42%,没有购房计划以及观望中的人占比58%。而央行近期的一份问卷调查也显示,问及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购房”在七个选项中排名第五。

  整体来看,购房者对于房地产市场预期仍信心不足。南京市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孟祥远认为,对房地产来说,“信心比黄金重要”,因此修补信心依然非常关键。

  二三线城市购房信心低于一线城市

  “房价还会降吗”“利率还会下调吗”“房价会涨吗”……定居在三线城市的刘一(化名)经常向一位了解房地产的朋友抛出此类问题。对于有买房计划的刘一来说,虽然持续关注着上半年的政策松绑以及楼市行情,但是直到今天为止,她仍未出手。“整体市场不太好,感觉利率还有下降的空间,我并不着急。”刘一如是说。

  楼市政策松绑潮下,像刘一这样犹豫不决、处于观望中的人很多。

  根据问卷结果,在“今年是否有购房打算”的问题中,有购房计划的人占比42%,没有购房计划的占比21%,观望中的占比37%。细分来看,二三线城市购房者的观望情绪高于一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观望人群占比33%,新一线城市是42%,二线城市和三线及其他城市分别为39%、36%。值得关注的是,三线及其他城市中,没有购房打算及观望人群合计占比76%。

  哪些原因会让购房者买房?问卷结果显示,刚需购房、楼市政策不断宽松、房价下降等原因排名靠前。又有哪些宽松政策会令购房者心动呢?根据问卷结果,“房贷利率下降”的投票占比为27.17%,“首付降低”的投票占比为22.23%,各种优惠促销政策、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的选择占比分别为17.96%、17.26%。

  而哪些因素会影响购房者的买房计划呢?根据问卷,“房价太高、买不起”排名第一,占比为31.13%,“因为疫情影响,担心收入不稳定而影响买房计划”的占比达到22.32%。此外,开发商资金频频出现问题,部分问卷参与者也担心房子停工、交不了房。

  总体上,对于能级较高的一线城市,购房需求仍然存在。但是,整体来看,购房者对于房地产市场预期仍偏悲观。

  不止于此,近日,央行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下季度房价,16.2%的居民预期“上涨”,54.6%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6.0%的居民预期“下降”,13.2%的居民“看不准”。

  孟祥远表示,当前居民对于房价上涨的信心依然不足,看跌或看不准的态度占据近30%。

  此外,问及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居民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教育(28.1%)、医疗保健(27.4%)、大额商品(18.7%)、社交文化和娱乐(18.1%)、购房(16.9%)、旅游(15.2%)、保险(13.9%)。“购房”选项位列第五,较二季度下降一位。

  以时间换空间逐步构筑市场信心

  对于购房者信心不足的原因,国海证券(000750)首席经济学家夏磊分析称,四大因素影响居民购房信心。一是期房烂尾,房企危机削弱购房者对期房信心,加重观望情绪。二是收入下降,经济、就业形势不乐观,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且担心断供问题,买房决策比以往更谨慎。三是疫情形势,购房者看房、选房、线下签约均受到影响。四是房价涨幅,居民买涨不买跌,房价涨幅趋缓时,购房者选择观望。

  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看来,悲观情绪需要一段时间对冲掉,“从过去的市场观察来看,要等到一个临界点:在房价还没上涨时,少数刚需或者有财富支付能力的人出手,等到热乎劲起来了,就会一起出手,前几轮市场周期都表现出了买涨不买落的羊群效应。不过,从全国来看,没有一个统一的临界点,不同城市、不同场景都要具体分析。”

  那么,对于增强购房者信心方面,还有哪些调控手段可用呢?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有些城市房地产政策仍然较严,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诸如有的城市仍执行“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较高,部分改善人群受到影响。此外,在信贷方面,央行虽然下调了5年期LPR的下限,但是很多城市银行在房贷利率执行上仍是普遍上浮。

  克而瑞研报分析称,目前除了政策“帮扶”之外,主要还是依托核心城市转暖和实体经济恢复,以时间换空间,逐步构筑市场信心,从而恢复楼市自身的良性循环。

  注:数据均为投票人次占比。数据来源:新京报、贝壳研究院“购房意愿调查”。

  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