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平安股权谜团

2023-11-08 23:38:00 观点网 

11月8日,碧桂园股价午后拉升,高位时涨幅达17.56%。截至收盘,该司股价报0.83元每股,上涨12.16%,成交量11.88亿港元,总市值232.3亿港元。

股价快速抬升的背后,是一条关于“监管机构要求平安保险集团接盘碧桂园”的外媒报道。

发布声明紧急对外辟谣之后,中国平安(601318)股价午后持续下挫,A股收盘时录得1.48%降幅,H股则是下滑5.4%。

晚间,中国平安在A股和港股发布澄清公告,除了重复从未收到任何有关政府部门/机构的相关建议、要求,且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交易计划或讨论,还强调目前没有持有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

房企利润缩水的当下,险资撤离避险地产股的基调并未改变。

平安浮盈

相较深圳国资委以及深铁对万科的“暖心回应”,平安对接盘碧桂园的澄清显得相对不同,特别是在市场情绪薄弱的当下。

对于清仓碧桂园事宜,中国平安方面给予观点新媒体的答复是:“不存在网传控股(碧桂园)事宜,截至三季度末,平安已经不再持有碧桂园的股份。”

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平安清仓的结果并不意外,持有碧桂园股份对前者来说,就是一笔“投资理财”。

2015年4月,中国平安曾以每股2.816港元认购碧桂园22.36亿股,对应认购金额约人民币49.5亿元,占后者发行股份的9.9%。交易完成后,平安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

入股碧桂园后,中国平安持续享受着来自地产板块的“红利”。

得益于2015年楼市进入上行周期,碧桂园在2015年至2021年间分红稳定,并且在2017-2020年间具有较高的分红比例。

以2019年末分红为例,中国平安收到来自碧桂园分红金额6.6亿元。

据观点新媒体统计,截至2021年末,中国平安已累计获得来自碧桂园的分红49.7亿元。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收益并不低。

而在购入碧桂园股份一年之后,中国平安便不断减持套现。据悉,分别在2016年中期、2018年中期、2021年末、2022年末进行减持操作。由2015年的9.9%降至2022年末的5.74%,期间完成套现47.9亿元。

多年来的分红以及减持套现,不仅覆盖中国平安彼时的认购成本,甚至为该司带来了超34亿元的浮盈,回笼资金为当初投入金额的1.97倍,接近2倍。

此外,这几年人民币存在单边贬值,汇率变化的收益还没有计算其中。

观点新媒体查阅,截至11月8日,港交所权益资料仍显示,中国平安持有碧桂园股权由5.04%降至4.99%、持有13.82亿股,前者仍显示为后者的大股东,并未出现清仓除名的情况。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向观点新媒体解释道,当平安持有碧桂园股份低于5%时,后续减持便不需要进行披露。

“港交所权益披露系统记录的是需披露前的最后节点,也就是持股4.99%之时。清仓情况是否属实仍需要等待双方企业的相关披露公告,不排除已清仓的可能。”

11月8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澄清公告,正式对外宣布,目前没有持有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

对于中国平安清仓碧桂园股份将带来的影响,黄立冲指出,肯定会产生影响,毕竟来自险资股东的清仓会导致市场情绪变化,但这部分情绪也主要来自于散户。

他补充道,投资机构对碧桂园的态度并不会因为险资退出而改变,相关研判还是基于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及市场环境决定。

不止是碧桂园,在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平安们”正在全面减持地产股。

险资转向

业绩受阻、债务暴雷、三道红线不仅是房企2021年关键词,更是险资退出房地产市场的“说辞”。

2016年末,险资出现在上市房企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数量为36家,这其中,万科、保利、金地、首开、金融街(000402)等房企均有险资身影。

到2020年时,从观点指数发布的“2020中国房地产销售TOP100”研究报告中,销售头部房企超9家主要股东为保险企业,涵盖中国平安、富德生命人寿、阳光人寿、大家人寿等。

2021年,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和融资环境收紧等多重外部压力影响下,近9成房企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双降,“增收不增利”成了普遍现象。再到2022年,规模房企整体净利润首次出现净亏损,行业持续下行探底。

业绩缩水的同时,部分上市房企的现金分红策略也进入“寒冬”周期,现金分红金额降至近年低位。2021年,包括绿地、阳光城(000671)、融信中国、祥生在内的14家房企选择零分红。

2022财年,不分红房企数量增至31家,碧桂园、华侨城、合生、雅居乐、新城、远洋等房企均在其列。

险资布局地产股主要通过减持套现、利息分红、股息回报等方式获利,当行业普遍无利可分时,选择减持甚至“割肉”离场并不意外。

2021年12月,泰康系两家公司宣布大幅减持阳光城,通过大宗交易和协议方式合计减持9.41%股份。投资阳光城一年,泰康系最终“割肉”止损,前后浮亏17亿元离场。

而大家人寿自2021年9月开始累计六次减持金地集团(600383),并在2021年年底合计减持金地约6.77亿股,占总股本15%,目前所持股份从20.43%降至5.43%。

今年以来,险资在房地产领域投资金额明显增加,只不过投资策略由“地产股”转向资产本身,集中在商业地产、产业园区等不动产投资领域。

9月28日,大悦城(000031)及世茂均在同日将自身资产或项目转让予险资平台。

其中,中邮人寿以42.56亿元摘牌北京昆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入主“中粮·置地广场”项目;而国寿系企业则是以39.1亿元斩获世茂珠海综合体项目。

同样是今年9月,万科北京全资子公司更是与华泰资产达成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协议,向华泰资产申请融资,融资本金金额合计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融资期限最长为10年。

曾在2021年退潮地产股的险资重回地产市场,只不过这次加仓的方向不再是“地产股”,回归到资产本身。

展望未来,在国内房开市场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的情况下,无论房企股价还是楼市房价,价值预期都将面临重估,险资对“地产股”减持甚至清仓案例或许不会很罕见。

解局 | 从局外到局内,观察和解读行业、企业与市场的真实一面。

(责任编辑:蒲莎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