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2019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蓝皮书

2019-12-05 23:33:09 和讯房产 

  综述

  粤港澳大湾区,国之重略。在大湾区战略发展宏图下,大湾区内的“城”“产”“人”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又有何种发展掣肘?放眼海外,对标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应学习与借鉴什么?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以及对国际湾区发展经验的借鉴,我们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又有何种建议?

  “智绘美好大湾区”的开章,将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入手,勾勒大湾区“城”“产”“人”鲜明的发展特征与存在的障碍;抓住未来发展因子“产”、落点于“城”,研究大湾区世界创新高地蓝图下,各城产业发展的差异化优势与不足;进而着墨“城”,重点梳理各城的运营逻辑差异,寻找各城市运营的长处与短板。产城之外,落点“金融”,通过对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发展进行研究梳理,探寻大湾区金融存在之问题。

  “智绘美好大湾区”的第二章,将视角拉大,着眼世界三大湾区发展经历,归纳世界三大湾区发展的独特经验和法门。旧金山湾区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科技湾区的塑造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东京湾区同属亚洲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相似的文化渊源,发展路线亦是由上至下的高度规划下的发展路径,其发展经验值得粤港澳大湾区借鉴;纽约湾区作为世界文化之都,其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文化湾区具有借鉴意义。

  “智绘美好大湾区”的第三章,则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对国际湾区发展经验借鉴之上,对大湾区各城市产业协同发展、核心城市定位、高房价以及金融资产市场如何支持科技创新打造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建议输出,以兹相关决策者参考。

  章节目录

  章节一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特征与前景 1

  01 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特征与前景 1

  02 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前景 5

  Ⅰ 粤港澳产业发展整体特征 5

  Ⅱ 深莞惠产业发展特征 6

  Ⅲ 广佛肇产业发展特征 7

  Ⅳ 珠中江产业发展特征 9

  Ⅴ 港澳产业发展特征 10

  03 各城市上市公司与金融资本市场的现状和问题 11

  Ⅰ 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发展整体特征 11

  Ⅱ 大湾区上市公司特征 12

  Ⅲ 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存在问题 15

  章节二 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发展经验借鉴 17

  01 旧金山湾区发展经验与借鉴 17

  Ⅰ 研究型大学提供人才和技术 17

  Ⅱ 孵化器和加速器 18

  Ⅲ 成熟的科技金融体系 19

  Ⅳ 创新制度保障——政府引导及政策支持 22

  Ⅴ 差异化分工、中心分散的发展模式 24

  02 东京湾区发展经验与借鉴 26

  Ⅰ 由上至下的政府规划主导 26

  Ⅱ 政府主导下的“产学研”创新体系 28

  Ⅲ 政策性金融机构+信用保证增信机制 30

  03 纽约湾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33

  Ⅰ 政府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33

  Ⅱ 行业协会推动、市场导向 34

  章节三 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36

  01 针对大湾区发展不均衡的建议 36

  Ⅰ 整体发展不均衡:东强西弱、内强外弱;有同质化趋势,差异化和协同性不足 36

  Ⅱ 大湾区整体协同发展建议 38

  02 针对大湾区核心城市定位不清晰的建议 41

  Ⅰ 核心城市定位不清晰 41

  Ⅱ 大湾区文化中心应是广州最硬核的名片 42

  Ⅲ 着力打造广州为大湾区文化之心 44

  03 针对大湾区高房价问题的建议 46

  Ⅰ 香港、深圳等深受高房价困扰,城市竞争力削弱 46

  Ⅱ 破解高房价:强化城市产业分工、建立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 48

  04 针对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的建议 49

  版权声明 52

  章节一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特征与前景

  本章节将聚焦现状特征,从大湾区整体的发展格局出发,分析大湾区内各城市的产业发展特征、各个城市运营维度特征,以及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征和各个城市上市公司情况,聚焦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澳港澳大湾区现阶段发展特征与前景。

  01 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特征与前景

  纵观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基础扎实,经济支柱产业电子信息集群优势明显;城市产业梯度分明,具有协同升级的基础;创新以企业应用导向,企业创新动能强;人才吸引力节节高升,人才链接逐步打通。

  ►特征1:电子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内部工业互补

  大湾区各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梯度差异,利于城市间的产业转移。深圳工业增加值独占鳌头,高新技术制造业拉动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大体量及较高增速;广佛莞则处于第二梯队;惠州领跑第三组团。深圳、东莞、惠州产业链的融合共建,就是第一、二、三梯度城市的衔接转移。

  图:粤港澳9市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五年复合增速(亿元,%)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从各城市的优势产业看来看,珠江东岸(深、莞、惠为代表)高新技术制造业占比高,且保持高速增长,西岸(佛、中、珠、江)占比和增速均弱。珠江东岸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珠江西岸重点推进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肇庆产业基础较弱,正加紧布局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

  图:粤港澳大湾区9市传统产业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特征2:创新以企业应用为导向,企业创新动能强

  从研发主体来看,广深多是企业驱动型创新,深圳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占比接近9成,广州企业类研发投入占比64%。经过十几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研的倾斜,大湾区已脱下山寨的“帽子”,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上独占鳌头。以国际专利数量为例,全国十强城市中大湾区占四席,集中在头部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图:北上广深研发投入结构分析 图:全球专利申请Top50的国内企业专利数量布局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从独角兽企业的特征来看,与长三角响应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消费类、平台型独角兽产生不同;粤港澳大湾区的独角兽“硬实力”强,集中于硬件技术驱动创新,大湾区的高端制造业积累,临近香港、作为香港高校科研的转换地,均为创新的产生和转化提供了有利环境。

  图: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分布以及特征

2019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蓝皮书

  ►特征3:人才吸引力节节高升,人才链接逐步打通

  从人才吸引力来看,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流入形成新一轮高峰,流入人口主要由高素质人群为主,部分农民工回流、国内的高精尖人才加速流入。佛山、东莞等制造业大市,对人才吸引力层级明显提升。东莞近年来吸引高层次人才8.5万人,落户人才中50%以上学历为本科及以上;佛山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层次跃升,专业技术人才及高层次人才需求占比已超25%。

  图:佛山市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结构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总结:产业基础扎实,创新、人才积极因素积累

  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基础扎实,创新和人才等积极因素正积累。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正持续加大对科创投入、引入高等教育资源,打通与港澳和国际人才的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升级为是世界湾区的基础和势能。

  02 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前景

  本章节的第二部分,从“城”和“产”的维度,挖掘大湾区内部各城市的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问题。现阶段,大湾区产业有三大组团:

  第一组团,珠江东岸。以深莞领头,深圳产业“腾笼换鸟”,土地资源有限、产业大幅外溢,辐射东莞、惠州,莞惠产业同步升级;

  第二组团,广佛肇。汽车、房地产及上下游产业链较强,近年来广佛传统产业收到打击、走向升级转型之路;肇庆主要承接广佛产业转移;

  第三组团:珠中江。支柱产业分散,中山受东西岸交通链接利好,新区或率先发展,珠海具备发展旅游产业集群优势。

  Ⅰ 粤港澳产业发展整体特征

  从支柱产业维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了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制造集群,以批发零售、房地产、金融服务业主导的产业体系;同时,传统制造如电气机械、石化产业、汽车制造仍有一定占比,大湾区内部工业门类完备,具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

  图:广东省主要支柱产业GDP和GDP占比(亿,%)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Ⅱ 深莞惠产业发展特征

  ►深莞惠:打造大湾区最强组团,积极提高土地效能

  深圳:产业持续升级,坚定腾笼换鸟,完成了外贸加工到内生发展的转变。自深交所开业后,深圳成为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孕育了平安、招商等综合产融结合的巨头;拥有国内最多的民营上市公司,创新和创业的气氛较强,聚集了硬件导向和金融科技的“独角兽”。

  图:深圳2017年主要产业增加值及GDP占比(亿元,%) 图:深圳独角兽企业概况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东莞:原为代工模式,近些年,得益于深圳产业外溢效应,引进大批有实力的深圳企业,如华为终端、步步高(002251,股吧)总部、中子科学城等,承接了大量的科技研发成果的制造。现阶段,东莞向“智造”转型,配套部分科研升级、低效能产业继续外迁。

  图:东莞五大支柱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万元/人) 图:东莞承接深圳转移的主要产业及企业代表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惠州:支柱为电子工业和石油化工,土地资源丰富,与深圳、香港相邻,经济联系密切,长期承接香港、深圳的产业转移。现阶段,惠州积极发展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集群、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电子工业上对接深圳高科技公司以及各大科创平台,进行产业转化。

  图:惠州工业产业结构 图:惠州承接港深转移的主要产业及企业代表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总结:深莞惠协同的最大挑战,是土地效率的释放问题。深圳行政面积不足小于上海的1/3、北京的1/8,而东莞的增量土地开发空间也有限。现阶段,深莞惠在积极释放土地效率,如东莞政府改变了“诸葛盘踞”的重镇发展模式,进行“一中心四组团”整合,打通土地资源的流通,进行跨政区产业融合协作,匹配产业的发展。

  Ⅲ 广佛肇产业发展特征

  ►广佛肇:汽车、房地产为主的传统产业受到冲击,新产能仍待挖掘

  广州:优势在于贸易与汽车,同时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突出。近年来,支柱产业汽车制造、批发零售增速放缓甚至为负,而以IAB、NEM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仍在发展,新增长动能仍需挖掘和兑现。

  图:广州传统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比及近年增速 图:广州各行业知名企业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佛山:家电、纺织服装、陶瓷等传统支柱产业近年在转型升级,逐步过渡到产品研发、智能制造,但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以企业驱动创新投入驱动不足。佛山工业仍待升级,作为制造大市,佛山制造优势与广州企业创新端的协同共进,尤为重要。

  图:佛山支柱产业近年发展情况 图: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及GDP贡献率(亿元,%)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肇庆:经济基础薄弱,临近广佛、土地资源优越,近10年承接各类产业转移,接近80%来自以广佛为主的珠三角区域,建材家具、塑料、铝产业发展较快。现阶段,肇庆围绕广佛的汽车及先进装备产业上下链条,发展配套产业集群,工业产值仍较低。

  图:2018年肇庆制造业主要行业增加值(亿元) 图:肇庆承接各类制造业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总结:广佛肇的协同,在于广佛在而三产优势的互补。广州为服务经济型,佛山为制造导向型,两者具有很好的错位的,例如广州可作为佛山科创研发基地、金融支持中心、商贸中心等,而佛山可以借此升级自身制造业,同时积极发展成为广州的制造中心。肇庆可加大对广佛的融入。

  Ⅳ 珠中江产业发展特征

  ►珠中江:支柱产业分散优势不足,中山新区受东西岸链接利好、珠海发展旅游集群优势明显

  位于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和江门,支柱产业分散。在东西岸的交通链接利好下,中山的合作平台有望更大的接受东岸的产业辐射;珠海具备发展休闲旅游的产业集群基础;江门的发展则更为滞后。

  图:珠中江工业核心产业结构(亿元,%) 图:珠中江核心产业对应的企业代表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Ⅴ 港澳产业发展特征

  ►港澳:高度服务业导向,金融、商务、科研优势明显,产业转化能力弱

  香港、澳门以高度服务业为导向,香港是人民币唯一的离岸结算中心,50%外资入华的重要窗口。其独特的国际贸易、金融、物流地位对内地发展至关重要;港澳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配套,如丰富的高校资源、完善的金融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可与内地制造优势结合。

  图:香港五大支柱产业 图:澳门博彩业一家独大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03 各城市上市公司与金融资本市场的现状和问题

  金融资本市场支持是大湾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打通资本市场通道,对创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部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和区域内上市公司,探索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及创新支撑。

  Ⅰ 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发展整体特征

  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更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相对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金融市场规模已达世界级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大金融重镇,正在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大湾区三大金融中心中,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中仅次于纽约和伦敦,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中有七成均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深圳为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方;广州主要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产业金融实力强劲。从大湾区金融业发展情况来看,金融业总体规模已达世界级水平。2017年底粤港澳三地银行总资产合计约7万亿美元,超过纽约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背靠两大交易所,融资事件活跃

  从资本市场来看,大湾区背靠两大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018年7月,两大交易所的总市值分别为41994亿美元和29449亿美元,二者之和相当于纽约交易所的30%。IPO方面,2018年港交所共有218家上市公司首次公开招股募集资金2865亿港元,荣膺2018年全球IPO桂冠,更是在过去十年中第六次摘得全球IPO桂冠。

  再融资方面,2015-2017年,大湾区九市企业通过再融资筹得资金总额达4646亿元,其中通过深交所募集资金占比73%,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和工业企业等行业;港交所募集金额占比14%,其中房地产、金融企业再融资额占比达50%,其次为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行业,占比分别为12%和10%。上交所再融资筹资金额占比13%,除房地产企业外,可选消费、医疗保健、工业企业筹资规模占比也较高。

  风险投资方面,据清科数据,2015年至今,各类投资机构投向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九市的投资事件有13822起,其中披露投资额的投资事件总金额达5721亿元,超过一半的融资方为互联网IT、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2/3的企业处于扩张期、成熟期,未来还预计将有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待上市,新经济成果亟待进一步转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能。

  Ⅱ 大湾区上市公司特征

  粤港澳大湾区九市共有上市企业791家,主要分布于11个行业、8家交易所。统计口径中包括、广州、东莞、佛山、深圳、惠州、肇庆、珠海、中山、江门以及恩平、鹤山、开平和台山等13个城市,其中,恩平、鹤山、开平和台山[ 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县级行政区为江门市代管,同属五邑地区,江门五邑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为江门代管的县级市。

  ►大湾区上市企业交易所分布

  粤港澳大湾区中的791家企业主要在8大交易所上市,分别为法兰克福交易所、伦敦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纽约交易所、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其中,主要集中在深交所,占总企业数量的62.2%,其次为港交所,占总企业数量的25.66%。

  表:上市企业在各交易所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和讯网
资料来源:和讯网

  ►大湾区上市企业行业分布

  粤港澳大湾区中的791家企业分布于11个行业,其中信息技术、工业、可选消费占比居前三,分别为27.43%、22.88%和18.20%。

  表:上市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和讯网
资料来源:和讯网

  ►大湾区上市企业各城市分布

  从大湾区上市企业总部来看,超半数上市公司总部集中于深圳,总部位于广州的上市公司虽然位居湾区第二,但数量较深圳则明显偏少,广州163家,仅为深圳的不足4成。剩余的204家上市公司则分布于其他7市,其中佛山、东莞位居前列。

  表:上市公司在湾区中城市分布

资料来源:和讯网
资料来源:和讯网

  ►大湾区上市企业市值情况

  大湾区791家上市企业中,52.99%的上市企业总市值为50亿元以下,1000亿元以上的上市企业共39家,占总企业数量的4.96%。

  图:上市公司总市值情况

资料来源:和讯网
资料来源:和讯网

  ►大湾区上市企业营收情况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中的791家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进行统计排名,2018年营业收入在100百万元以下的有25家,占总企业数量的3.23%,2018年营业收入在100百万元至200百万元之间的有23家,占总企业数量的2.97%,2018年营业收入在200百万元至500百万元之间的有92家,占总企业数量的11.87%,2018年营业收入在在500百万元至1000百万元之间的有120家,占总企业数量的15.48%,2018年营业收入在在1000百万元以上的有515家,占总企业数量的66.45%。

  图:上市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情况(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和讯网
资料来源:和讯网

  Ⅲ 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存在问题

  ►金融生态体系尚不完善,创新支持力度不足

  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资本市场已经具备竞争优势,但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支持创新科技发展等方面仍有欠缺,尚待进一步完善。

  作为内地金融业主体的银行业,在注重风险的金融监管体系下创新水平相对滞后。与美国相比,内地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水平相对较低,仅在2016年达到高峰30%,此后又持续走低,目前仅为24%左右。这也反映了内地银行业务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尤其是在严监管、去杠杆时期,不少金融业务创新受到限制,金融业务创新步伐可能放慢。

  内部差距明显,内地与香港拥有较大差距,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据KPMG的《香港2017年银行业调查报告》,2016年22家香港持牌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平均占比约40%,反映香港银行业的整体业务创新能力较好。这种差异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监管和创新融合提供了较大空间和潜力,需要进一步厘定各自定位,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创新企业综合实力不足,成功实现上市企业较少

  从风险投资阶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天使轮,能够成功实现上市的企业较少。

  表:粤港澳大湾区风险投资阶段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数据库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数据库

  金融科技企业的综合实力也低于其他湾区。根据金融科技投资公司H2Ventures与会计和咨询机构毕马威联合发布的《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100强》,粤港澳大湾区仅香港的WeLab名列第36位。蚂蚁金服(杭州)、众安保险(上海)和趣店(北京)三家中国公司位列前三名。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机构在《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中,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地区入围企业数量分别仅为北京和上海的20.27%和71.43%。

  融资额度和企业数量远低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从2017年8月以来零壹财经公布的全球金融科技企业投融资前十名月度排行榜中的中国企业上榜情况来看,从可获得的8个月度的数据观察,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前十的频率只有三次,分别是2017年8月、2017年11月和2018年1月;企业数量仅三家,均为深圳的企业,占总数(37家)的8%;以2018年9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官方即期汇率6.84换算,融资额度合计25.68亿元,占中国上榜企业融资总额(1226.06亿元)的2.09%。

  章节二 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发展经验借鉴

  本章聚焦借鉴,着眼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经历,归纳世界三大湾区发展的独特的经验和法门。旧金山湾区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科技湾区的塑造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东京湾区同属亚洲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相似的文化渊源,发展路线亦是由上至下的高度规划下的发展路径,其发展经验值得粤港澳大湾区借鉴;纽约湾区作为世界文化之都,其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文化湾区具有借鉴意义。

  01 旧金山湾区发展经验与借鉴

  旧金山湾区是享誉世界的科技湾区,其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科技湾区的塑造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旧金山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由研究型大学、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创新型企业、配套服务机构以及管理系统等多方群体共同组成。其中,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的起点,企业是技术创新的载体,配套科学技术型产业的金融和管理等中介服务发挥着平台的作用,把湾区内创新所需的要素整合在一个完整的体系内,政府通过地方联盟、湾区层面的权力机构、各专业性的专委会等组织共同在区域合作中形成催化作用,组成了旧金山湾区独树一帜的由科技创新引导以市场逻辑自发形成的区域协同模式。

  Ⅰ 研究型大学提供人才和技术

  旧金山湾区聚集着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20多所大学,以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25所国家级或州级实验室,在创新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

  ►多层次高校体系打造创新人才基地

  旧金山提供三个层次的大学,为湾区提供多层次人才体系: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包括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圣克鲁斯分校,是旧金山湾区创新体系中科学家和企业创立者等人才的主要来源。以斯坦福大学为例,主要通过将创新理论课程与实践类及学术研讨类活动结合在一起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意识;②州立大学是创新体系中提供学历为学士和硕士的工程师的主要来源;③社区大学主要为湾区提供技术工人,以及对还未就业或者需要技术更新的工人提供教育和技术培训以促进湾区人力资源更新。

  ►高度市场化思维的技术革新研究基地

  旧金山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的四个地区分校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五所大学均在全美研发支出前30名大学之列,专利数量是同期纽约地区所获的3倍之多。除自行研发外,旧金山湾区的大学还积极通过跨学科和多校联合合作研究等推动技术革新,如与其他地区的大学联合研究、组建联合实验室、创立合作基金等多方面展开合作,以此激发大学内部、校企之间的创新生态系统,鼓励与产业建立合作伙伴,促进科技创新和大学研究成果商业化。

  图: 2015年旧金山湾区专利总数和在美国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资料来源: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Ⅱ 孵化器和加速器

  ►孵化器和加速器促进创新发展和技术成果转化

  旧金山湾区几乎遍地孵化器和加速器,研究型大学、企业、联邦实验室以及国际机构等都在旧金山湾区设立或赞助孵化器,不仅为中小型创业公司提供高性价比的办公或实验空间、设备、网络等,更提供咨询服务和投资者接洽,部分会进行直接投资。

  ►孵化平台更面向全球市场,提供咨询服务及管理输出

  过去5年中,美国市场准入中心与来自41个国家/地区的1500多家初创公司展开合作,为经过筛选和培训的初创企业在硅谷进行短期密集和紧张的集中式训练。Plug and Play Tech Center更是拓展海外市场,在包括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阿布扎比、东京、北京、上海、西安、雅加达等19个海外城市均有运营,连接海外的大企业与优质的创新项目。

  Ⅲ 成熟的科技金融体系

  以风险投资为核心、商业银行信贷支持为补充,高度成熟的科技金融体系是旧金山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变现”推手。

  ►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直接融资体系,覆盖创业各个阶段

  旧金山湾区聚集了10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和200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和私募股权等资金,为处于各个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投资人还通过专业知识、提升管理能力等方式,提高被投资企业成功的潜力。2018年,全球超过73.8%的融资事件发生在美国,而旧金山湾区稳居美国“融资重地”之首。

  图:2012-2017年旧金山湾区风险资本投资总额及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资料来源: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风险投资覆盖各个阶段。按照基金类别划分的2018年湾区最活跃的9大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覆盖了投资的各个阶段。其中,PNP和500 Startups专注于种子期的创业项目,恩颐投资和红杉资本关注全阶段创业项目,其他风投各有侧重,并实现了孵化和成功退出。

  表:2018年湾区最活跃的大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阶段

资料来源: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资料来源: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专业银行为重要补充的间接融资体系

  旧金山湾区存在许多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银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硅谷银行模式。硅谷银行专注服务于创新型、高成长且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美新兴科技公司市场中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银行。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点,硅谷银行进行了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一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早期阶段以知识产权为主,轻资产的特点,提供受科技企业欢迎的专利技术抵押担保业务。对于不能偿还贷款的小企业客户,硅谷银行联合风投机构将抵押的知识产权变现,弥补银行的损失。

  二是组建高科技行业专家团队,通过科技专家向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和知识支持,也可以提供价值评估和咨询服务。

  三是结合企业成长周期,分阶段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四是采用信用卡额度授权模式,企业在额度内时用时销。

  五是将债权融资模式升级为“债权+股权”的融资模式。除了给创业企业贷款收取较高贷款利息外,还与企业协议获得其部分股权,或者在认股协议同时附加浮动利率协议。

  表:硅谷银行分阶段提供产品服务[ 马思远,《硅谷银行运营模式对中国开展投贷联动的借鉴与启示》]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硅谷银行的成功,主要在于解决了四个关键问题:

  一是客户发现。硅谷银行主要通过“圈层资本”获客:①定期举行企业家、创业者、投资公司间的交流论坛;②与投资机构合作,以此链接大量优秀的高科技被投企业及投资者;③通过提供风险债权的方式,将有风投支持的创新企业发展成自己的客户。

  二是价值评估。通过集团下属的SVB分析公司以及合作的创投机构对企业进行适当估值。

  三是风险控制。采取一系列方式最大限度控制风险。①加强与创投机构联动,建立投贷联盟,在客户筛选上规定所有的客户都必须是接受过风投机构投资的企业;②要求企业必须在硅谷银行开户,以便监控企业的现金流;③通过与企业签订“硅谷银行的贷款位于债权人清偿第一顺序”的协议最大限度降低银行的损失。

  四是违约贷款处置。主要通过和创业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将信贷违约企业的知识产权出售给这些公司,以此加快知识产权变现。同时,也会利用认股权证应对违约贷款。

  Ⅳ 创新制度保障——政府引导及政策支持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美国联邦政府,到加州、湾区政府机构、各城市相关机构等均为旧金山湾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

  ►财政资金提供研发支持

  联邦政府方面,2015年支付给加州153亿美元研发经费,其中93%来自国防部、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和能源部4个部门。旧金山湾区5所主要研究型大学2015年的研究支出中至少有47.53%的资金来自于联邦政府支付的研发经费,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研究支出中联邦政府研发经费占比高达89%。

  图:研究型研发支出中联邦政府资金占比(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资料来源: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

  联邦政府基金主要在基础研究方面支持力度最高。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中,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两个类别主要是商业部门投入,基础研究支出最大的份额是来自联邦政府(2015年占比44.3%),几乎一半的基础研究是由高等教育部门完成(2015年占比49.1%)。

  ►施行税收优惠减免政策

  除了美国统一施行的税收减免政策(《经济复兴税收法案》、 R&E抵免制等)之外,旧金山湾区还专门为科技创新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额外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湾区吸引高技术企业和人才。

  表:旧金山湾区施行的税收减免政策[ 李齐霖,《【万字深度】我们能从旧金山湾区借鉴到什么?》,2019年8月28日]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旧金山经济和劳动发展部办公室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旧金山经济和劳动发展部办公室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1790年美国颁布第一部专利法,开始实行注册登记专利制度;此后,陆续又制订了《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法》和《软件专利》等,2011年开始实施《美国发明法案》,优化专利申请程序,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除此之外,美国还会针对某一特定产业制定专利保护法案,如信息技术行业《高性能计算机与通信法》等法案,没有专利保护的,也可求助其他法律法规来保护,促进该领域专利保护法案的生成。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出台支持政策和设立专门的孵化器机构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立法方面。《专利和商标法修正案》即《拜社法案》对推动美国专利事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和《联邦政府技术转移法》的实施,建立和完善了美国国家层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组织体系。

  促进政策方面。美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政策,可划分为4类:为大学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的政策、金融及财税优惠的政策、重视开展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的政策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的政策。其中,1982年实施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利用中小企业成长路线的三级资助模式,在对中小企业研发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对其研发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支持。

  专设机构及孵化器方面。美国设置了的专门机构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技术转让中心(NTTC)和联邦实验室是主要的公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为企业成果转化提供商业资讯、专题培训及网络信息等服务。

  ►通过政府采购和企业团购促进产品市场化

  以航空航天业为例,20世纪40-60年代,美国政府是电子工业及航空工业等新兴产业的最大客户。政府采购是硅谷高速发展时期其高技术产品快速推广的重要动力。除了政府采购外,旧金山湾区也提出企业团购,采取群体折扣等方式引导新技术和产品进入市场。

  Ⅴ 差异化分工、中心分散的发展模式

  旧金山湾区是“三核一谷”格局,三核是旧金山、圣荷西和奥克兰,一谷是硅谷。区域内城市间差异化定位,各自发挥优势又相互促进。

  ►支柱产业功能分区差异化明显

  旧金山湾区总体分为旧金山市、半岛、南湾、东湾和北湾五大区域。其中,旧金山市是美国西部最大的金融中心,以金融、商业贸易和旅游等产业见长。半岛介于旧金山和南湾,是当地的豪宅区,也是湾区房产最热门的区域。南湾即圣塔克拉拉谷地区,是硅谷的所在地,区域内高科技产业集聚,涉及计算机、通信、互联网、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同时也聚集了美国三分之一的风险投资,其中,圣荷西是硅谷的中心,更是湾区最大城市。东湾以重工业、金属加工和船运为核,中心城市奥克兰更是整个旧金山湾的工业中心。北湾主要是休闲养老和农业,是美国著名的酒乡和美食之都,全美90%的葡萄酒都产于此,更吸引了很多富人在此养老。

  图:旧金山湾区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02 东京湾区发展经验与借鉴

  东京湾区的形成无论从城市发展、产业分工,还是港口协同,都有着明显的人工规划和精密实施的痕迹,是世界人工规划湾区建设的典范。东京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同属亚洲地区,有着相似的文化渊源,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路线上也与东京湾区类似,是由上至下的高度规划下的发展路径,其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粤港澳大湾区借鉴。

  Ⅰ 由上至下的政府规划主导

  东京湾区的政府规划推动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政府由上至下多个行政级别陆续发布了系列法律、基本规划和事业规划,其中,基本规划确定湾区功能和发展方向,事业规划落实具体部署。

  ►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

  东京湾区共经历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基本都是围绕“去中心化”展开。其中,“一全综”和“新全综”以产业发展为主,“三全综”和“四全综”以宜居生活为主,“五全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以五次全综为核心编制的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也从避免和纠正“一极集中”到“均衡发展”、“多核多圈层”逐渐演变,城市功能不断优化。

  图: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第一次和第二次首都圈基本规划主体在于抑制首都圈的过度扩张,且均伴随着《首都圈整备法》的颁布和修订。第三次和第四次首都圈基本规划开始纠正东京都“一极依赖”,提出“均衡发展”的思想,并构筑“多核多圈层”的城市网络。其中第四次仅对周边核心城市进行调整。提出在东京都会区周边形成以具有业务核心功能都市为中心的自立型都市圈,并促进主要都市圈等地区各种功能的积累,打造“多核多圈层”的分散式网状结构。

  第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再次强调了建立区域多中心城市“分散型网络结构”空间模式的设想。基本方针是加强外围中心城市产业配置,构建分散型空间结构,疏解不符合东京功能定位的功能与产业到都市圈的其他城市,重新吸引提升东京国际竞争力的功能和产业,使都市圈内各城市承担一定功能,成为功能相互协调发展的区域整体。

  表:东京湾区(一都三县)各城市功能定位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港口规划和职能分工

  为促进区域港口群的合理有效使用和发展,避免港口内的恶意竞争、重复开发等现象,提升区域港口群的整体竞争能力,发挥各港口的优势和功能,日本政府在此方面制定了《港湾法》、《东京湾港湾极化的基本构想》以及8次港湾计划,支持港口区域发展。2008年,东京都、川崎市和横滨市的地方政府同意推动进一步合作,以提高3个港口(统称京滨港)的全球竞争力,专门成立了京滨工业区港口协会来对三市进行统一管理,并制定了《京滨港综合规划》。

  表:东京湾区港口的职能分工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Ⅱ 政府主导下的“产学研”创新体系

  日本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和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探索形成了日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模式。

  ►科技成果转让法律体系

  总体来看,1995年颁布的《科学技术基本法》对日本的科技创新影响最为深远,标志着日本确立了旨在科学技术立国的基本方针。此后,日本政府于1996年制定了5年一期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开始实施长期、系统、连贯的科技政策。

  图:日本“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执行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研究与樱花科技中心
资料来源:中国研究与樱花科技中心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日本陆续颁布了《大学技术转让促进法》、《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拜杜法案》)、《技术转移法》、《知识产权基本法》和《国立大学法人法》等多项法律.其中,1998年5月颁布的《大学技术转让促进法》(Technology Licensing Organization,简称TLO法),确立了政府从制度与资金方面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构支持与资助的责任,明确规定高校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可以直接从政府获得活动经费和人员派遣的支持。通过该法案,有研究能力的大学纷纷建立起自己的TLO机构,极大的促进了技术转移机构的诞生和发展。此后,日本政府针对专利所有权归属、大学独立法人资格以及收益归属等可能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陆续出台了系列法律,使得科技成果转化得以真正畅通无阻的实行。

  ►科技成果转化、转让运作模式

  日本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主要靠设立的技术转让机构(即TLO)运作完成。截至目前,日本高校设立并经政府审核认可的TLO机构已有50家,主要分布在研究型大学,均是以公司法人形式存在。TLO是链接政府、高校和企业等诸多机构的桥梁,其主要职能贯穿包括从科研评估、资金筹集、专利申请、孵化与转移的整个过程。 日本政府认可的50家TLO机构,每年均可从政府获得3000万-5000万日元的资助。

  图:TLO职能及运作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Ⅲ 政策性金融机构+信用保证增信机制

  日本建立了在政策性金融机构引导下,信用担保和保险机制支持下,大量民间金融机构参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补充的完善的中小融资体系。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级信用担保增信的融资机制。

  ►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低息科技贷款

  日本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三个,包括日本商工中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SHOKO CKUKIN)、日本政策金融公库(JFC)和日本保险协会(CGC)。如,JFC已经为至少150万家中小企业,90余万家微型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提供直接或间接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服务覆盖率约占日本中小企业总量的40%。

  表:日本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除此之外,日本的政策性融资体系还非常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组织符合条件的非盈利组织参与中小企业支助机构体系。一是城市的“商工会议所”和在市町村的“商工会”(根据“一地一会”原则,依据相关立法依法建立的商会组织),所在区域的全部中小微企业都自愿成为其会员。地方政府为这两个商会设立的企业服务中心提供一定财政补贴,这些组织为辖区内所有会员企业提供免费管理咨询服务。二是中小企业厅还在其他工商协会和会计、财务和咨询等事务所中认证一批咨询员,政府会提供一定补贴。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缩小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直接出资的,中央和地方风险共担、担保与再担保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两级信用保证体系

  日本的两级信用保证制度,为解决中小企业因缺少抵押品和信用记录造成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一级是成立于各都道府县的51家信用保证协会。其对承保项目不是全额担保,而是根据贷款规模和期限进行一定比例的担保,在担保机构和银行间分散风险。一般担保比例是70%。第二级是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现为日本政策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事业部下属信用保险机构),其作用是对信用保证协会发放的贷款给予再保险,即一旦借款企业无法支付本息,信用保证协会将承担20%至30%的保证责任,这部分担保金额最终由财政补偿。此外,保险公库还会对信用保证协会提供必要的短期和长期资本贷款,充任最后贷款人,保证协会的平稳运转。

  图:日本中小企业政策金融制度框架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03 纽约湾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纽约湾区不仅是“金融湾区”,其核心城市更是世界文化之都。与旧金山湾区的“单一”文化不同,纽约湾区除了金融、除了技术之外,更有媒体、艺术、时尚等产业,以高端人才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告业、娱乐业、传媒业、文化产业、艺术品收藏等,是纽约湾区唯一能与金融业抗衡的产业集群。借鉴纽约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一流湾区,文化软实力的加持更是重中之重。

  Ⅰ 政府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立法,重视知识版权保护

  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促成了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与生机,有力保障了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土化版权保护。美国以《版权法》为基础,相继出台了《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家庭娱乐和版权法》等,完善的版权保护制度促使美国文化产品大批量进入市场流通,并且发展为规模化经营。

  国际化版权方面。1988年,美国加入《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明确规定,“作品获得板块保护不再必须进行版权登记”。1994年,达成TRIPS协议,促成了美国文化产业更为广泛的国际保护机制的达成。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

  给予放开、优惠的扶植政策,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金投资文化产业。联邦政府层面,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规定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同时,联邦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州、各企业对文化事业进行赞助和支持。在进口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进口执行较高的税率。

  直接资助非营利性文化产业。通过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和美国博物馆学会等专门资助非赢利性文化产业的政府载体对非营利性文化艺术事业给予资助。资助总额不超过项目所需经费的50%。通过“杠杆方式”,以“资金匹配”方式要求各州或各企业拿出更多资金赞助和支持文化事业。联邦政府每年对文化投入约11亿美元,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赞助则高达50亿美元以上。据统计,仅纽约市就有500多家私人所有的艺术团体,他们同公立的艺术团体享有同等的待遇。

  Ⅱ 行业协会推动、市场导向

  ►行业协会推动

  文化产业的行业协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能决定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如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由各行业的龙头企业自发构建,主要职责是联合企业自身力量规范文化产业的版权保护和版权交易。联盟有近2000家会员单位,涉及出版、软件、电视电影、动画、音乐等多个文化相关产业,在版权保护上有很强的约束力。

  ►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

  除了专门资助非赢利性文化产业的政府载体之外,各级州政府、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成为纽约文化产业的重要投资主体。纽约市政府注重长线文化事业发展,不求短期直接经济回报。2013年纽约市政府在文化方面总投资为1.5亿美元,居全美第一位。

  官方文化投资呈金字塔形态:文化产业链顶端的演出或晚会全部由私营机构主办,政府少投资或者不投资;已经成熟的商业化演出不仅不投资还要征税;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公益文化活动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投资;各种草根艺术团体、社会公益性基层文艺社团被视为产业链的基础,投入最多。

  实力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均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以传媒为例,历史最久、实力最强的商业广播电视公司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是由美国老牌财团摩根财团控股。通过与财团的合作,纽约湾区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此外,吸引外资进入美国投资文化产业经营也所受限制较少。

  ►以市场为导向的发达的文化产业链体系

  纽约湾区聚集着大量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追逐高额利润的投资理念让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由竞争,按照市场需求,以产品和消费者为核心,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效用和需求。既提高了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又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再生产和文化资源的积累。

  章节三 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本章聚焦建议。通过对大湾区城市、产业、资本等方面的分析,明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症结,借鉴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经验,为大湾区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01 针对大湾区发展不均衡的建议

  Ⅰ 整体发展不均衡:东强西弱、内强外弱;有同质化趋势,差异化和协同性不足

  从大湾区各城市经济发展现状来看,香港、深圳、广州创造了近60%的生产总值,经济总量也均超2万亿元;第二梯队的佛山、东莞领跑,两城市GDP合计占比约20%;剩下五个城市GDP占比合计约20%,其中珠海、江门、肇庆三市GDP规模不足3000亿元。经济总量梯次差距明显。

  图:2017年大湾区各城市(行政区)GDP和人均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从产业结构来看,各城市发展阶段不一,香港、澳门9成以上均是第三产业,广州、深圳,深圳仍存较大的工业占比;东莞、珠海、江门和中山三产已超或持平二产;佛山、惠州和肇庆工业仍占据主导。

  从产业基础来看,东岸(广、深、莞等为代表)高新技术制造业占比较高,且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其中,深圳、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比大,东莞承接深圳外溢,受其产业辐射影响较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方面,深圳主要集中于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主的汽车产业方向,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实力。广州主要以服务经济为主导,商贸、房地产业、汽车制造、石化为其支柱产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及人工智能等多方面也拥有较大优势,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方面主要是以传统汽车制造为主,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积极推进中,同时,广州也是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并拥有40余家船舶企业,和一大批实力强劲的制造和科研企业。

  西岸则主要是家电制造(白电)、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电器机械等产业,支柱产业分散,优势产业不突出且规模偏小,并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也有部分基础,但整体偏传统产业,与东岸、西岸各城市之间存在重叠、重复性竞争。

  江门、肇庆、惠州产业基础则相对薄弱,其中尤以肇庆最为薄弱。惠州主要承接深莞转移,已形成完成电子配套产业,主要支柱产业为电子工业和石油化工。肇庆承接广佛产业转移,围绕广佛的汽车和先进装备产业上下链条发展配套产业集群,但工业产值仍较低。江门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主要是石化、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等。

  总体来看,大湾区整体呈现东强西弱、内强外弱、城市间产业发展面临重叠同质的问题。因此,大湾区各城的产业错位互补、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各城市应依托各自优势,差异化定位,整合产业链集群,用产业链的思维参与全球竞争,协同共进走向全球产业链前端。

  Ⅱ 大湾区整体协同发展建议

  图: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协同分工示意图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以产业空间扩散带动人口向外围城市带扩散,打造湾区内各城市间差异化定位。其中,东岸打造研发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高端信息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带。西岸聚集现代装备制造、智能家电升级、康养医疗服务产业带。以江肇惠为主的大湾区外圈城市则主要发展一般制造业,现代生态农业,承接东西岸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具体来看:

  ►制造业

  东岸利用已形成的以电子信息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以港深为核心加快数字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西岸利用佛山美的、珠海格力的家电制造业基础,发展现代智能家电产业,与东岸形成差异性竞争,利用佛山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珠海的仪器仪表产业基础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充分利用东岸知识密集型、研发密集型研究成果,推动西岸创新成果应用。

  江肇惠重点发展一般制造业,继续完善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等产业,同时为内圈城市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等提供产业配套。

  ►医疗康养

  东岸依托香港、广州医疗和教育资源丰富,具备前沿技术研究和人才储备等优势,充分发挥其“创新大脑”作用,重点在医药研发、医疗创新、生物医药科技等方面重点布局,打造东岸医养研发创新高地,并推动其创新研究成果在大湾区的转化效率。广州和深圳均处于大湾区医药制造产业第一梯队,在生物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研发等多方面具备先发优势,并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结构,是引领大湾区高新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发展,抢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极点。香港则利用其科研、金融服务平台等优势,助推大湾区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

  西岸利用区域生态环境优美、地价房价洼地等优势打造现代化医养场所的聚集地,重点发展医疗康养设施和院所,提供大湾区更加充足的养老床位和康养医院。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深圳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深圳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聚集了2000多家企业,拥有比亚迪(002594,股吧)、欣旺达(300207,股吧)等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新能源汽车优势突出。

  广州重点发展传统汽车整车制造和船舶制造。汽车产业是广州第一支柱工业,2018年全市汽车产业总产值5489.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1%;产能259.4万辆,初步形成了三大日系品牌(本田、日产、丰田)、中国品牌和欧美品牌并举发展的多元化汽车品牌格局。依托其产业链完整、产业基础雄厚优势,与深圳形成错位竞争,重点发展传统汽车产业,并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同时,与深圳形成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面在于船舶制造,依托广州港(601228,股吧)口和造船基地优势,重点拓展民用船舶、私人定制等船舶建造,擦亮广州造船“中国名片”。

  珠海则重点打造以航空为主的运输工具制造。珠海应抓住通用航空发展机遇,依托广东省唯一航空产业专属经济园区,借助珠海国际航空展,重点打造从飞机设计、制造、维修到航空设备展示,交易,航空服务培训的完整航空产业生态链。

  ►教育科研:打造与产业发展配套,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东岸——利用香港、广州等地优质的教育资源,重点打造研究型、综合型教育。为大湾区培育研发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重在打造创新体系中科学家式、具有突破创新思维高端人才。

  西岸——珠海、中山、佛山等城市重点打造应用型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创新体系中工程师类人才,为湾区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专业型、管理型人员。

  外圈——惠州、江门、肇庆等城市重点打造技能型、职业型教育,为湾区产业发展提供中高级技术和产业工人。

  02 针对大湾区核心城市定位不清晰的建议

  Ⅰ 核心城市定位不够清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四个核心城市均有明确定位,但总体看来,仍存在核心城市定位不清晰、差异化不明显、同质化严重问题。

  表: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定位

资料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四个核心城市中,香港、澳门、深圳均定位相对明确,并发挥了各自优势,但广州作为四个核心城市中基础最深厚、腹地最广阔、最具文化积淀的城市则挖掘深度略显不足。广州与其他城市相比,其特色不够鲜明,定位不够明晰,尚未准确抓住其核心精髓,可进一步提取其鲜明特色、深化其文化定位。

  具体来看,香港“三中心一枢纽”继续强化其在湾区内核心城市中的核心地位,并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亚太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功能,扮演内地与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澳门则定位为“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和一个基地”,即: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深圳重点突出创新地位,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地位明确。反观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则并不能明确其核心定位,具体为何?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也仅为培育提升,未能充分挖掘广州之内核。

  Ⅱ 大湾区文化中心应是广州最硬核的名片

  ►广州文化底蕴深厚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的城市文明为其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色,在文学、绘画、音乐、戏曲、影视、建筑、园林、传统工艺美术等多方面均有深厚的积淀和基础。广州也是岭南文化中心、广府文化的源头,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交合互动形成了广州独特的文化亮点,在岭南文化的引领力和辐射力上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居全国首位。广州市非遗名录体系中有10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183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拥有广具知名度的五羊传说、迎春花市、西关打铜工艺等,粤剧粤曲艺术的发源地。

  岭南文化中心,广府文化源头。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广东乃至岭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在建筑、园林、文学、宗教、戏剧、音乐、绘画、工艺、饮食、民俗等各个文化领域都表现出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个性。自宋代以后,广州逐步成为了岭南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岭南文化中广府文化当之无愧的发源地。

  影视歌等文化资源重地。广州影视、音乐等在中国电影(600977,股吧)、流行音乐等发展史上声名显赫,更一度引领了中国影视娱乐的风潮之巅,是全国流行文化重镇。经典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和音乐歌曲等具有全国影响力,更推动其从广州走向全国,文化影响力甚深。

  广佛一体化后,武术文化也成为广州文化要素之一。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被称为“武术之乡”。武术大师黄飞鸿,咏春宗师叶问,国际武打明星李小龙的祖籍和师承都在佛山。今天,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武术更加广播世界,享誉海内外。而随着广佛一体化,佛山武术的文化名片事实上已经被大广州收纳。

  具有重大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节展资源。广州在文化会展、重大文化活动方面也有丰富资源。如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国际漫画节、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羊城国际粤剧节、广州艺术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大型文化活动已逐渐形成国际文化影响力。同时,具有广交会般国际影响力的“广州文交会”也形成了“最广州”的文化名片。此外,具有地域特色的迎春花市、广府庙会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也在日渐放大光彩。

  ►坚实的文化产业基础

  广州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以来,广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3%。2018年广州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60亿元,占GDP比重为5.48%,占全省的比重约为1/4。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369家、高新技术文化企业1305家,上市33家,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超70万人。广州文化产品进口总额、舞台灯光音响规模、游戏设备产业规模等均居全国第一。

  文化产业门类齐全,知名品牌众多。文化产业内涵丰富,文娱影视、数字音乐、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游戏、文化设备制造等多头并进,并涌现出了网易、微信、酷狗音乐、UC等一批优秀文化互联网企业,在众多领域均有较强的竞争力。动漫领域,有近400家动漫企业,涵盖各个链条和环节,原创漫画发行占全国漫画市场份额30%以上;网络音乐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4;文化装备制造领域,珠江钢琴(002678,股吧)全球市场占有率26%,是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商;舞台灯光音响演艺设备领域总产值约占全国五成。此外,珠影集团、南方报业、广州日报等众多传统文化品牌也是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众多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更丰富了广州文化的内涵。

  图:2018年广州文化产业数据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景晖智库研究整理

  Ⅲ 着力打造广州为大湾区文化之心

  广州应重点强化其在湾区内中心城市的文化中心定位。大湾区有自己的文化,打造文化强区,需要有自己的文化中心。广州拥有丰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积淀,更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配套。

  ►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高度、大湾区层面重新定义广州

  在对广州的职能定位上,广州的定位并不凸显,应从国家层面重新定义广州,重点打造其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流城市、世界级文化中心。在政策扶持、财税金融等多方面制定配套政策,为湾区文化中心建设奠定政策保障。

  ►现有文化节展优势资源应着力升级提格国际化,尚未挖掘之文体潜力赛事应深入挖潜

  梳理现有的文化节展资源,在已有基础上升级提格国际化,扩大其影响力。如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在持续落户广州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内涵,广聚全球名家,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影响的盛事。电影电视方面,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资源,争取电影电视等方面艺术大奖花落广州,焕发广州影视文化活力。在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日趋没落的时候,广州应适时举办广州国际电影节,假以时日,力争办成东方的奥斯卡。而广州国际流行音乐节,广州国际戏剧节,广州国际舞蹈节,广州国际武术节等国际性文化艺术盛事都可以策划和组织主办。

  深入挖掘文体领域优势资源,积极承办乃至打造有影响力之赛事。体育方面,广州已成功举办广州马拉松赛、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国际攀联中国攀岩公开赛以及广州南沙国际帆船赛等多项国际体育赛事和国家级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和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全民之热,而广州拥有较好的体育资源基础和赛事基础,可进一步挖掘竞技体育之资源,如足球、赛艇等,积极承办国家级、世界级体育赛事,并争取将其长期落户广州,扩大广州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此外,在尚未涉入领域仍可挖掘潜力,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型体育赛事,完善广州“大体育“之格局。

  ►与港、澳加强合作,挖掘文化名牌,打造影视、娱乐等文化圣地

  广州、香港等都拥有深厚的影视、娱乐基础和资源,更在相关领域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穗港澳三地可以充分挖掘影视、娱乐等基础,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电影集聚的国际传播辐射能力,助力大湾区电影产业振兴,更进一步打造全球影视评奖及颁礼盛典。

  ►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从制造到“智造”,从产品到内容

  在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文化制造业优势明显,在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中占比超五成。广州目前虽然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但产业链条纵深程度不够,基础并不牢靠,需在加深内功、打造衔接顺畅、分工明确、基础扎实的产业化链条,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文化制造业处于文化产业链的下游,大湾区面临文化创意产业爆发的新契机,应抓紧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加速飞跃,推动文化产业从“加工制造”文化产业链下游到“研发创意”上游环节靠拢,重点之一就是提升文化产业创新力,打造内容产业,通过高附加值产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03 针对大湾区高房价问题的建议

  高房价是大湾区部分城市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世界三大湾区的中心城市都曾经历过严重的“大城市病”,除了东京湾区之外,住房和交通至今仍是长期困扰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两大难题,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削弱了湾区发展的优势。

  Ⅰ 香港、深圳等深受高房价困扰,城市竞争力削弱

  粤港澳大湾区面临同样的窘境,尤其是香港和深圳,高房价、住房短缺导致的人口外流、城市竞争力削弱问题更为严重。

  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从名义房价看,1980-2017年间香港名义房价上涨15.8倍,远超居民收入涨幅,并高于同期英国法国韩国、美国、德国的房价涨幅;从绝对房价看,2019年8月,香港城区平均房价高达3.05万美元/平方米,远超伦敦、新加坡和纽约;从房价收入比看,2019年2月香港高达49.1倍,远超伦敦的23.8、新加坡的21.3和巴黎的23.4。从人均住房面积看,香港人均住房面积仅有16平方米,甚至有近20万租住劏房,人均住房面积不到5.8平方米,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

  表:全球十大生活成本最贵城市

资料来源: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
资料来源: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

  房价收入比方面,按照2019年2月份核心城市中心城区的房价收入比数据来看深圳的房价收入比以42.55位居第四,遥遥领先其他城市。但按照得房率折算修正后,深圳房价收入比上升至60.79,远超香港(49.13),成为全球买房负担最高的城市之一(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43.87)虽然低于香港,但差距也仅比香港略低。

  图:2019年全球20个核心城市房价收入比

资料来源:Numbeo[ Numbeo,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协作数据库网站,通过用户在线协作实现全球国家和城市生活成本信息实时更新]、如是金融研究院
资料来源:Numbeo[ Numbeo,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协作数据库网站,通过用户在线协作实现全球国家和城市生活成本信息实时更新]、如是金融研究院

  房价租金比方面,深圳远超其他城市成为全球最高。2019年2月核心城市房价租金比数据中,深圳、广州、香港的房价租金比分别以81.82、63.27和53.54位列全球第一、第三和第五,非中心城区也是如此。按照国际通行的临界点25,超过临界值表明该区域房产投资价值变小,租房比买房更经济。深圳、广州、香港的房价和房租均已不堪重负。尤其是对于深圳、香港这样地少人多、可开发面积较少的城市,面临更大的压力。

  高昂的生活成本,或将不仅仅是制约城市的发展。香港的高房价不仅是导致城市的产业空心化、大量资源、人才外流,更甚是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现在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高房价或将引发的后续问题值得我们警惕。

  Ⅱ 破解高房价:强化城市产业分工、建立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

  强化湾区内部产业分工合作,“人随产业走”。大湾区内部各城市强化分工协作,“产业分散”策略能够极大程度上缓解核心城市住房压力。核心城市主要布局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研发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制造业和非核心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各城市间有序合理分工,在促进产业分工协同的同时引导人口在湾区内部有序流动。

  提供多层次的住房供给体系,尤其是以核心城市提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居住体系。①加强住房供给。合理安排住宅、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以及其他配套用地的配比,建立适应城市发展的住宅供应体系。②加强公共住房供给。建立包括商品住宅、人才公寓、共有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供给,特别是针对人地矛盾住房紧张等情况,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供给,让人才住有所居。③盘活存量资产。梳理城市存量房地产资产,将适合商改住等业态进行更新改造,缓解居住矛盾。

  04 针对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的建议

  在章节一的第三部分我们已经探讨过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总体看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已经十分发达,但与国际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科创企业提供的金融资本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金融生态体系不完善,创新支持力度不足,创新企业综合实力不足等是大湾区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必然面临的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战略定位就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突出创新引领,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粤港澳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的重中之重。而大湾区现有的金融资本体系和体制机制并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金融资本体系对中小企业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并不足够。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资本体系完善,借鉴国际三大湾区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在传统的多层次资本体系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本市场可在如下方面进行完善补充:

  ►探索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专业性银行,拓宽融资渠道

  中国的金融体系与日本相似,都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大湾区可借鉴日本东京湾区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①打造专门针对中小创科技企业的专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缺乏抵押资产,但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创科技企业提供专门性贷款。②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结合创新企业成长周期,提供分阶段、差异化金融服务。

  ►建立中小创信用系统,打造中小创科技企业信用增信

  借鉴东京湾区的信用保证制度,为中小创科技企业信用增信提供保障。①建立和完善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通过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相结合,为中小创科技企业贷款系统信用增信基础。②合理整合信用保证系统和相应担保机构等中介服务资源,对承保项目根据贷款规模和期限进行一定比例的担保,合理分散风险。③发挥再保险机制,对信用保证机构发放的贷款予以再保险,保障信用保证机构的平稳运转。

  ►探索以TLO为主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运作模式

  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的成功无一不体现着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多方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在进行研发支持、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借鉴是搭建技术转让机构(即TLO),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设置专业性独立运营的大学专利技术转移实体组织。通过有实力的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向广域型发展,将技术转移的对象从单一依附向区域高校、行业高校等更广范围内扩散,多方资源强强联合,丰富技术转移组织的技术成果来源,提高技术转移成功的机率和收入,真正意义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绩效激励利益捆绑。一定程度上的奖励能更好的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国外大学TLO在技术成果转让成功时都会给科技成果的重大贡献者直接奖励,再根据具体的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科技成果年净收入提取适当比例以作激励。如日本的二级或三级技术转移收入分配制度。

  适度的政府采购。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成果在产品市场化的阶段,通常都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在新技术和新产品进入市场初期,适度的政府采购能够帮助企业度过初期难关,也是企业的高技术和产品快速推广的重要动力,加速成果市场化。

  探索以技术、专利等为主的无形资产定价体系。通过技术转让机构(TLO)或者创投机构对企业进行适当估值,解决无形资产抵押问题。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激活金融“生态圈”

  对金融机构而言,目前国内的风投市场和旧金山湾区相比,机制不够成熟,退出通道也不够完善。①创造和谐监管环境,更好的配合当地银行和创新金融机构的发展。②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激励,营造宽松环境,引入和壮大风险投资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队伍,为激活金融“生态圈”,增强”产业+科技+资本“集聚效应。③活化退出通道。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金融制度改革,畅通”投资-培育-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全文终————————————————

  版权声明

  1、《“智绘美好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的内容文字、图片和表格,版权均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智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智库由“保利投顾研究院”、“景晖智库”、“和讯”和“58安居客研究院”四方共同发起成立。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智库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智库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违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智库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转载或引用蓝皮书内容,需要征得原文字、图片和表格撰写人同意,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蓝皮书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蓝皮书注明的"资料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转载或引用蓝皮书内容不得进行如下活动:

  a. 损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智库或他人利益;

  b. 任何违法行为;

  c. 任何可能破坏公秩良俗的行为;

  d. 擅自同意他人继续转载、引用蓝皮书的内容。

  4、转载或引用蓝皮书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智绘美好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蓝皮书》“字样。

  5、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蓝皮书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智库不承担责任。

  6、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蓝皮书内容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智库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责任编辑:徐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