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2019-04-19 07:44:05 和讯房产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智联招聘 《2019年白领996工作制专题调研报告》

  近日,996.ICU刷屏不断,众所周知,996工作模式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少见,互联网公司大部分实行弹性工作制,尤其产品技术岗,这也让上下班的界限日渐模糊,996/995工作制通常是应付紧急项目时期的特殊工作节奏,随着996.ICU的火爆才成为焦点。

  究其本质,一方面,996工作制被吐槽是因为打了劳动法的擦边球,甚至有些企业公然强制执行,挑战法律;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无偿加班”在持续挑战职场人的忍耐底线,让职场人认为这样的付出“不值得”。

  针对这一现象,智联招聘征集了11024名职场人的调研内容,针对996现象、无偿加班现象进行一次剖析,旨在为企业发展和员工的工作体验找到平衡点。

  01

  8成白领在加班

  超7成白领无偿加班

  在对2019年白领每周加班时长调研时发现,对于8成白领来说,加班是常态,从不加班的白领仅占18.05%。其中每周加班3小时以内的白领最多,每周加班10小时及以上的超20%。这意味着,加班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加班没关系,关键是是否换来了相应的回报。根据劳动法规定:在工作时延长劳动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但实际情况却是超7成白领加班并没有加班补贴,“无偿加班”正在横行职场。
  加班没关系,关键是是否换来了相应的回报。根据劳动法规定:在工作时延长劳动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但实际情况却是超7成白领加班并没有加班补贴,“无偿加班”正在横行职场。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汽车制造业加班最严重

  房地产无偿加班最凶猛

  传统行业更需关注

  分行业看,汽车/生产/加工/制造和房地产/建筑业依然是加班强度最大的两个行业,均有近3成的白领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比例高于其他行业。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建筑业不仅加班强度高,而且加班补贴少,反映加班没补贴的白领占比达86.31%,在所有中最高。舆论普遍关注的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加班强度排名第五,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的白领占19.41%。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产品和技术是加班狂人

  分岗位看,各岗位按加班强度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产品和技术,其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的白领比例都在3成以上,是加班最严重的两大岗位;第二梯队是设计、研发、法务、市场/公关/广告、运营、销售等岗位,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的白领占比在20%到25%之间;行政/后勤、财务、人力资源、客服等职能类岗位的加班强度相对较低,位于第三梯队。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国有企业加班强度最大

  外资企业加班补贴最规范

  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中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的白领比例最高,达27.02%,机关事业单位比例最低,为16.35%。值得注意的是,外商/港澳台独资企业虽然明确实行996/995工作制的现象并不突出,但其加班强度并不低,26.68%的外商/港澳台独资企业白领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比例紧追第一。同时,外商/港澳台独资企业也是提供加班补贴比例最高的企业类型,反映加班没补贴的白领比例不足五成,在所有企业类型中最低。而私营/民营企业的“无偿加班”现象最严重,80.90%的白领表示公司加班没补贴。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企业规模越大加班强度越大

  小企业加班补贴最少

  分企业规模看,企业规模越大,加班强度越大。万人以上大企业中近四成白领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比例在所有企业规模中最高,同时万人以上大企业提供加班补贴的比例也最高,其中70.87%的白领反映公司加班没补贴,比例在所有企业规模中最低。百人以下小企业中仅15.80%的白领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比例最低,同时其提供加班补贴的比例也最低,其中81.74%的白领反映公司加班没补贴,比例在所有企业规模中最高。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02

  996/995工作模式正在蔓延

  重灾区并非互联网

  比加班10小时以上更为凶猛的是当加班转化为一种工作制度,很多是在弹性工作制度下的实际工作时长达到了这一强度,或在特殊项目时期短暂施行的暂时性工作机制,甚至有些企业强制执行。这就是广被诟病的“996/995工作机制”。如果按照995计算,白领们每周加班时长为20小时;如果按996计算,白领每周加班时长则达到32小时之多。

  据调研, 996/995工作制度正在呈蔓延之势,有17.18%的白领表示公司实行了996/995制度,还有22.48%的白领反映所在企业有这个意向。不难看出,996的舆论热点来的正当时,或许可以遏制那些正在萌芽的企业行为。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房地产和汽车制造业加班更普遍

  互联网行业这局输了

  分行业看,20.73%的房地产/建筑业白领反映公司实行996/995工作制,比例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位居第二的是汽车/生产/加工/制造行业,比例为19.85%;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排名第三,比例为18.52%。可见除了近期网络热议的互联网行业外,传统领域的房地产和制造行业996/995现象也相当严重,甚至超越互联网行业。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国企意外成996/995工作制的重灾区

  分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白领中反映公司实行996/995工作制的比例在所有类型企业中最高,为19.02%;合资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分别以17.74%和17.12%的比例位居第二和第三位;机关事业单位的比例最低,为13.84%。可见在当前移动互联网、高度信息化的快节奏时代,国企已不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已成为996/995工作制的“重灾区”。

企业规模越大
企业规模越大

  9

  96/995现象越严重

  分企业规模看,企业规模越大,实行996/995的现象越普遍。规模万人以上的大企业中,24.68%的白领反映公司实行了996/995工作制,比例在所有企业规模中最高。规模百人以下的小企业中,14.48%的白领反映公司正在996/995,比例在所有企业规模中最低。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03

  超7成白领反对996/995工作制

  法务和研发岗呼声最高

  对于不断延长的上班时间,白领们自然是抵触的。数据显示,超7成白领不支持强制加班,其中44.56%的白领认为加班制度会让工作和生活严重失衡,还有13.47%的白领认为这违反了劳动法。企业想增加效能,第一想到的就是增加上班时长,但这种牺牲工作体验的方式换来的是否是更多的工作贡献,需要进一步检验,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扼杀对企业有害无利。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政府机构、能源行业反对声音最盛

  汽车制造业却呼声不高

  分行业看,值得关注的是,实行996/995比例较低的政府/非盈利机构成为反对996/995呼声最高的群体,其反对996/995工作制的白领比例为79.59%,在所有行业中最高,他们反抗这一不健康、不规范的工作模式的意识最强烈。

  而996/995现象严重的汽车制造行业、房地产业的白领们反对声音倒没那么大,房地产行业不管是建房子,还是卖房子,本质上都比较辛苦,在996工作制度萌芽之前,这类人的工作强度本身就较大,因此他们对这一制度敏感度不高;而汽车制造业则具备制造业的普遍特性,通常设有加班费,在各行业的加班补贴调研中,这一行业也是有加班补贴占比最高的,因此这一行业多数是在通过加班提升收入,是一种你情我愿的交换。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法务是反对996/995比例最高的岗位

  分岗位看,法务是反对996/995工作呼声最高的群体,其持反对态度的比例达8成,这与其工作性质、较强的法律意识不无关联;其次是研发、市场岗,这类岗位工作本身挑战大压力大,再加上不够人性化的工作制度必然遭到反对。

数据丨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实行996/995的比例最高,全面超过互联网企业
  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白领

  反对996/995的比例最高

  分企业性质看,外商/港澳台独资企业和996/995现象最严重的国有企业的白领反对996/995的比例最高,同为72.79%;996/995现象也较严重的合资企业,持反对态度的白领占66.91%,占比最低。

智联招聘CEO郭盛表示,不管是长时间加班,还是企业主动要求996/995工作制度,都是为了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赢得更多胜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求职者的心态、雇佣关系甚至劳动模式都在发生变化,从调研结果来看,简单粗暴的从工作时间上要求员工,会因为失去员工的工作热情而降低效能甚至忠诚度,只看眼下而影响长期的劳动力再生产反而得不偿失。
  智联招聘CEO郭盛表示,不管是长时间加班,还是企业主动要求996/995工作制度,都是为了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赢得更多胜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求职者的心态、雇佣关系甚至劳动模式都在发生变化,从调研结果来看,简单粗暴的从工作时间上要求员工,会因为失去员工的工作热情而降低效能甚至忠诚度,只看眼下而影响长期的劳动力再生产反而得不偿失。

  野蛮生长时代正在结束,企业也应具有长期主义的眼光,谨慎追逐眼前的短期利益,避免因此丧失长期的发展前景,在新的挑战下率先保障员工的利益,才能凭借人才优势去适应新雇佣时代的江湖规则。

(责任编辑:徐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