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潘向东:未来经济复苏存在较强反复性 | 经济学家看降准

2019-05-06 14:22:07 和讯房产 

  和讯房产消息 5月6日上午,央行官网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据悉,将有约1000家县域农商行受惠于该政策。   

    具体来看,央行将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对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在其他县级行政区域设有分支机构但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执行与农村信用社相同档次的存款准备金率,该档次目前为8%。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央行非对称降准做出解读。非对称降准原因一是经济基本面存在反复。随着一季度季节性扰动因素下降,4月经济基本面数据恢复正常,其中,PMI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供给端出现收缩;需求方面,受汽车消费拖累,社零增速或下降,受高基数影响,出口增速可能下滑;未来猪周期启动,CPI同比增速或继续回升至2.5%;整体来看,未来经济复苏存在较强的反复性。   

    第二,构建中小银行低存款准备金率框架。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因此,央行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将从全面宽松走向稳健,更多的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服务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释放的增量资金也主要用于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对冲到期流动性。二季度流动性缺口较大,虽然央行已经通过“OMO+MLF+TMLF”对冲了到期的MLF,但二季度依然有8190亿元的MLF到期,选择5月15日非对称降准,有助于对冲5月14日到期的MLF,降低对金融体系流动性影响,有利于平抑资金面波动。   

    另外,潘向东认为,非对称降准操作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是有助于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央行通过“非对称降准+TMLF+OMO”操作用于置换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提供的长期流动性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通过中小农商行传导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从而传导至实体经济,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是有助于推动宽信用效果,逐步实现实体经济企稳。由于5月14日是MLF到期,5月15日通过非对称降准续作,有助于缓解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对中小农商行投放信贷对银行体系带来基础货币流出压力,提高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有利于经济提前企稳,实现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是有利于中小微和民营企业发展。此次央行非对称降准并非大水漫灌,主要是增加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投入力度比较大的中小农商行,所释放的资金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至于对债市影响,潘向东提出,进入四月以来,货币政策微调争论较多,尤其是央行一季度例会重提“把好货币总供给闸门”,国常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但是这并意味着未来宽松货币政策的大方向会改变,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甚至利率并轨将成为货币政策的重点,因此这时候讨论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还为时尚早,短期货币政策在“灵活审慎”的前提条件下,维持“稳中偏松”的总基调不会改变,在经济基本面复苏存在反复的背景下,从而有利于债市行情的修复。   

    另外,此次降准对股市亦有影响,央行通过非对称降准+TMLF+OMO操作,短期释放的流动性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预期,缓和中美贸易谈判不确定性对市场情绪的影响,释放的2800亿元长期资金可以直接降低中小农商行负债端成本,利好金融板块;长期来看,随着估值修复,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股市的投资机会依然取决于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提高,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短期市场调整压力。

(责任编辑:宋虹姗 HO031)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