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美的置业(3990.HK)董事局主席、执行董事兼总裁郝恒乐携一众高管,于香港召开了2019年中期业绩会。
从公布的2019年中报数据来看,上半年美的置业财务表现依旧稳健。期内,美的置业的合约销售额472亿元,同比增长17%;营业收入约为142亿元,同比增长33%;核心净利润约为19亿元,同比增长28%;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5.9%、13.3%。从业绩会上透露的信息来看,进入下半年,美的置业的策略仍旧是追求稳健增长。
业绩会上,郝恒乐称,在上半年已完成472亿元销售情况下,美的置业将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去化和回款,保证千亿目标的落地。
低融资成本
在融资成本持续上涨背景下,上半年,美的置业保持了较低的加权融资成本,这也成为首份中报最大的亮点之一。
截至报告期末,美的置业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5.95%,报告期内新增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为5.84%,较截止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下降17个基点。
业绩会上,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林戈称,美的置业于今年偿还了去年发行的较高成本的信托产品,这一定程度优化了公司整体的融资成本。
林戈还透露,历来借助银行渠道融资的成本是最低的,而美的置业通过保持稳健的经营策略,取得了银行的信任与支持,目前美的置业融资大头是银行给贷款。
当被问及,未来如何继续维持低融资成本优势时,林戈称,美的置业在融资策略上考虑的比较全面。在融资额度上,往往会借势获取比较高的融资额。
其次,公司追求合理的债务结构,这能更好的获得银行等融资机构的信任。数据显示,截止报告期末,美的置业低成本的银行借款的比重由50%提升至67%,成本较高的信托融资占比由24%下降至8%。保险融资比例占比8%,资产抵押证券融资比例占3%,公司债券融资比例占比14%。
据悉,美的置业正逐渐将存量债务期限延长,优化债务结构。截止报告期末,美的置业融资期限为两年到五年的债务比例去到了45%,其次为一年到两年、一年以内,五年以上的债务,占比分别为32%、21%、2%。
另于报告期末,美的置业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78亿元,尚未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为621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其现金与短债比由报告期初的1.60大幅提高至2.42,短期偿债无虞。
高质量与规模增长双目标
而在低融资成本优势下,业绩会上,郝恒乐表示,未来美的置业在存量现金流、可用的融资资源相对充分情况下,会在高价值区域会看准时机拿地。
“拿地会坚持城市升级的基本策略。拿地方式上,不限于招拍挂,与行业优秀企业合作,及获取旧改项目。”不过,郝恒乐补充认为,下半年整体的土地溢价不会有今年4、5月份那么高了,但热点城市土地价格不会下降。
郝恒乐透露,目前美的置业的土储集中布局在具备良好的经济产业基础的高价值高潜力区域。按土储货值来看,二线及以上城市占比达64%,长三角及珠三角占比分别为30%、24%。与此同时,美的置业还在进行战略升级,优化城市布局和土储结构。
据悉,背靠家电巨头的美的置业于去年上市,上市后成为当年融资规模最大的上市房企。彼时,其募资金额一度近30亿港元。随后,在上市后的首次年度业绩会上,便提出了千亿目标,即2019年完成1000亿销售目标,同比增速为26.58%。
而要完成更高规模的增长,进入一线等更具高价值及高潜力的城市成为当务之急。去年年度业绩会上,郝恒乐表态,会机会性地考虑进入一线城市。而今年上半年,美的置业就已新进上海(楼盘)、杭州(楼盘)、天津(楼盘)、武汉(楼盘)等一线、新一线城市,并加大了在佛山(楼盘)、苏州(楼盘)、重庆(楼盘)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布局力度。
截至2019年6月30日,美的置业在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华北地区及西南经济区五大核心经济区54个城市布局了249个项目,总土地储备面积达5251万平方米,可售货值约5500亿元,平均拿地成本2677元/平方米。
于业绩会上,当被问及是能否完成今年千亿目标时,郝恒乐称,将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去化和回款,保证千亿目标的落地。
另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其他同规模房企,美的置业产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主打智慧地产策略,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其产品的溢价能力。今年上半年,美的置业的销售均价为10428元/平方米。
业绩会上,美的置业执行董事、兼产城事业部总经理林冬娜称,美的置业已成立产业发展事业部,统筹推进建筑工业化与智能产业化;另还新设立智慧生活研究院,并入股欧瑞博科技,进一步完善智能家居产业链布局,从而打通实现“一主两翼”纵向一体发展,赋能主业发展。
(稿件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美的置业半年销售472亿 稳健推进千亿目标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